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奥运埃镑婚礼婚宴娜塔莉埃及杂谈 |
分类: 环球文章精粹 |
当婚纱、指环、婚礼进行曲、婚宴都被量化成账单上的具体开支,结婚这件原本携满浪漫色彩的喜事似乎蒙上了一层辛酸的阴影。
近日,一张“国内各地娶媳妇成本”的热帖流传于国内各大门户网站,帖中将恋爱到结婚的所有成本全部具化成阿拉伯数字,叠加成一个天文数字,不禁令许多网友愕然。虽说丰俭由人,但事实上,这几年房价持续升温,物价高企,推动了结婚成本水涨船高,许多正值婚龄的年轻人只能望婚兴叹。
同样被高成本困扰的还有国外的适婚新人们,尽管经济隆冬的寒意未散,各国新人们的算盘却打得精溜,毕竟,这些成串的阿拉伯数字在长久的幸福之路面前不值一晒。《环球》杂志本期选取了埃及、非洲、美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六个国家作为考察样本,试图从这些国家的结婚账单中一窥各国新人们结婚过程中的数字门道。
埃及篇:高成本下的“简约模式”
《环球》杂志驻开罗记者/罗国芳
随着埃及国内失业率和通胀率不断攀高,加上国际金价的不断上涨,喜欢在夏天结婚的埃及人已无力承担结婚所需的高额费用,结婚成为了埃及年轻人的“仲夏夜之梦”。
埃及人的婚前谈判
现在的埃及人大都是自由恋爱,也有父母包办。男孩一旦喜欢某个女孩就可以上门提亲。提亲的时候男方要跟女方的父亲和哥哥就结婚各项开支进行详细的谈判,谈判成功后,男孩就可以与女孩订婚,再等条件成熟后方可结婚。
埃及人婚前谈判围绕的核心问题——结婚费用支出主要有四个方面:新房、彩礼、结婚礼物以及婚礼。
买房是埃及人结婚路上的主要障碍。按照目前的平均价格,开罗一套婚房大约需要50万埃镑((1美元约合5.5埃镑))以上,这对月薪平均在1000埃镑左右的大学毕业生而言是个天文数字。
根据埃及人结婚的传统,男方在结婚之前要给女方彩礼,礼金数额一般在1.5万至2万埃镑左右,供女方购买新房的家具电器等。
除了彩礼之外,新郎在婚前还要给新娘买一份结婚礼物,埃及人称这种结婚礼物叫做沙巴卡。沙巴卡一般是金饰品,供新郎在婚礼上给新娘佩戴。沙巴卡的价钱根据男方家庭经济情况决定,从3000埃镑的金戒指到五六万埃镑的全套金饰品和钻石戒指不等。
举办婚礼也是结婚一大开支。包括宾馆场地租用、婚纱购买或者租赁、聘请乐队和摄像、请证婚人等,花费在1万埃镑左右,要是邀请亲朋好友出席酒店的自助餐,那花费就更大了。
婚礼上,新娘会穿上洁白的婚纱,内配白色的长袖,围上白色的头巾,全身包裹得严严实实,除了脸部没有皮肤裸露在外。婚礼上会请有威望的证婚人宣读古兰经部分章节。证婚人请新娘父亲与新郎执手,上盖一块白色的布,宣读古兰经。新郎聆听新娘父亲训诫,新娘在结婚证书上签字。
根据埃及传统习俗,订婚戒指戴在右手无名指,结婚戒指戴在左手无名指。婚礼上,新娘新郎双手左右手十指相对,互相将对方右手无名指上的戒指挪到左手无名指。随后,乐队开始奏乐,新娘新郎与亲朋好友一起跳舞欢庆。至此,一对有情人才算真正喜结连理。
高成本下的“租”“简”结婚潮
根据官方近期公布的数据,埃及失业率达9.4%,而实际失业率要远大于这一数据。加上12.9%的通货膨胀率,埃及老百姓日常生活并不富裕,政府公务员每月工资只有500埃镑左右(1美元约合5.5埃镑)。
