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一样的壬辰龙年春节

(2012-01-24 16:02:26)
标签:

文化、情感

儿子回家过年,乐哉!

今年儿子回来和我们一起过农历新年,真是很开心。

说起来,几乎算不清有多少个春节儿子没有和我们一起过了。中学五年、大学五年、工作后两年,还有念中学以前的那些日子,我们在国内,他在温哥华,统统加起来,十有三四个“年”肯定是有了。也就是说,在他那个年龄里,有一半多的春节,不,有一多半的时间没有和爸爸妈妈在一起。

许多父母或许会觉得不可思议,听说过不在一起时间长的,没听说过这么长的,而且那还是小孩时节。

是的,事实就是如此,当年送孩子到国外读书,放假的周期与春节不同步,且又不居一地,遂使然。人是有理性的动物,既知其故,随安心以对就是了。

这些年,不论是“二元社会”的人口大迁徙之因,还是“文化建设”的找回老传统”之故,“回家”已然成为越搅越浓的“年”汤中最重之味,还真把人煽乎的频频回首,流连那一一已过之年。“年”之于中国人,真就有她独特的意义,想到这里,想到少了那么多和孩子在一起的欢乐时光,怅然间似有所失。

或许是“赛翁失马安知非福”,这不知不觉错失“年味”的过程中,竟也养成了儿子有异于同龄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自打十二岁住校始,儿子逐渐培养了越来越强的独立生活、独立面对和处理自己事情的能力:小至添置衣物、购买家具、出外旅行,大致参加选举、异地求职、安排居所。这不,毕业后一天未歇,搬屋、迁徙、找工作,全部自己搞定,近年还看到他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见长。

然而,人是有感情的动物,长期错失这种中国家庭很看重的年节,会不会增加孩子的疏离感?说实在的,连家人对此都不无担心。

虽然,我们一则是不得已,二则是有一定的把握,但前后左右亲朋好友的孩子们的频频“出事”,不可能不引发我们丝丝隐忧。现在看来,为儿父母的我们是幸运的。前些日子,儿子告知要回家过春节,后来得知,他在重温儿时看过的电影《音乐之声》时,忽然产生强烈的思家情绪,儿子告诉我们,他忽然觉得自己长大了,此时想回家过年,却全然不是孩提时代吃糖讨利是那样的年节情结,而是想和父母在一起,想和有叔有伯的一个“大家庭”在一起。

有成年孩子的家长或许都知道,孩子大多会有“长大的烦恼”,都会面对一段与父母“不知道谈什么和怎样谈”的阶段。我们也不例外,何况孩子长年在外读书工作。

此“年”恰这一点收获最丰。几天的时间虽短暂,除了和叔、伯几家在一起过年三十增添了不少喜庆气氛外,很意外的是我们与儿子之间增加了许多谈资:从“春晚”的节目到名人轶事,从去年的实践经历到今后的工作设想,直至谈到自己有了自觉“自省”的思想变化。最让他妈妈“嫉妒”的是,儿子居然一连几天,每天一两个小时,逐句逐段朗读爸爸布置的一些经典文章(包括一些古文),让我好好重温了久违的说文解字功力……

我们真的很开心,因为看到了一个活脱脱的青涩少年,如何完成了到责任青年的转变。我们虽然还没到“父母不需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啊,一辈子总操心就图个平平安安”的年龄,但这个春节,让我们看到了儿子比想象更早地懂得了回家过年的另一番意义,也让我们体会了一把“心安理得”的别样年味。

2012年农历正月初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