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游记之西岸篇——路两旁的大自然

标签:
旅游文化 |
走马观花看自然
2017年2月24日,我们回到了自己的家。此次美国西海岸自驾游之行,历时51天,行程9千4百公里,纵跨华盛顿、俄勒冈、加利福尼亚三州,南抵亚利桑那州西南角城市余马(Yuma)。这是一趟见闻不少、感触良多的旅程;趁着记忆还新鲜热辣,记下其中一些有意思的点点滴滴。
元月4日清晨,迎着初升的朝阳,我们——太太、儿子和我,还有犬宝贝妞妞——开着自家的车启程向美国进发,此行目的地是加利福尼亚州。
车过美加边界和平门,“老司机”的心情不免也稍许紧张起来,皆因天数多、路途长,大部分时间是仅有我们老两口,外带不谙世事的妞妞。没走多久,我们的注意力便完全陶醉在沿途绮丽的风光之中。
我曾自驾走过美国东北几州,那里大多是高矮呈不规则状的山丘,上面覆盖着单调的阔叶植被;另外的一线纽约至芝加哥,路旁看到的是辽阔的田野;至于南面的新奥尔良至休斯顿沿途,地貌特色则是平坦开阔、水网密布。
美国西海岸与以上皆不相同,突出的特点就是连绵的群山始终伴随左右,一直逶迤向南;这种地理形态极大缩小了南北的温差,以至于车子进入加州境内,所见到的相当部分大地,仍然覆盖着茫茫白雪,冰天雪地的感觉一点不亚于加拿大内陆,令我们一度怀疑“是不是把南北方向弄错了”。
而路两旁连绵的群山,东西两侧还各不相同。路东一侧高低错落,时而峻峭挺拔,时而起伏平缓,在华盛顿州南部与俄勒冈全州区域,不时还能看见酷似富士山状的火山;路西一侧的山脉则显得规则有序。与此相应的,就是水向南流,如哥伦比亚河、萨克拉门托河;或向北流,如德苏特河;流着流着实在憋不住了,才掉头向西向着海洋奔去。
从俄勒冈大学旁的自然与历史博物馆那了解到,我们走过的地方,大多受大陆板块和太平洋东部板块相互挤压的影响,沿海的山峦明显是板块挤压所产生的皱褶,海岸北段由于大洋板块往大陆板块深处挤压,故挤出了很多土堆堆,这就是所见的一座座火山。大量火山灰被几条大河冲刷到低洼处,行程道路两旁所见的广袤的耕地。从俄勒冈大学旁的自然与历史博物馆那了解到,我们走过的地方,大多受太平洋东部卡斯卡迪亚地层潜没带和北美大陆板块相互挤压的影响,该地带最近的一次断裂发生在距今300年前,沿海的山峦明显就是板块挤压所产生的皱褶,海岸北段(加州北部和俄州、华州全部)由于大洋板块往大陆板块深处挤压,挤出了很多土堆堆,这就是沿途所见的一座座火山,如贝克火山、圣海伦斯火山,还有死火山胡德山。大量火山灰被几条大河冲刷到低洼处,形成道路两旁所见的广袤耕地。
此程的地理看点,还在于地貌的多样性。我们从北向南,北端的大部分路程是沿5号公路行驶,所见景色如上述;当来到加州北部,尤其即将进入加州首府萨克拉门托,车子取道101公路沿更靠近海岸线一侧向南,大地呈现的是一马平川的可耕地,上面折射的则是天时地利人和叠加而成的加州现代大农业气势(由于时值冬末,加上阴天,实物版的农业不清晰,但气势不难感觉到)。
从旧金山湾区往南到西海岸最南的城市圣迭戈,原来与经线大体平行的海岸线,仿佛受到某种外力的挤压不得已由向南偏西转向东南。原来,这里位处圣安德列亚斯断层地带,是地球上地层活动最频繁的区域之一,最近的一次严重地震于1906年发生在旧金山,强度达里氏7.8级。有关科学报告显示,断层处测得北美洲板块的移动方向偏向东南,平均每年滑动距离为33至37毫米,感觉与当前的海岸线走向相若。