结婚的高成本迫使部分埃及人放弃了自己的爱情,而经济拮据迫使婚期一拖再拖的也很多。但更多的埃及人选择迎难而上,用新的方式追求爱情。
在中东通讯社做编辑的艾哈迈德告诉《环球》杂志记者,近几年埃及房价大幅上涨,结婚购置新房几乎成为遥不可及的事情。艾哈迈德自己在10年前买的房子,是当时父亲资助8万埃镑帮他买的,现在已经涨到三四十万埃镑。但是“新人有新办法”,现在大部分年轻人结婚的时候都开始租房子了。
伴随结婚成本增长而逐渐繁荣起来的是婚庆租赁公司。这些租赁公司主要向新郎提供金饰品租赁,即沙巴卡租赁。许多新娘开始在婚礼上佩戴租来的戒指和金首饰。
埃及传统认为,沙巴卡是新娘家庭经济遭到危机或者新娘被新郎“休掉”时候的财政保障。但随着国际金价的大幅上涨,许多家庭为了子女的幸福不得不做出牺牲,选择在婚礼当天让新娘佩戴两三百埃镑租来的沙巴卡。
刚结婚的新娘西巴笑着对记者说,她婚礼那天佩戴的首饰就是租的。每个女孩子都喜欢金子,都想留得时间越长越好,新生活开始第一周就要把沙巴卡还回去,真是不舍得啊。
“可是在物质和爱情之间,我想大部分人还是选择爱情的。”西巴结婚以后做全职家庭主妇,看起来很幸福。
除了“租”,“简”也是现代埃及人结婚的关键词。结婚前女方不要彩礼、婚礼在家里举办、证婚完毕录音机放音乐亲朋好友跳会舞就算婚礼……更有甚者直接找证婚人签字结婚就了事。“租”和“简”的新趋势帮助部分没钱结婚的人实现了结婚的梦想。
“惯例婚姻”应时而生
尽管伊斯兰教允许穆斯林男子可以娶四个妻子,但伊斯兰教同时规定,男子如果娶了四个妻子,必须对每一位妻子都负有同样的责任,给予每一位妻子同样的地位和经济支持。因此在感情和经济双重压力下,一夫多妻的情况实际上在埃及很少见。
除了传统的合法婚姻之外,埃及社会还存在另外一种婚姻关系,叫惯例婚姻。意即婚姻关系尽管不合法,但是合乎惯例。惯例婚姻只需男女双方签署一份协议,内容包括双方对彼此承担的责任以及未来子女的安置等问题。另需两名“家长”做证婚人,一般是女方父亲和哥哥。
这种婚姻关系成为了越来越多刚毕业大学生的选择。主要是因为埃及结婚成本太高,年轻人无力承担传统“合法婚姻”成本,加上埃及是穆斯林国家,不允许婚前同居等行为的存在,惯例婚姻逐渐在埃及社会普遍起来。
在惯例婚姻中,双方签署的协议是除合法婚姻证书之外唯一判断埃及男女关系是否“正当”的依据。有了这份协议,男女双方的关系就叫惯例婚姻,世俗舆论就不会对此加以贬抑。一旦年轻人经济条件允许,也会将惯例婚姻转为传统合法婚姻,
除了刚毕业的大学生之外,埃及上层社会较有名望的已婚人士也会选择结“惯例婚”,性质与中国古代纳妾相似。已婚男子喜欢妻子之外的女子但不想被妻子知道,就会选择秘密结“惯例婚”。与婚外情不同的是,已婚人士的惯例婚姻也是男女双方签署协议,敲定双方的责任和关系。一旦被别人发现双方关系的存在,女方可以拿出签署的协议表明双方是惯例婚姻而非婚外情,别人就不再指责。
美国篇:美式婚礼的省钱样本
《环球》杂志驻华盛顿分社记者/王薇
由乔治·布鲁尼主演的小制作影片《云上的日子》尚未在美国全面上映,就已经获得金球奖6项提名,成为备受瞩目的潜在大赢家。其中,对失业痛楚、婚姻恐惧和人生迷茫的刻画深入人心,使观众感同身受。
