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https://wx3/large/4b759c4fly1fgu2iawqtxj20hs0a0myf.jpg
据统计,全球每年与航运相关的金融交易规模高达数千亿美元,其中船舶贷款规模约3000亿美元、船舶租赁交易规模约700亿美元、航运股权和债券融资规模约150亿美元、航运运费衍生品市场规模约1500亿美元、海上保险市场规模约250亿美元。
近年来,全球航运业进入新一轮调整期,世界航运中心向东转移,为中国航运金融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一方面传统航运金融业以船舶融资为主,随着中国航运业更多地走向“深海”,航运金融业主体从货主增加至船舶公司和金融机构等,业态也从船舶融资扩展至在线支付、航运保险、供应链金融等;另一方面,目前中国已是全球第一大船舶险市场以及全球第二大货运险市场,上海还将试点支持各类保险机构在区内开展海码头责任险、油污责任险、新型运输人赔偿责任险、无船承运人责任险、仓库责任险等航运保险产品创新。
目前,全球航运融资市场当中,伦敦作为国际航运金融中心,其航运融资市场份额为18%,而中国提供的资金和服务不到5%。虽然差距明显,但一个较好的势头是,这种差距正在缩小。汉堡商学院航运商学院院长奥勒提斯·席纳斯曾用详尽的数据分析了航运金融现状,指出亚洲尤其是中国金融机构在航运金融发展中潜力巨大,或将成为航运金融潮流的最大引领者。
掌握航运“定价权”
在大连海事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刘斌看来,由海运大国变为海运强国,除了航运金融业的发展,更重要的还是要掌握航运“定价权”。
“中国造船企业手持订单量位居世界第一,海运量占世界三分之一,集装箱吞吐量大概占世界的20%,看着红红火火,但我们赚的钱并不多,还处于粗放的靠规模赚钱的状态,而美国则是靠定规则赚钱,比如船舶靠岸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超了要罚款;比如在投资资本市场、进行船舶运力期货交易等方面,中国仍缺乏存在感。”刘斌告诉《环球》杂志记者。
刘斌表示,欧洲航运界虽然不像美国那样通过资本市场赚钱,但在“定价权”方面也不含糊。欧洲马士基和地中海航运一直是世界航运界的领军企业,它们通过操纵船型,引领船舶不断大型化、深水化、信息化、现代化、资本化,同时控制燃油市场。
日本航运公司则以产权形式打通了整个产业链,日本商船不仅运输货物,也投资集装箱厂、物流公司和港口,既投资上游的产业,比如巴西淡水河谷、澳大利亚力拓和必和必拓的铁矿砂,也投资下游的钢厂,不是那种所谓的产业战略联盟,而是通过产权形式形成的产业链竞争,获得“定价权”。
“反观自身,我国对运价的把控力,与在航运界的硬实力是不匹配的。现阶段,我们可以学习日本模式,打造我们的航运产业链,在国际市场获得更大的‘定价权’,另外,我们在船企的管理方面、船舶的成本控制方面以及航运风险把控方面也亟待提高。”刘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