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燕赵讲坛”听课笔记:哲学与人生

(2009-04-28 09:34:03)
标签:

燕赵讲坛

哲学

中国人民大学

张志伟

命运

文化

分类: 心阅

    25号去“燕赵讲坛”听课,主讲人是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院长张志伟教授,讲座的题目叫做《哲学与人生》,挺宏大的话题,多少有点敬畏感。实际听来也是有板有眼,张教授是那种很认真的类型,多少有些学术化,没点基础的人听起来恐怕会吃力。我对这样的话题还是比较感兴趣的,零星记下了一些笔记,对有些内容还是有感悟的。哲学其实很需要人有一些社会和人生经验,才能领悟感受到那些哲理,仅仅纸上谈兵顶多触及皮毛。

    命运是什么?张教授的定义是“命运是没有道理的事”,我的理解是当事人无法改变的,人力无法改变的事,意思差不多吧?听着挺无耐的,其实就是挺无耐的,人生无耐事十之八九。其实也不必悲观,要真是“万事如意”也挺没劲哈……人就是这样,所谓“爱别离,怨恨聚,求不得”,那种争取和得到之间的张力充满了无限吸引,吸引着我们往前走。

    假如明天不再来。这是讲座触及比较多的内容,也就是对“死亡”的探讨,是人生的终极命题。这个话题够沉重,但也没必要禁忌,因为那是必然的事情。张教授讲到“没有人能够圆满而无憾的死去”,恰巧是我最近思考到的事情,胡思乱想。真的没有吗?我是表示怀疑的。人的遗憾是什么?那要先看人看重什么,看重的没有得到或者实现,那就算是遗憾了。我以为人生有两大目标:一是送走父母;二是养大孩子;如果实现了这两个目标,应该算是比较圆满的。那么爱情呢?当然很重要,但总不会永无止境,我指的是生命意义上的,分开是早晚的,必然的。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那是多少美好而浪漫的事啊!相爱相守的的两个人的终极目标就是“永远”在一起,虽然这个目标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实现的,但并不影响我们去追求。退一步讲,“不能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也算是相当极致的追求了,恐怕也只能是一种情感表达了。但我相信一定有这样的情感。假如明天不再来,如果实现了人生的两大目标,其他的或多或少,不是我们能够强求的。张教授讲到“我们就为了人生最后的那个时刻努力减少遗憾”,深以为然。

    在工作中达到享受就是自我实现。在讲座中突然出现的这句话让人心头一亮,这样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自我实现吗?并不仅限于那些“成功人士”。

    具体问题要有平常心,人生态度要有进取心。讲的已经很明白了,努力去做吧。

    认识你自己。这是张教授整场讲座的结束语,他将这句话定义为“哲学的作用”。是啊,哲学不提供具体的知识和技巧,它提供的是一种思考方式,认识自己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一个世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