令人印象最深的一幕是,男主角的妹妹广托朋友,拿着她和未婚夫的照片纸板在全美各地与标志性建筑物合影,原因是,他们囊中羞涩,没钱度蜜月,但可以用这些“环游各地”的照片寻求心理安慰。
经济危机的到来,也给婚礼的浪漫面纱蒙上一层辛酸的阴影,在甜蜜和幸福背后,算盘还是要好好打。
依照美国传统,从订婚到结婚,往往历时一年。这并非故意拖延,从而使两件人生大事在时间上拉开距离,而是为了筹备婚礼。在美国,筹备婚礼确实是一件费时费力的工作。通常,婚礼由女方筹划和出资,若要做到尽善尽美,准备再长时间也值得。
说起今年夏天将与美国男友举行的婚礼,现住芝加哥州的 华裔谢小姐充满憧憬。在她看来,婚礼一生只有一次,太过简朴未免遗憾,否则就成了亲友见面会,但铺张浪费也没有必要,最好要形式特殊有意义,不仅庆祝两个人的结合,更是家人朋友相聚祝福的机会。
要特别又省钱,谢小姐自有妙计。场地就选在海边或者户外庄园举行,以优美的自然风光为背景,不用太多额外装饰,也无须重金邀请专业乐队出场,但邀请朋友才艺表演、自娱自乐也可助兴不少。对于新娘来说最重要的婚纱不能马虎,但如果回到中国购买,价格是美国的几分之一。
不用千金打造,爱情是婚礼最无价的组成部分。谢小姐说,自己的先生正在自学汉语,打算在婚礼上一展风采,已经足以让她甜到心里。
然而,对于大多数美国新人来说,光有爱情还是不够,还得对婚礼加以量化。根据一份调查报告,美国婚礼开销在15299美元至25498美元之间,而这一数额通常比新人自己的预算高出一半以上。由此可见,无论如何精打细算,超支似乎仍然不可避免。
《美国新娘》杂志也为新人们粗粗算了一笔账:以最低开支水平1.5万美元为例,到场嘉宾100至125人,场地费用和食物饮料占总额一半左右,约为7450美元;摄影摄像占13%,2000美元;雇用乐队11%,1600美元;服装饰物10%,1500美元;鲜花饰品7%,1000美元;邀请函2%,350美元;婚礼蛋糕2%,300美元;交通费用2%,300美元;其他开支约350美元。
当然,这一开支水平因人、因地、因时变化,如在纽约长岛富人区,一场标准婚礼差不多要支出4万至5万美元,而在西部华盛顿州,1.2万美元就能办得风风光光了。
自从2008年经济危机在美国爆发,结婚也成为一件奢侈之事,但爱情要开花结果,酷暑严寒也不能阻挡,因此各路省钱妙计层出不穷,成为美国人热议话题。
基本上,要省钱又不露寒酸,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首先,避开每年5月至10月的婚礼高峰期,包括轿车、摄像师和餐饮在内任何婚礼用品都有打折。婚礼时间最好选在白天,省下的照明费用可不是一个小数字。婚礼蛋糕花销大,但往往是宾客在享用美食佳酿后无暇顾及的物品,因此不必在这方面大费周章。鲜花装饰也是一样,没有人会在意其新鲜程度,只要有绿色就好。或者,一些美国人干脆不在乎婚礼形式,只要内涵足够即可。因此,在拉斯维加斯,经常可以看到一些新人开车经过市政厅,在窗口领证,再经牧师主持,便结为夫妇,开支不过200多美元。
德国:“浪漫元素”花销几何
《环球》杂志驻柏林记者/周谷风
婚纱、教堂、指环、婚礼进行曲、婚宴……这些“浪漫元素”在德国到底要花费多少钱呢?
