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校园手机红与黑

(2016-04-18 10:58:27)
标签:

杂谈

  手机是把双刃剑。对于价值观尚未成熟、自控力不足的青少年学生来说,尤其如此。

  手机之于学生,可以是让家长确保其安全的联络工具,也可以是开拓其大脑的学习辅助工具,当然更可以是放松其身心的娱乐工具。

  但如若运用不得当,手机也可以成为伤害青少年身心的洪水猛兽。如果过度沉迷于手机,学生的学业势必受到影响;而如果利用手机浏览色情信息,或者利用手机进行犯罪,青少年很可能步入歧途甚至走向毁灭。全世界的青少年学生都面临着这些来自手机的威胁。

  那么,放眼世界,青少年学生在校园里使用手机是被允许还是被禁止?

  在英国,2001年时没有学校禁用手机,2007年禁用手机的学校达到50%,而到了2012年,98%的学校在课堂上都禁止使用手机。

  在美国纽约,2015年1月,市长和教育局长共同宣布,取消已施行近10年的公立学校手机禁令,允许学生携带手机进入校园。

  在挪威、澳大利亚等国家,一些学校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实施不同规定,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禁机令”比较严格,对于高年级学生则相对宽松。

  一方面,一些学校认为,使用手机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学习成绩,因此禁止学生使用手机;而另一方面,随着智能手机的深入普及,一些学校将这一工具运用到教学当中,使学生能够正常接触和认识现代化科技。

  校园手机是否当禁,这是一个“哈姆雷特式”的难解之题。但历史证明,凡事疏导总好过于封堵。引导学生科学善用手机,或许是破解这一难题的可行之方。

http://ww4/large/4b759c4fjw1f30npkmbtzj20px0hldi1.jpg

【手机会提升大脑的能力?】

  在日本学校的语文课堂上,学生可以使用手机的字典查询功能查找汉字和惯用语的解释。还有课程允许学生使用手机检索历史人物,据称这是由于手机比电脑容易上网。

  数学老师中野荣彦在教学中也使用了手机,除考试外允许学生使用计算器,他的学生课桌上都摆着手机。中野还表示,将考虑根据学生的水平向手机发送习题。

  美国微技术战略公司首席执行官迈克尔·塞勒说过一句话:“老式的教学方法缓慢而昂贵。但随着手机的普及,教育成本直线下降,教育覆盖面扩大,教育学从而得到提升。”

  手写计算器应用MyScript的副总裁加里·鲍姆在接受《环球》杂志记者采访时说,MyScript在很多学生当中都非常受欢迎,相较于传统计算器,MyScript的直观界面让学生的计算更高效——手写计算器的速度相当于传统计算器的3倍,也让学生能够更加专注于解决问题。如此看来,在需要使用计算器的课堂上,打开手机上的MyScript,可以让课堂更加高效。

  南加州大学教授帕翠夏·哈尼对《环球》杂志记者说,在美国的课堂上,手机多数是用来辅助学习的,如答题、查询数学公式、查询单词等等,“无论学生还是老师都相信,如果将研习与应用程序合理协作的话,手机会提高大脑的能力。”

  然而,也有美国专家认为,现在美国不少中学生不习惯于阅读,并且依赖于手机上的计算器解决最简单的问题,这种情况下,学生失去了独立思考和迅速回应的能力,尤其是在数学和科学常识方面,“科技是令人分心的”。

  此外,哈尼也表示,在美国的课堂上,利用手机辅助学习之余,也有一些学生会“上网冲浪”,看一些“不太合适”的东西。

  2015年,美国皮尤研究中心对美国青少年使用电子移动设备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全美13~17岁的青少年当中,有73%的青少年拥有智能手机,而在15~17岁的高中适龄青少年中,这一数字高达76%;在使用包括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使用网络的青少年中,56%的人表示一天中会多次连接网络,更有24%的人一天内“几乎始终”利用移动设备使用网络。

http://ww4/large/4b759c4fjw1f30nqzp5qrj20os0hl0uo.jpg

【“手机意味着安全”】

  “孩子该回来了!”田代夫人正跟《环球》杂志记者聊得起劲,突然如此说道,然后便起身到门口迎接去了。

  田代夫妇是《环球》杂志记者在东京的朋友,他们的孩子正在上小学。田代夫人是通过孩子手机上的GPS功能发现孩子马上到家的。

  日本家长并没有去学校接送孩子的习惯,孩子上学放学都是坐公交车、坐地铁,家长都很放心,一个重要原因是,通过孩子手机上的GPS功能,公交车或地铁到了哪里,家长随时可以跟踪。

  “十年前就已经有这样的手机服务了,每月只需要多付200日元(约合12元人民币)。”田代先生对《环球》杂志记者说,“给孩子配手机时,说好要用这个服务的,但并不多干涉孩子的事。孩子也知道爸妈会追踪自己,不会放学后跑到没有说好的地方去玩,也不会玩到天黑也不回家。家长孩子彼此信任。但最近孩子会说,以后上了中学,就不能总是追踪他了。”

  日本的这项服务非常人性化:孩子只要上了公交或地铁,就会有短信告知,这样一是方便家长接站,二是防止坏人带孩子去其他地方;一旦孩子的手机关机或没电,家长也能立即接到通知;此外,家长可以设定一个与孩子的距离范围,如果孩子跑出了这个范围,家长会立即收到短信。

  不过,五六年级以上的学生,大多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对GPS还是很有意见的,希望家长不再使用这种监视人的服务。《环球》杂志记者另一位日本朋友的孩子已经上中学二年级了,一次她去补校的时间晚了10分钟,就收到了妈妈的短信,被追问为什么不按时去补校。“我当时很气愤。我都中学二年级了,老妈还这么干涉我的学习生活!”