然而,这里的人们似乎完全无惧甚嚣尘上的“狼来了”(指大地震)的预测,我行我素,大干快上,不用查资料,光看那些大小不一的城市,像珍珠般串在101道路两旁,连接城市的是无边的精耕细作的果园菜田,大地的自然妖娆和各类业态的生机勃勃在这里得到优美的结合。
过了洛杉矶,沿着几条几近平行的高速公路210号、10号、60号和91号往东,映入眼帘的景象让人遗忘了原来的审美角度,原来的原生态红树林或亚热带自然植物,整个的被一片连着一片的城市群落所覆盖,纵横交错的高速公路上行驶着潮水般的车辆,四通八达的信息通道编织在大气之中,这里已经山上无林地不长草,但大地上奔涌着人类的创新气息,各种企业生产着最前沿、最科技也是最赚钱的产品。
沿着10号公路过了棕榈泉市,大地呈现着的是完全不同的景象:在辽阔的约书亚树国家公园里,冷峻的苍鹰在突兀的石山上盘旋;在111号公路旁日渐干枯的索尔顿咸湖畔,盐碱滩上铺满了呈挣扎状的鱼干;在艾尔森特罗至余马的8号公路两侧,干烤的疾风仿佛要把无垠沙海上仅存的生命烧干;......秀美永隽的山川河流、如诗如画的田园牧歌、歌舞升平的人类生活,在这里像被一只超级怪兽囫囵般吞进肚子里,仅留下狰狞的怪石、断流的河道,还有那些垂死的树木,在警示着各种人世间:水——才是生命的源泉、才是生存的根本。
还好,在洛杉矶以南的加州内陆,只要有水源的地方,就能看到先进的大农业和经营得很好的城市,如棕榈泉及周边的城市群。即便到了亚利桑那州的余马市——这个完全被沙漠包围的城市,一条母亲河两旁的视线所及,也能看到大规模的蔬菜种植,(再远处便是寸草不生的石山沙丘),从科罗拉多高原经两千多公里汨汨流淌而下的河水,在这片不毛之地展现了化腐朽为神奇的魔力,使这里的人们和社稷得以安身立命。
总之,从北到南,山脉的走势缩小了南北的气候差异,但地理的多样性从而产生的经济运营的多样性,着实令人眼界大开,而这,也仅仅是精彩篇章的区区几页。
图片说明:2017年元月4日清晨,窗外的朝阳早早将我们唤醒:今天要开很远的路程,该起来了。
http://s11/mw690/001nFG65zy7a75fARLk3a&690
图片说明:不记得多少次跨过这道叫“和平门”的美加边界国门,但如此长途从这里出发,确实是第一次。“和平门”祝我好运吧!让我们平安顺利地完成此次旅行。
http://s14/mw690/001nFG65zy7a76oAfM13d&690
图片说明:刚过西雅图,大路上便能见到海拔4392米的雷尼尔火山。
http://s12/mw690/001nFG65zy7a75pQNCj1b&690
图片说明:在波特兰市登高北眺,海拔2550米的圣海伦斯火山就在前方。
http://s14/mw690/001nFG65zy7a75k9sfz4d&690
图片说明:在位于俄勒冈州首府尤金市的自然与历史博物馆内,当值教授(属俄勒冈州立大学)向我讲解脚下这片大地的成因。这是一个规模不大,却是内容非常科普、实在以及有历史价值的博物馆,其中就有白人登陆后屠杀那些已经在这里居住了上万年的原住民的记载。
http://s3/mw690/001nFG65zy7a79FdFzcf2&690
图片说明:进入加州境内,路旁的皑皑白雪让妞妞好生好奇:老爸,你开错方向吧?这积雪怎么比温哥华还要厚实。
http://s15/mw690/001nFG65zy7a75FnE6y2e&690
图片说明:加州境内海拔4317米的沙斯塔(死)火山,屹立在云雪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