据德国联邦统计局统计,2001年来德国平均每年有约38万对新人喜结连理。德国的婚礼一般分为两部分:城市户籍登记处的婚礼和教堂或者非教堂婚礼。自从1919年德国魏玛共和国宪法确定了政教分离之后,婚姻的证明权也由教会完全移交到国家手中。因此,在德国只有到户籍登记处登记结婚是必需的,其余则可以视个人需求而定。
在当地市政厅的户籍登记处,新人们缴纳了相关费用后,便会在相关行政人员的见证下进行官方组织的简便婚礼。这一费用由各地部门自己决定,因此也不尽相同,从40欧元到100多欧元不等。行政人员会给新人致辞和询问双方是否愿意,新人们互相交换戒指并在婚姻证明上签字,整个过程就算结束了,一般只有15到30分钟。因此,许多新人们都不满足于这一“形式上的”婚礼,并不将其视为正式婚礼,到场的一般也只有新人双方的至亲。
中国人对于西方的教堂婚礼通常都有非常美好的印象,认为西方的婚礼都是如此。但实际上,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在教堂结婚。教堂是宗教场所,而西方宗教分支繁多,因此申请教堂婚礼得费一番周折。如果双方都信仰同一宗教,例如天主教,他们的婚礼理所当然能够在天主教堂进行。但如果双方信仰不同,或者有一方没有宗教信仰,他们的婚礼则必须通过教会讨论同意后才能进行。而如果双方都没有宗教信仰,想要在神父的祝福下结婚就很困难了。
在教堂举办婚礼的费用也是各地不同。《环球》杂志记者在德国一个婚姻网络论坛的浏览过程中,一位网友透露,他的教堂婚礼花费了150欧元,其中100欧元给教会,50欧元给管风琴演奏家。花费200欧元以上的也大有人在。而另一位来自小村庄的网友则表示他的教堂婚礼总共只花了15欧元。
在交谈中,一位网友十分愉快地向记者回忆了她的教堂婚礼过程:首先,逾70位亲友就坐,新人在管风琴演奏的婚礼进行曲中步入教堂来到圣坛前;然后牧师致辞欢迎新人,教会合唱团唱圣歌;再次就是经典的婚礼镜头:牧师询问双方意愿、新人起誓、牧师祝福指环、新人交换指环、牧师祝福新人和新人接吻;随后合唱团再次唱响圣歌并双方亲友致辞;最后在管风琴声中步出教堂。但这一经典的浪漫教堂婚礼可花费不菲,除去200多欧元的教堂和音乐家的费用外,租用豪华长轿车和布置教堂的饰物等项目也有数百欧元。如果要在教堂以外的地方进行婚礼,选择自然就更加丰富了,费用当然也更加不同。
大喜之日自然也少不了美食相佐。跟中国一样,婚宴在德国婚礼中也是一大项开支。一位打算今年夏天结婚的女士向记者表示,她计划在餐厅举办的婚宴是整个开支中最大的部分。按每位客人约40欧元计,50多位亲朋好友一共要花费超过2000欧元,这还没算邀请乐队表演和结婚蛋糕等费用。这可以算是德国普通家庭举行婚宴的平均价格了。当然,丰俭由人,也有不少人选择在自家后院里举行婚宴,费用自然要便宜许多。
婚纱照也是结婚时不可缺少的元素。德国的专业摄影师价格普遍较高,普通的4张双人合照起码都几十欧元,婚纱照自不用说,数百欧元都是普通价格,而如果要雇用专业摄影师在婚礼一天中跟随摄影则更加昂贵。
许多德国新人在婚宴晚餐后还有小型舞会,为此一些人还专门去舞蹈学校学习交谊舞,好在舞会上一展舞姿。在乐队的演奏中,两位新人将首先跨入舞池,并随着音乐逐渐邀请其他亲朋好友加入。一般来说,这时的气氛是最热闹的,也是婚礼当天中的高潮之一。
《环球》杂志记者电话采访的一家较高档的德国婚庆公司表示,他们办理的整套婚庆包括戒指、婚纱、婚宴、摄影等等全套项目,起价在1万至1.5万欧元之间。而德国《婚礼》杂志一项调查则显示,德国新娘的平均治装费为1390欧元,新郎平均治装费999欧元,戒指平均776欧元,而平均90位宾客的婚宴则花费8412欧元,婚礼平均总价近1.5万欧元。
许多德国网友表示,价钱其实都是次要的,关键是新人能够在这一特殊的日子留下特殊的纪念,这一价值观应该也是全球共通的
来源:2010年1月16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2期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