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倾谈录
(2011-10-28 11:51:23)
标签:
文化 |
探索的人生和人生的探索(6)
眼看就要到三点了,还以为原先预定的这个钟点够宽裕的,没想到很多话题都没有很好展开。
“对,要谈谈太太”,我心里想到,我们谈了移民、孩子、打工、创业,学长能在并不平顺的道路上前行且成绩斐然,军功章上一定写着她的贡献。
“你太太还是……?”心里想的是印象中的那位,但不敢肯定(由此可见我们实在欠缺联系)。
记得读研究生时,每次到他的宿舍,桌面上那个相架总能吸引我的目光,里面是他和女朋友的合照。我们那个年代,特定的历史原因造成许多大龄青年在校,但堂而皇之谈恋爱者并不多见,学长虽已“适龄”,能在宿舍里摆放定情合照,还是着实让人艳羡。
“不是啰!”学长此时的表情分明觉得我太不update了。“人家已另有所属,……”,他笑着继续说。
“她不是先于你到加拿大来吗?”我还是希望能了解个究竟。
“是的,我支持她出国,资助她读书,但她却未能守到开花结果之时,……”学长平静地道出原委。
“哦,原来是这样”。长长的“哦”音流露出我的惋惜之意。
“非常庆幸的是,得到上帝的眷顾,我遇到了她,现在这个太太”,说到这里,学长幸福满满的笑容里似乎还有一丝羞涩。
“是这样的,……”,一个动情的爱情故事就此展开。一次,好心的朋友刻意安排交朋友旅行,去的是著名的上川岛。学长甫下水眼镜就给海浪打掉了,度数不低的近视旋即让他看不清方向,并非事先刻意安排的那位对象,而是她——学长现在的太太——不经意却及时地给他提供了一连串的帮助,爱情的种子就此种下。
种子的生根发芽需要营养,尤其精神营养。在苦追之中,学长知道她是基督徒,学长也信从了基督,……美好的情缘在“信”的基础上从此展开。从那以后,一个美好的家庭、两个信仰相同的爱侣、三个崭新的生命,这部集爱情、移民、创业和子女教育的长篇故事续写至今,不是特别不平凡,却十分动人。
在学长话语不多的谈话里,对太太由内而外的美丽、为人妻的贤惠和善解人意、对子女德性教育的重视和一以贯之,赞赏和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他多次提到,她不仅能一起远行,还懂得知足、懂得奉献、懂得感恩,……
这使我想起前一阵子闹得沸沸扬扬的家暴事件,那位靠卖英语发财的成功人士,堂而皇之地将事业和家庭放在非此即彼的选项中。如今中国,适逢崛起之机,不少人片面地以“治国、平天下”为己任,而忘了“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等为人、为家之根本,以致GDP玩命上串之时,惟世风之江河日下而令人忧虑不堪。
我于是在心里念叨一句大学时学的名句,“teach a man teach one person, teach a woman teach whole family”(教会一个男人只是教会一个人,教会一个女人则教会一家人)。学长之成功,就是和另一个成功的人一起,怀揣梦想,却未忘脚踏实地,从小做起,从家做起。
听到这里,我真心地以为学长的人生道路虽有兜转、有探索,但更有收获、有成就,他是幸运的、幸福的,能与这样的人这样的家庭为伍,相互学习,此亦乃我之幸事也。(完)
2011年10月26日
后记:
不知为何,写下这个“完”字,我反倒觉得似乎刚刚提笔。与学长之倾谈,勾起我很多久远的回忆,也产生了很多的联想;愿景是美好的,但道路仍满布着沟沟坎坎,惟其不变的,是我们保持着那份对人生的知足,以及对探索的热情。
以上日志体的倾谈录,虽然有实感很强的现场问答,但更多夹带的是回忆、联想、猜测,甚至难免有“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的臆断。尽管如此,我还是愿意不吝笔墨,不愿让那过程中的愉悦、那彼此间的启迪随风而逝。
学长,你就将就着读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