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馆路馆致所有志愿者的一封感谢信

标签:
感谢感恩 |
分类: 志愿者 |
致皮卡体育馆路馆所有志愿者的一封感谢信
亲爱的大志愿者、小志愿者们:
你们好!
从今年6月28日皮卡体育馆路馆正式对外营业,到今天11月24日运营已接近半年时间了,现在已基本步入正轨,会员基数已接近200人,已成为辖区居民、学校、外来务工人员子弟暑期生活的好去处。
皮卡体育馆路馆现在顺利的正常运转,离不开所有志愿者的无私奉献和辛苦付出,特别是从6月初到月底开业前这段时间的前期准备工作,60多名志愿者累计贡献时长达614.5小时(不含未登记的志愿者)。在这些志愿者当中,既有我们的会员,也有非会员;既有附近居民,也有从燕郊驱车或坐1个多小时地铁过来的家长;既有大学、中小学、幼儿园老师,也有外企、银行白领;上到60多岁的老人,下到几岁幼儿园的孩子。但无论他们的职业和经历如何,在这里,他们只有一个共同的意愿,简简单单,不图回报,为社区、为孩子们做一点事情,哪怕几个小时,即使是撕色标、贴条码等简单重复性工作,也乐在其中。
三元桥馆的终身会员李依濛小朋友一家,原来每周日下午固定都会去三元桥馆做几个小时的志愿服务,得知新馆急需志愿者时,特意开车专程赶来,一家三口一起分工合作撕色标、贴条码、粘胶条,非常熟练,志愿者服务时间成了全家的亲子时间。为了有意识培养李依濛乐于帮助他人的服务意识,爸爸妈妈一直以身作则,一起陪她做志愿服务,平时的每个周日下午,他们全家固定去三元桥馆给馆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给新书上架贴色标、条码,以及整理图书、给小朋友讲故事、打扫卫生等。相信长大之后的李依濛一定也是个充满阳光、宽厚大气、乐于助人、以他人利益为重、充满责任感的孩子。
另一位万柳馆的终身会员陈可陈妈妈,也是皮卡比较早的会员,同时也是一位中学老师,周末通常也比较忙碌,但是在从微信得知我们的新馆急需志愿者的信息后,特意调整自己的时间,抽时间从万柳跨了半个北京赶过来帮忙,自己带饭、带水杯、带撕书签、色标用的工具,不给我们增添任何“麻烦”。
特别要提的是来自原劲松馆会员于璟岩小朋友的爸爸、妈妈的大力支持。这又是一支强大的全家齐上阵的志愿者队伍。于璟岩小朋友爸爸于荔的专业是美术设计,他在室内设计方面给了我们很大帮助,现在皮卡体育馆路馆漂亮、舒适的阅读环境,主要归根于于爸爸。从颜色搭配、室内装饰创意,到找师傅粉刷、涂鸦墙,他全程亲力亲为,忙前忙后,暑期去国外度假,还惦记着我们的室内装饰,远程指导施工师傅们操作。于妈妈只要有时间,就会过来帮忙,整理图书,撕贴色标、条码等。
除了皮卡书屋会员的支持外,非会员也给予了大力的帮助,如:续海燕、单欣雨妈妈、王俊、宋桂红、宋瑞兰、任凌、张琦等等妈妈或老师,她们在每天上午送完孩子上学后,就来到我们这里,下午再回去接孩子。同时除了家长外,还有很多中小学生们也过来帮忙,如:胡天石、李天聪、吴雨桐、雷至诚、陈海容等,在这里我们不一一列举(详见附表,注:由于那段时间比较忙乱,很有可能时间记录不是很准确,手写字在登记时也可能会有误,还有可能有遗漏的,请大家见谅)。
此外,人大附小的同学们在开业前还为我们专门做了自制绘本,以及社会捐赠的图书。
在后续的运营和工作开展中,我们依然还需要长期志愿者的帮助与支持,我们对年龄、背景、专业没有任何要求,只要您喜欢孩子,喜欢阅读,我们热忱欢迎您的加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