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上海316中考新政出台!黄浦学区房【上外附小OR上外黄浦】等学区房价走势如何?是涨还是大跌?

标签:
大同中学黄浦学区房上外黄浦格致中学上海中考新政 |
分类: 黄浦学区房 |
从2022年起,本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工作分为自主招生录取、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和统一招生录取三种类型。
今天我们为大家详细分析新中考政策,以及新中考后,上海的教育格局会产生什么影响?
新中考的招生录取方式
2022年后,上海中考政策发生改变,我们来看看具体招生录取方式。
·
· 委属市重点高中主要指四校,区属市重点也就是四校分校、八大及其他市重点。
接下来,我们着重分析“名额分配综评录取”。
名额分配综评录取
此次新中考招生录取方案中,针对“名额分配”的安排,是家长们最关注的内容。
此次上海新中考录取改革后,四校八大等名校将拿出50%-65%的名额,直接由市教委分配到各区和学校,这也就意味着,菜场初中的机会来了,只要你在所读学校的成绩足够优秀, 一样能进入四校八大和其它重点高中。
一、委属市重点名额分配数占其总招生计划65%名额
委属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主要指上中、华二、复附、交附这四所高中学校,也就是所谓的“四校”。
委属名额分配比例,已经确定是65%!
分配的办法是:名额分配到区:80%(65%里的80%);名额分配到校:20%(65%里的20%)
其中,“分配到校”必须保证各区每所市重点高中,各分配至少一个名额,到区内每所初中。
假设2022年,复旦附中招400名学生,那么“名额分配综评录取”的名额有400*65%=260人。
以黄浦区举例,2022年区内中招报名人数占全市中招报名人数15%,黄浦区能获得的复旦附中“名额分配”数量为260人*15%=39人
这39人中,首先要保证39*20%≈8人,以均衡、随机为原则,分配到黄浦区每所不选择生源的初中学校,属于校内竞争;
其余80%,也就是39*80%≈31人,黄浦区内每所学校的学生都可以去竞争,属于区内竞争。
不管怎样,四校招生人数还是太有限,而上海的初中却很多。塔尖风景固然美妙,只是极少数人,才可以攀登得到。
二、区属市重点名额分配数占其总招生计划50%-65%名额
区属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主要是四校分校、八大及其他市重点高中。
和四校确定65%的占比不同,区属市重点给出一个名额分配的占比区间(具体比例等当年公布)50%-65%。
再分为两块,一块分配到区,一块分配到校(注意:是区内的每所不择生源初中)。
假设2022年,浦东的建平中学(“八大”之一)招生计划为400人,分配比例按照60%计算,名额分配总数为400*60%=240人。
其中30%,即72人分配到区(5%-10%给浦东新区,约4-7人;其余给外区,约65-68人);其中70%,即168人分配到校。
1、名额分配到区
据2020年中考数据统计,浦东中考生达到2.1万人,“名额分配到区”4-7个名额简直是杯水车薪,可以忽略不计了。
2、名额分配到校
剩余70%分配到校,即168个名额,分配到浦东新区内不选择生源的每所初中。
经统计,浦东有139所初中,其中公办初中117所,不择生源的初中有113所(除去2所体校,以及上外浦外、上中东这2所非地段招生的伪公办)。
按照2022年新中考要求,113所公办初中才能分摊这168-218个到校名额,平均1-2个名额。
区属市重点“名额分配到校”的名额虽然对本区学生利好,但是像浦东新区这种“人多、牛校少”的情况,名额还是太少。
唯一的好消息是,以前菜中连奢望四校八大的机会都没有,如今菜中的尖子生有希望了!
热点问题解答
问题1:这个政策是针对高中还是针对初中的?
这个政策是指“高中录取方式的改革”,本质上对高中是没有太大影响的。对高中的定位变化不会特别大。而录取方式的改革,其实主要影响的,是初中的格局。
问题2:委属和区属区别在哪里?分别有哪些学校?
委属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是指由教委直接管理和代为管理的一些学校,比如说上海中学,华师大二附中这些学校,都属于委属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而区属的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就是指由各个区来直接管理的,比如说浦东的建平中学、徐汇的南模中学,这些都属于区属的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
问题3:名额分配是怎么进行的?
“名额分配到校”是指A高中将若干个名额,指定给b初中,比如2个名额给b初中,意味着b初中,只要考该前2名,就可以上A高中。
“名额分配到区”是指全区的考生去争这些名额,基本上可以等同于普通的零志愿录取。
问题4:对各区、各校有什么影响?
1、对于浦东,闵行人口大区是利好,由于考生人数占居全市前前,能够通过“名额分配到区”获得更多的牛校名额。
2、对于菜场初中是利好,能够通过“名额分配到校”得到保底的牛校名额。
3、对于徐汇这种考生少,学生质量高的学区绝对打击。
4、对于华育、兰生复旦这类强校是重创,校内竞争更加激烈。
新中考带来的影响
2022年中考之后,上海教育的格局将发生一些变化:
1、四校不再是“亲儿子”专属
2022年新中考政策改革后,四校自招比例减至15%,加上65%“名额分配”分到各区,生源不可能再高度集中于几所“亲儿子”学校。
这对于以往那些独揽“四校”预录取名额的初中,比如兰生、华育等民办初中是一种打击。
2、菜中的“鸡头”学生翻身
新中考政策规定,无论“不选择生源”的初中学校规模如何,一定能获得本区每个区属市重点高中至少一个名额的机会。
只要区内菜中的头部学生中考分足够高,并达到“名额分配”的最低控分线,就可以参加意向高中的综合考察,进入录取排序环节。
也就是说,即使在本区最差的菜中,一样有机会可以进顶尖高中!
3、学区房大跌?菜校崛起?
一个区有几所市重点高中、几所不择生源的初中、往届招生人数和中考人数,这些数据都是可以查到的,稍稍计算便知。
能拿出名额分配的市重点就这几个,“名额分配到校”名额分到每个学校才1-2个(到区不去考虑),这一点上,无论菜校还是牛校是一样的。
那么剩下的学生只能走自招或裸考(除了自招以外,35%-50%的名额)。
尽管新中考政策中,自招比例大幅缩减,但依旧是头部初中学霸的天下,另一方面,裸考依旧靠分数说话,菜中即使有一两个尖子生上了四校八大,剩下的学生拿什么去比?
所以,菜中的整体水平依旧没有提高,牛校还是牛校,对口学区房价格依旧不会降低。
想了解黄浦学区房信息,
请加我微信:186 0216 9168 李欣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