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十年湖海,问归囊,除是一肩风月

(2007-03-18 20:11:09)
分类:
张伍先生在《我的父亲张恨水:愁花恨水生》中写道:“1919年秋,父亲北上,到了他一心向往的北京。他最初心愿是想到北大当旁听生,但先要解决谋生问题。有一天父亲一位同乡来访,随手带走了父亲闲时填的一阕《念奴娇》,而这个词又恰巧被后来成为报业巨子的成舍我看到,其中“十年湖海,问归囊,除是一肩风月……”之句让他大为倾倒,由此两人结识。”
 
读到这句话,心中不禁一动---“十年湖海,问归囊,除是一肩风月”。
 
识我的老友,数人都对我说起“佩服你的勇气”的话,但于我自身却不觉得什么,这不过是自然而然的选择。性格决定命运。我的“生于忧患”的“高论”,尽管身边人没有人不同意的。但是,真让他们来做,也的的确确很有难度。我不想“死于安乐”,不想在舒适的生活环境里,丧失奋进的力量。一如,一位法国作家说过的,“凡是拿钱能买到的东西都不贵。精神苦役就是拿钱买不到的东西,它之所以珍贵,就因为它能使生命升华”。仅仅为了,尚不知是否能实现的,将来老来白发苍苍时无忧的衣食,而蹉跎走过黄金般美好年华,困守在一个小圈圈里,忍受精神的压抑,我做不到。人世间,走一遭,殊胜不易。自当去见该见之事,经须经之历。就像是好友说的,生活原本是平淡的。对,这本没有错,但先是“星夜赶科场”,后才有“辞官归故里”。同时的相向,是因为年岁的不同,所处的人生阶段不同。没有过“赶科场”,又哪里来的“归故里”呢?经历过繁华,才品味得出平淡的真滋味。故乡的云,只有游子才看得出来亲切。
 

吴稼祥先生的bolg中写道:“哦,那过去的日子,唯其艰难,才是那般可爱;唯其苦涩,才回味出如此的香甜。不管是为了吃穿,为了人的基本生活需要,还是为了更高的追求,只要永不间断地期待并苦苦求索,永远爱着大地母亲和周围的事物,这样的日子,就很值得回忆,值得珍爱。”

 

人活着,最难的莫过于战胜自我。自我是容易惰的,我亦如是,但苦难、艰辛和压力让人为了活着,惰不得。生命才有活力,抑或是魅力?此即我所理解的“生于忧患”。

 

吴稼祥先生的bolg:“我们刻意追求的东西,只要到了手,到头来每每成为我们人生的累赘甚至锁链;而那些我们拼命逃避的苦难,只要逃避不了且未能摧毁我们,最终反而成为人生的财富。这是人生第一悖论,我们只能理解它,不能超越它。只能在两者之间求得平衡,不能用取消其中之一来取消二者之间的冲突。”

 

起初,我们千辛万苦,就是为了获得生活的安逸,但人终究会明白,安逸不是生命存在的最好方式。我们辛勤劳作,不只是为了获得来日的清闲,而是为了使劳作更有意义。

 

痛苦遗留给你的,请细加以体会,苦难过去苦难就会显得甘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