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农业之忧与排忧

(2008-04-12 00:21:23)
标签:

财经

 

农业之忧与排忧

 

笔者这几年在山区工作,对农民、农业和农村现状作了一些调查,深感局面虽有改善,前景仍然堪忧。

改善在哪里?主要表现在农民的负担减轻上——孩子上学免交学杂费,农民免交各种税项,政府的各种摊派也大幅减少,今年雪灾,很多人数已经很少的村庄,还得到政府安排的小型发电机等应急物资。

忧在哪里?

首先是农业人才流失。如今,绝大部分的农村青年纷纷出外务工,务农人口急剧减少,春耕大忙时节见到的仅是寥寥无几的中老年农民在地里忙活;当地近年又从珠江三角洲转移过来几个制鞋项目,当初承诺解决招工问题的招商、劳动部门,却不得不面对无工可招的尴尬。

其次是农业用地荒芜。农业人才(口)流失的直接结果,就是农地荒芜,或者即便不丢荒,也只是种一些容易管理的作物,今年更是见到种蔗季节砍蔗,(水稻)分蘖时节插秧的情景。

最后是农村村落空心。越来越多的村庄只剩下一些孤寡老人和狗,一幅山清水秀人孤独的情景……

城镇化建设和越来越多的农业人口离开土地,这本是工业化进程的必然结果。然而,农民不种田,种田不种粮,长此以往,毕竟不是正常现象。今年世界范围内“粮荒”警钟已响,这无疑提醒我们,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需要紧记“无粮不稳”的信条。

那么,何以会出现以上之“忧”呢?

根据笔者对许多农户的走访和调查,大体有以下原因:

(一)  减轻负担尚且不易,增加收入更加困难。根据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07年广东省水稻亩产值为715元,亩成本约为620元,亩毛利仅为95元左右;来到山区,投入产出的数据远没有这么“乐观”。面对农产品涨价赶不上农资涨价的情况,即便没有外出打工的劳力,也只能无奈地在当地找些日收入三五十元的短工而不耕田。

(二)  小农耕作难敌市场经济。山区农村仍然非常落后,传统耕作方式的低效率,加上信息闭塞而不得已被人“鱼肉”,使农民在面对市场时更显“弱势”本色。

(三)  分散经营,缺少投入。当初为调动积极性而实行的“三自一包”、分田到户,如今越来越暴露出各种弊端,突出的问题就是投入不足,不仅资金、科技投入不足,现在连劳动力都投入不足;以至于农田水利建设严重落后,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下。

(四)  地方政府重视不够,惠农政策落实困难,农村基层组织涣散无力,……

可见,尽管中央对三农问题高度重视,好政策连连出台,但农业问题相对于市场经济的多变情势,相对于国际经济一体化的严重竞争局面,相对于国家的现代化建设进程,相对于人民生活水平总体提高的要求,还有很多“欠账”。

根本上说,不改革土地政策、不构建现代化的农业合作方式、不建立新的农业投入机制,……换句话说,不解决这些阻碍现代农业发展之“忧”,农业将忧忧无了期,长期的严重失衡甚至会拖住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后腿。

其实,广大农民生活水平改善的要求(标准)并不高,更不会奢望过上像城里人一样的生活;然而,他们期望的目标——生活稳定,灾病能担,(现代农业的新型组织形式必须具有的)产权明晰,稳定发展——则必须是解决“三农”问题所应有的题中之意。

 

200841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玫瑰飘香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