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12月26日电
2009年12月26日,由环球杂志社主办的“环球国际(2009冬季)论坛”在新华社新闻大厦多功能厅举行。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在环球国际(2009 冬季)论坛上发表演讲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首先我谈谈刚才说到的杰克逊去世的问题,杰克逊一方面是美国文化影响力的高度象征,另一方面又是一个过去式的人物。杰克逊是在80年代冷战后期一直到冷战结束的历史最关键的时期、在东欧、苏联、中国等第三世界里面引起巨大影响力的人物。
我记得在1980年我上大学第一次听杰克逊歌的时候,对我们有着很强的冲击力,象征着西方当年对我们的影响力。新兴大国的崛起带来了世界新的变化的趋势也开始了,所以对于杰克逊去世文化上的缅怀,非常有影响。2009年在剧烈的金融危机变化当中,大家发现了不确定性,世界到了一个新的临界点,文化的象征意义也是非常有趣的。
新兴大国的崛起和杰克逊的去世还是有相关性的,《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上映了,你会发现里面的小孩子是一个印度的梦想。而小沈阳在去年的春晚上又用《不差钱》证明了一个不起眼的人,很可能明天就会成为一个明星。在这些新兴大国里面的小人物在改变我们对文化的想象,在重新创造着世界的未来。从《2012》这种灾难片你可以发现人们寄托的希望,《吸血鬼暮光之城》也是一个不可控的形象,这是全球文化产业在金融危机到复苏的过程中有一个心声。这说明大家在不确定的世界里面,都在文化里寻求自己精神上的安慰,寻找自己精神上的感觉,如何找到精神的依托。
文化的力量一方面是大众文化的力量,如何在全球跨文化的领域里承认相互的价值观,然后形成一个新的概念,因此在大众文化里面的探讨,大家宣泄了焦虑不安,同时随着经济复苏和新兴国家的崛起,他们会把梦想的眼光重新投到以前第三世界里面,是他们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所有人都在探讨中国的崛起带来的文化想象的变化,十月份的《时代》杂志封面提到要向中国人学更远大的目光。在价值观的探讨里面,所谓新兴国家的发言权不仅仅在政治、经济议程里面,这些国家的人们有着前所未有的焦虑,当这个焦虑变得越来越强烈的时候,他们更愿意改变自己的形象。
环球国际(2009 冬季)论坛
直播实录:
http://www.xinhuanet.com/zhibo/huanqiu20091226/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