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知识结构

(2005-02-11 21:14:30)

儿子:

今天听妈妈说,在与你通电话时感觉到你的心情不太好。是吗?是担心爸爸妈妈吗?是功课压力大吗?

如果是担心爸爸妈妈,那你真是好孩子,真的开始像大人了。

我们家自从有了你以后,“家”就有了最实质的内容。由于咱们家初建的时候条件还不好,所以,爸爸妈妈后来在工作的安排上,一方面很努力,另一方面就是适时地做一些调整,以确保让你健康地成长有个好的保障。所幸的是,自从你出生后,我们家就一直处在健康、快乐和幸福之中。有许多父母抱怨,说自从有了孩子,就再不能睡懒觉了。我听了越觉庆幸。我说我们桐桐,从小就很懂事,周末早上,从来都是轻手轻脚到客厅看电视,从不打扰父母休息。你的诞生,不仅给我们家带来了很多的欢乐,也带来了很好的运气。这么多年来,我们家都是顺顺利利的,没有遇到太大的困难。相信在你的印象中,咱们家是多么的让人温暖和舒畅。如今你已经长大了,相信会更加懂事,更加有出息。

爸爸妈妈近来的工作是遇到一些困难,其实说起来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跟很多包括你都认识的叔叔阿姨相比,我们算很好的。这只能说明一方面困难是客观存在的,而且离我们不远,或迟或早都会出现;另一方面就是我们在顺境的时候没有将困难的出现预计充分,这样就使困难在一定时候占了上风。当然,这也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一是我们家现在抵御困难的能力强了;二是我们也因此可以很好地总结;三是可以借此不利的时候适当放缓脚步,好好调整一下。总之,那能事事都顺,时时都好呢。何况,有了一些挫折,人生不就多些阅历喽。所以儿子,你要像爸爸妈妈一直都相信你会做得更好一样,也相信爸爸妈妈会努力克服困难的。

如果是学习压力大,爸爸倒要建议你多思考一下,因为人有时是在困难的时候才愿意好好思考的。为了帮助你思考和思想,爸爸给你出点主意,供你参考。

第一,学习方法。爸爸以为功课多只是多花时间,且有助于巩固所学的知识,因而不是压力的主要原因。压力大的原因通常是对解题(或别的作业)觉得不能得心应手,或觉得把握不大,因而感到不仅费时,而且费力。这种情况下,一定要考虑自己的方法是否还存在问题:1)基本概念是否已经搞懂;2)在基本概念搞懂的情况下有些基本技巧是否已经掌握;3)前两个问题都没有把握时是否由于课堂听课没听明白(由于思想不集中、或由于精神不好、或由于缺课、。。。。。。);4)前三个问题都存在时是否已经向老师请教,请教一次不行是否请教了第二次,第三次,。。。。。。总之,学习就像盖房子,基础一定要好,否则,既盖不牢,更盖不高。

第二,眼多看(读),手多动(练),心多想(思)。这三者是互相配合的,多看就是增加信息量,即所谓见多识广;多动就是提高熟练程度,即所谓工多艺熟;多想就是总结归纳,即所谓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像数学、写作这些课,明白了还不行,多练多写才能真正掌握。

第三,知识结构。一个人再聪明,也不可能掌握所有的知识;一个人再能干,也不需要掌握所有的知识。一个仓库装满了电子零件,如显像管、喇叭、电阻、电容,。。。。。。但不会发出任何声音和显示任何图像,若择其一、二,按一个合理的结构组成一个系统(如收音机、电视机),它就能发音显象。这说明的就是知识结构的问题。知识结构的搭建,既要考虑已学和可学的内容,又要考虑已有和还有的个人资源(如时间、实验条件),又要结合兴趣,可能的话还要结合志向(即自己乐于或今后发展的方向)。爸爸在这里要强调的是兴趣和志向。明确了自己的兴趣和志向,就有可能将时间和智慧资源合理地分配,以确保在兴趣和志向明确的方面学好做好。这就好比网球赛,对自己有把握的对手一定要赢,对自己没把握的对手争取不败(准确地说是不要输得太多)就行了。关于知识结构的道理,今后进了大学会更有用。

第四,学习的困难。困难是客观存在的,在某种意义上说,只会越学越困难(有一种说法:西方的教育是小学松,中学紧,大学苦)。就像登山,越往上走越崎岖。十二年级是初等教育最高和最后一年,也是水平不同的大学录取水平不同的学生的关键时刻。因此,一定会让学生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懂得这一点,自然就应该坦然面对压力;明白这一点,自然就应该努力争取在压力之下不仅不倒还要做好的意义。过去爸爸妈妈很注意培养你的自信心,这一点你做得越来越好,如今,面对越来越大的竞争和压力,爸爸妈妈仍然希望你能保持饱满的热情、充足的智慧和坚定的自信心去面对一切,就像我们王家在过去那么多年面对困难的时候一样。正所谓没有困难,何以分高低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