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商“衣锦返乡”促台股飙涨

标签:
文化 |
黄静宜(台北)
在全球仍未脱离金融海啸导致的不景气阴霾之时,台湾股市近日持续上扬,截至5月6日,今年以来的累积涨幅已达43%,在全球股市中名列前茅。不少股市分析师认为,台湾股市翻红,与两岸经贸交流频传利多消息有绝对关系。其中,早年西进大陆的台商企业,最近纷纷回台上市,更被视为是刺激股市大涨的火车头。
松绑前后
陈水扁在岛内当权时期,台湾当局规定企业投资大陆市场不得超过资产净值的40%,这对许多早已深耕大陆的台商企业而言,是一个非常严格的限制,因此不少台商干脆出走海外,台湾金融市场因此大伤元气。2008年马英九上台后,宣示法令松绑,自2008年8月1日起,将投资上限调高至60%,企业营运总部设在岛内者则无限制。此外,也容许台商设立海外控股公司返台挂牌上市,其募集的资金可投资在全球任何区域,包括大陆,不受已调高至60%的资产净值比率限制。
过去台商无法回台上市,通常转往大陆、香港特区或是新加坡等地,但这些市场不是对台商企业的熟悉度不高,就是上市费用和门槛高,股价表现不理想。以中国旺旺集团为例,1996年原本在新加坡上市,但股价偏低,该集团总裁蔡衍明一度向媒体表示:“新加坡资本市场让旺旺太受委屈。”为此,他不惜以个人名义向银行团借贷8.6亿美元,收购旺旺流散在外的股权,让股票从新加坡下市,转到香港上市。
安永会计师事务所会计师林鸿光表示,香港虽然也是台商上市的选项之一,不过,在香港挂牌上市的费用高出台湾两倍,且香港股市买卖重点一般在金融产业和房地产,不见得适合以传统制造产业和食品业居多的台商。
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台湾股市对台商仍有很大的吸引力。毕竟台商对于台湾股市操作及行政流程都较为清楚,在知名度和营运绩效上,也比较容易获得台湾投资人的肯定和青睐。
连续9天涨停板的动力
台商回台挂牌分两类,所谓第一上市,必须是没有在其他交易所挂牌的公司。若已在其他地区的交易所挂牌,则可以选择第二上市,股票则以发行台湾存托凭证(即TDR)的形式供投资人申购。以旺旺集团为例,因已在香港上市,此次回台即是申请第二上市,并在台发行TDR。
这波台商“鲑鱼返乡”潮,以旺旺集团最具典型性。2009年4月28日,中国旺旺台湾存托凭证(TDR)正式挂牌上市,台湾证券交易所特别在“台北地标”台北101大楼铺红地毯,举行盛大的挂牌典礼。果然,旺旺的股价表现也令人振奋,一开盘即高挂涨停,打响漂亮的第一炮。紧接着,更创下连续九天涨停板的佳绩。在此之前,旺旺TDR开放申购,市场反映也超乎预期,申购件数高达20.4万件,创下台湾历年TDR申购件数新高;募集金额高达32.55亿元,也是台股上半年募集新高。
旺旺集团总裁蔡衍明是台湾宜兰人,19岁接下父亲的食品鱼罐头生意,开启他的事业之路。26岁时他洞察先机,分析将当时台湾过剩的稻米制成米果,可能是一大商机,于是积极与日本合作取得研发技术,推出至今畅销不辍的品牌“旺旺仙贝”,成为台湾家喻户晓的食品品牌。不过,蔡衍明的雄心不仅于此,早在1992年,旺旺就到湖南设厂,并将事业重心逐步转移到具有13亿人口的大陆,靠着精准的商业营销手法,成功晋身为大陆米果市场的第一品牌。除此之外,旺旺集团更将其事业版图扩及医疗、饭店、媒体等,实力愈来愈雄厚。
作为首宗台商企业回台上市案,旺旺可以说“里子”、“面子”都赚到了。旺旺表示募集到的资金将会用于增资台湾企业和公益事业。台湾媒体纷纷以“衣锦还乡”形容旺旺的亮丽表现。台湾证券市场相关食品股票,如统一、味全、大成长城等,股价也被带热。
当然,旺旺并不是“回流”的唯一一家。紧跟在旺旺脚步之后发行TDR的,是巨腾国际。这家公司是全球第一大笔记本电脑外壳生产公司,市场占有率约三成,客户涵盖国内外知名品牌大厂,2005年在香港交易所挂牌上市。该公司于5月25日在台湾公开发售1亿份TDR,此次发行的TDR相当于巨腾国际扩大后股本的9.1%。据巨腾国际的公告显示,初步发售价定为每份14.25元至19元新台币(4元新台币约合1元人民币)。
另外,台商企业合富医疗也在5月22日回台挂牌上柜交易,成为第一家回台挂牌的生物技术服务公司。合富医疗自2000年起布局大陆医疗市场,主要从事放射线肿瘤治疗及临床检验应用两大领域的仪器设备、试剂耗材的买卖与物流管理等业务。
其他已申请上市辅导的企业还包括牧东科技、华懋集团等至少13家台商企业。广东省东莞市政府看准台商返台挂牌募集资金,可以换来东莞台商持续稳定发展,造福当地的就业环境及经济繁荣,所以大手笔补助,让台商“零成本”回台挂牌,被岛内舆论认为目光长远。
经济利益促使回台
回台上市,意味着台商企业能获得台湾股市的资金支持,也能让台湾投资人分享企业的经营成果。其次,台湾经济主管部门也希望藉由台商企业在台上市,将资本市场扩大,吸引更多外资进入台湾市场。安永会计师事务所会计师林鸿光表示,体质佳、绩效好的台商企业在台挂牌,不仅台湾投资人会买,也会吸引外资来台湾买。
至于有人担心这会造成台湾资金外流,林鸿光强调,台商企业赚钱,投资人也会有股利等收益,“钱不是又回来了吗?”
具有会计师身份的国民党“立委”罗淑蕾也强调,目前的措施鼓励台商企业把营运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等设置在台湾,如此对台湾经济自然有莫大帮助。台商若能在台湾设立具有一定规模的营运总部,符合包括员工数目高于100人、在台年营业额收入净额高于新台币10亿元、在台年营业费用高于新台币5000万元等条件,可完全不受投资大陆比率的限制。这是目前台湾吸引台商回台设营运总部的优惠条件。企业若未在台设置营运总部,其在台募集的资金最多则只能有60%投资大陆市场。
尽管60%的限制对部分台商而言或许还是太严格,不过,安永会计师事务所会计师林鸿光认为,台商只要以海外控股公司方式回台上市,就能避开60%的限制,对多数台商而言影响不大。他相信在全球景气逐渐回稳之后,回台挂牌的台商企业将会愈来愈多。
欢迎评论,将择优刊登在杂志上,一经选用,将会在您的评论后给予通知。
《环球》杂志——中国国际报道第一刊,每月1日、16日出版
环球杂志2009年第11期稿件,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