  当然,如果家长不过分干涉孩子的自由,双方将GPS功能使用得恰到好处,彼此的安全感将得到很大提升。《环球》杂志记者在山口县有一位朋友叫阿部,50多岁,夫人多年前去世,孩子现在刚刚上中学二年级,非常用功,晚上下补校总要9点左右,再到家就快10点了。阿部不能每天去车站接送,到孩子该回来的时候,总是用手机确认孩子的地理位置。等孩子上了高中,准备考名校时,上补校会经常很晚下课,手机便成了阿部父子唯一确认安全的工具了。

http://ww2/large/4b759c4fjw1f30nrrmozlj20o80hlgm7.jpg

【魔鬼的獠牙】

  《环球》杂志记者在日本的报刊上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文章:很多中学生使用手机找异性,或者使用手机进行卖春、援交。其中,关于中学生参加援交的比率,有一些非常“科学”的调查数据——在红灯区调查了两个学生,其中一个在使用手机上的援交应用软件,报纸上赫然写上“50%的中学生在援交”。这似乎也准确,但《环球》杂志记者在东京在地方上的朋友,他们的孩子可以百分之百地说,没有一个那样的。

  有调查显示,在日本,手机在学生中的普及情况为,小学生为27.2%,初中生为96.8%,高中以上为99.3%。手机服务的形式有很多,有GPS那样的让人放心的服务,也有类似于援交那样的应用软件,但总的来说,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生活没有因为有手机而变得混乱,进而不想读书。

  的确,手机是把双刃剑,它所蕴含的科技和智慧能够给人带来便利和愉悦,而有时它也会同魔鬼一样亮出獠牙。

  2015年8月,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市卡农城高中被曝出“集体艳照门”事件——不少学生拍下不雅照片,互相发送到同学手机中。这起事件涉及至少数百张不雅照,不少学生将面临重罪指控。

  卡农城高中在一份公开声明中承认,校方发现“部分学生拍下暴露自己私处的照片,并发送给他人”。当地教育部门官员乔治·韦尔什透露,部分不雅照的拍摄地点在校园内。

  韦尔什表示,在美国中学里,学生拍下艳照并发送给同学的情形相当常见,“美国几乎找不到一所学校能够完全与这类事件撇清关系”。

  据韦尔什了解,不少学生甚至在手机上安装用于伪装不雅照的软件,把不雅照“包装”成计算器、音乐播放器等图标,以瞒过家长和教师。“当你点击进入该图标……你需要长摁某个键,便会弹出密码框。当你输入密码后,照片才会显示出来。”韦尔什说。

  莉萨·格雷厄姆的女儿曾就读于这所高中,女儿在高一时曾收到男同学发来的不雅照,而且还被男同学索取不雅照。莉萨当即与女儿谈心,确保女儿不会给同学发送不雅照。莉萨希望校方能够早些整顿校风,杜绝学生互相发送不雅照的行为。

  当地教育部门已着手制订一套教育方案,希望教导学生们“以合法、符合道德的方式利用二十一世纪的先进技术”。


补充阅读

一位中国妈妈的担忧

  家住北京的于女士曾是一名高中教师,目前是一名全职妈妈,她的女儿即将步入小学。于女士对中小学生在校园使用手机有着很深的担忧。

http://ww4/large/4b759c4fjw1f30nujemrzj20av064weo.jpg

  于女士告诉《环球》杂志记者,早在2002年,在她所就职的高中,学生在校园里使用手机的情况就已经很普遍,校方很重视这一现象。当时,学校明文禁止学生将手机带进校园,如果学生被发现在校园内使用手机,学校会立即没收,需要家长到学校领回手机。于女士还介绍称,“每学期的第一节课,我们都会向学生们明确讲述这些规定。”

  而作为家长,于女士则更担心女儿未来入学后的情况,“过于频繁地使用手机会影响孩子的视力,我周围一些常玩手机的孩子已经出现了眨眼频率过快的情况,之前我看书还了解到,长时间使用手机,严重时会导致神经性细胞坏死,甚至会导致失明。此外,手机的使用多为被动注意力,对于年纪尚小的学生,长此以往很难再去培养他们的主动注意力,这对他们在课堂上听课以及日后的学习都是不利的。”

  在以前教学期间,于女士发现,高中生多用手机社交,一些学生甚至在课堂上也偷偷用手机聊天,“还会有一些学生通过手机看黄色小说”。于女士告诉《环球》杂志记者,有的教师会要求家长将孩子背诵课文的视频通过聊天软件发到教师的账号,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无疑会和家长一起通过手机来录制以及传送相关视频,学校无形之中是在默许、支持学生使用手机。

  于女士的建议是,小学阶段一定要控制学生在学校使用手机,但初中、高中就没有办法强制了,“我希望电信公司能够推出针对18岁以下孩子的专属手机号,对他们所使用的网络进行限制,毕竟孩子没有大人的辨别能力,而接受同样的信息是充满隐患的。就我自己来说,我是会严格限制女儿使用手机的。”

http://ww4/large/4b759c4fjw1f30nv54pnbj20d7049t99.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