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非物质文化遗产日的漫想

(2009-06-15 20:49:05)
标签:

非文化遗产

藁城宫灯

易水古砚

武强木版年画

唐山皮影

文化

分类: 心感觉

    前两天看报纸上介绍6.13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日,本周人民广场有展示活动,周六带儿子去爷爷家时我们爷俩先过去参观了一番。“非遗”是近些年渐趋流行的一个词,我的理解就是“民俗”,也不知对不对?大概也差不多。人民广场的动静超出了我的想象,本以为小打小闹的,对石家庄的文化活动没敢报太大希望,这次“非遗”展示还是挺有氛围的。首先是形式不错,借用了北京奥运会上“祥云小屋”的概念,组织者采取了“燕赵小屋”的方式,河北省的14个地市各自一个小屋展示风采,颇有擂台赛的味道。人气也挺旺,石家庄的民众对文化生活还是很渴望滴。再者,这次展示的都是我们河北的风俗,大家都能看到自己熟悉的家乡风俗,非常亲切,比如我这个在石家庄的保定人,打小就生活在藁城宫灯的氛围中,易水古砚当然也很亲切了。

    由于家里兄弟多,我的学龄前是跟随姨姥姥在藁城渡过的。记得那时候每逢过年村里的主要街道都要挂灯笼的,在绳的两端各挂一盏彩绸做的灯笼,绳子的中间挂着土法染的彩纸。那时候没有电灯,真的是在灯笼里点蜡烛的,不象现在都用灯泡充数。如果你没有见过烛光在灯笼里被风吹得摇曳的样子,是很难想象那种风情的,完全和灯光不一样的感觉,是一种略带迷蒙的气氛。我的很多童年时光都是在这样的月夜烛光下渡过的,似乎还能听到小伙伴们在风中飞奔的脚步声。专门有人负责换取将燃尽的蜡烛,用一根长长的杆子,头起有铁丝窝的弯钩。每个小孩子都特别渴望得到一截未烬的白蜡烛,大人们也总乐于看到我们欢呼雀跃的样子,能把整条街,整个村子都照得亮亮的。每年摘下灯笼的时候看到那么多漂亮的灯笼整齐的码在一起,我都会被特别的感动,一种说不清的没来由的喜悦,到现在更说不清了。想想我这人打小可能就要比其他的孩子敏感些,说不上好坏,天生的。扯远了。

    儿子在各个小屋穿梭也很开心,其实我比他更开心。非物质文化遗产日的漫想小家伙已经能够认识大部分的文字,带着他转转也算是爱家乡的教育吧。儿子对现场制作的唐山皮影很感兴趣,喜欢那些武将人物,我们就买了一个杨宗保,还请制作者签名留念。回到家儿子很是把玩了一阵子,口中念念有词,不知道他自己编了个什么故事。我一向喜欢收集扇子,差不多是走到哪买到哪,见到喜欢的扇子迈不动步。在衡水小屋看到武强木版年画作扇面的扇子,很古朴,喜欢,买了一把回家边看书边呼扇,LP问我这么喜欢的东西怎么舍得用,是不是要专门收藏起来?我却不这么想,既然喜欢干嘛不用,束之高阁才对不起它呢。这也是我对待心爱之物的一贯态度,没什么舍不得,既然有缘分,那就尽我们的一段缘吧。有故事才是鲜活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