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校友倾谈录

(2011-10-23 07:57:44)
标签:

文化

探索的人生和人生的探索4

沐浴着和煦的夏末阳光,凉爽的清风拂面而来,园子里处处可见的瓜果、还有那摇曳着金色穗花的玉米,……让人平添几分安逸、满足的感觉。

“你现在真是进入了悠悠然而自得的轻松状态”。看着满园春华过后的秋实,学长由衷地赞赏。

“还行,将心态调整好了,也就进入这样的状态了”,我半虚半实地调侃道,“我很珍惜劳动的机会,那是因为必需,只是不再像谋生那样的负担沉重。”我了解学长目前也已不再是前些年的紧张状态,但“因为心中还有梦”,自然顾不上过恬淡的生活;不过他总是低调地以最小的孩子还小为托词,说还要再奋斗五年。

我这样的判断并非了无依据,而是应了中国人的传统心态“手上有粮(钱)心里不慌”下的结论。学长三个孩子在中国上的都是私校,老大老二回到温哥华上的还是私校,没有粮(即相当的经济基础)显然是不可能的。尽管近十来年学长在中国生意场上屡战屡胜的消息不绝于耳,但我似乎更愿意了解“当年”他是怎么过来的。

“你的第一桶金是怎么来的?”那时的移民与时下腰缠万贯的投资移民不同,“金”只是大家都明白的戏称。

“说来话长,你大佬(博主的哥哥)不也是那个年代出国的吗?谁都挨得很幸苦”。他明白我此问的意思。

虽说我们都是通过劳动、甚至是艰苦的劳动获得安心踏实生活的资本,但彼此的经历在时空上是逆向的——我毕业后到大学任教,然后进入职场,遂拾级而上,不久便位居大型企业高管,然后下海经商、当老板,再然后是移民,打工……学长则经历了先移民、打工、晋身管理层、经商、当老板,……如果说今天的打工之于我是“必需”,当年学长的打工则是“必须”,因而更符合人的成长方程式,其中的历练意味更为深长。

果然,学长的打工经历让他受苦不少,却也获益良多。

“……,你知道吗?你是经营过汽车销售的,我在车行居然被‘炒鱿鱼’,老板连试用期满月的机会都不给我,……”

学长以非常平和的心态向我娓娓道来——

当年顶着博士的光环,揣着天之骄子的自尊从广州来到温哥华,不久便发现由于知识结构的差异、语言上的障碍、自身性格的特点,必须对自己进行根本的改变,开始从沿街找工(注意,不是找工作,而是找打工的机会,而且,通常为短工,属工钱最低、保障最差、最不稳定那些杂活)学起,先后做过清洁工、洗碗工、餐厅企枱、送外卖、销售员、……最后到酒家管理人员,历时四年,过程中的失意、气馁、哀伤……不断拷问他何以为人,何以为一个拥有博士学位的人的生存观;然而,他收获更多,意志的磨砺、技能的练就,做事如何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如何常怀一颗知足、知遇、知恩之心……

“打工让我有机会重新认识自己,真正认识了人生价值”,学长如是说。

说真的,他的直白、真诚很让我感动。其实,打工的经历对当年的移民而言其实大同小异,真所谓各个都有一本“血泪帐”;然而,不同的出身、学历和经济基础,往往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悟。多数人会觉得这是谋生的无奈,学长却把过程中的苦楚压在心底,将“学”放在心上,积极地去面对,从而不仅可以释怀“受洋罪”、“洋插队”之类的消极情绪,还能激发出细致观察西方社会生态的热情。

还有,学长能放下自尊,累活、脏活样样都干,固然有“马死落地行”的不得已;然又能超越自我,知行合一,认识到打工过程也是认识自己、重塑自己的过程,精神尤为可嘉;再到后来的学以致用和成功创业,则更是难能可贵。相比那些怨天尤人、眼高手低的斯文移民,那些挥金如土的权贵和财主移民,“学长是真正的知识分子,是能屈能伸的真男人”,我心里想到。

果不其然,学长经过四年的历练,感觉到自己的羽翼渐丰,而国内正在“崛起”的天赐良机,让梦想再次在他的内心躁动。他要下海,不,他要海归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