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皮卡书屋:“海归”妈妈们的公益新选择
(2013-05-27 11:51:58)
标签: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公益图书馆公益小书箱文化 |
分类: 媒体报道 |
新选择
第一家皮卡书屋成立于2006年1月,坐落于北京市海淀区万柳社区。这是一家民办、公益、非营利性少儿中英文图书馆,由四位留美多年的“海归”妈妈们创办。对于万柳地区的孩子们来说,与其说这是一家公益少儿图书馆,不如说是四位“海归”妈妈在春节前送给他们的特殊厚礼。此后由于受到家长和孩子们的认可和欢迎,皮卡劲松馆于2006年8月成立,两年后三元桥馆也落成。
胡碧榕、王弈、罗鸣和宁爱东四位妈妈分别是80 年代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优秀毕业生。在留美多年后,做了妈妈的她们纷纷决定回国发展。罗鸣坦言:“回国后,如果还在外面打拼已经不太现实,因为我们都有孩子,先生又非常忙,但受过这么多年教育,也不能就这么待着了,我们觉得应该做一件既对社会有意义又能兼顾家庭的事情。”
回国后,胡碧榕发现国内的孩子学英文的环境也不是很好,学英文就必须要坐在课堂里,这对孩子们来说太枯燥了。据她介绍说,在美国社区图书馆非常普遍,而去图书馆就跟去买菜一样平常。她们自己和孩子都会经常到图书馆看书、借书,受益匪浅。有一次,她发现一个专门的中文图书馆,孩子们在那里可以看到原版的中文图书。这一点启发了她,为什么不在国内建一家图书馆来方便孩子们学习英文呢?
就这样,胡碧榕率先提出了办一家少儿中英文图书馆的理念。她将自己的想法和大家一聊,一拍即合。两年后,也就是2006年,在四位妈妈们的不懈努力下,第一间充满童趣的图书馆终于建成了。看着越来越多的中国孩子们来到自己办的图书馆高兴的借阅图书,她们自己心里更是乐开了花。在她们看来,这是一份快乐无比的事业。然而,就在这份快乐的事业诞生之前,她们也曾经历了许多的艰辛和质疑。
由于国外的图书馆都是由政府出资建的,加之我国允许自然人办图书馆的政策直到2003年才出台,所以在国内办图书馆成了一件费力又不赚钱的事情,以致于截至目前北京还没有几家真正意义上的民办图书馆。但是四位妈妈因为有了坚定信念的支撑,北京首家民办公益中英文少儿图书馆——皮卡书屋终于奇迹般的建成了一些。
正能量
“现在终于可以踏踏实实地办我们的图书馆了!”当民办非企业图书馆的营业执照终于挂了起来,四位妈妈兴奋不已。诚然皮卡书屋的首战告捷给了创办人巨大的成就感和走下去的信心,但是这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真正的受益人还是前来读书的孩子们。
图书馆的布置别具匠心,一排排整齐的书架间洋溢着轻松、温馨的气氛,各种卡通造型的贴纸、图画、摆设随处可见。在这里孩子们可以随意借阅自己喜欢的书籍,妈妈们也能找到适合自己读的书。读书之余,图书馆的专业老师们还会给孩子们讲故事听,孩子们也可以自己学习手工。图书馆内的大部分墙壁上由孩子们亲手绘制的图画作为装饰,十分有爱。
据皮卡书屋总馆长程欣介绍,皮卡书屋藏书量多达10万多册,中英文图书各占一半,这个数字一直在不断的增长中。“中文的书我们在国内购买的,英文的书籍或者绘本都是国外的原版。几年来,我们的创办人每次从美国回来时总惦记着带回一些最新出版的英文书籍。这虽不是我们购书的方式,但是这个习惯她们一坚持就是7年。”
皮卡书屋的每个馆都设置了专门的图书老师,图书老师对馆内的图书了熟于心,她们会布置专门的与最近的节日或与活动主题相关的图书展区,方便家长和小读者借阅,而且这些图书会随着不同的节日或活动主题而不断变换和更新;除此之外,图书老师会针对孩子的年龄、性别或阅读喜好给家长和孩子推荐图书。
“皮卡书屋的第一批小读者如今已经上初中二年级了,他们经常会回到这里辅导弟弟妹妹,也经常会推荐一些好的书籍,”程欣笑着说。当问到她多年来坚持在皮卡书屋工作累不累的时候,程欣坦言:“累是肯定的,但是做这样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我非常有成就感,不但前来读书的孩子们有收获,我也是受益人之一。皮卡书屋志在让社区图书馆‘遍地开花’,帮助孩子们成长为热爱读书、视野开阔、心灵丰富、多元文化的‘地球村’好公民。”
皮卡书屋的使命是为在中国的孩子带来以快乐读书、文化交流和社区建设为中心的活动及服务。首先,皮卡书屋是一扇中西方文化交流的窗口。除了为0-15岁的小读者们介绍和提供生动活泼的英、中文图书,并组织丰富多彩的“寓学于乐”的活动,例如每天都有中英文故事会、手工、视听游戏,每周有一次英语角、英语游戏、英语阅读课,不定期举办的学术讲座和文化讲座,如“如何与孩子分享阅读”、“中美小学教育比较”等,这些都在为孩子们提供良好的英文环境,帮助着孩子们成长为热爱读书、视野开阔、心灵丰富,多元文化的“地球村”的公民。
其次,皮卡书屋是一个父母与孩子沟通的平台。程欣介绍说,皮卡书屋会定期不同主题的亲子活动,很多独生子女在皮卡书屋,学会了分享,学会和小朋友相处,培养了良好的品格,妈妈们也在这里交流育儿经验。孩子能够坐在妈妈的腿上,和妈妈分享一个故事或一张图片比起简单地抱抱,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皮卡书屋还是一片建设和谐社区的园地。每期亲子活动中,社区里的妈妈带着各自的宝宝在皮卡相遇。皮卡给平日里忙碌的妈妈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流的平台。如今的皮卡在社区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俨然成为了一个社区的文化中心,同时也像社区的一个家。
新征程
皮卡少儿中英文图书馆的最初资金是亚洲基金会提供给图书馆的,公益的性质是四位妈妈给图书馆选择的定位。此时此刻,也许你会惊讶于皮卡书屋的公益性质,没错,这间装修精美、服务一流的民办社区图书馆就是要将公益进行到底。
皮卡书屋的公益性质决定了她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程欣告诉记者,每个馆背后都有着不同的曲折故事,它的发展壮大离不开企业赞助,离不开北京市政府和当地居委会的大力支持。“每次举办活动,虽然力求持平是我们的目标,我们更看重的是孩子的收获。”程欣说道。
不但如此,在四位妈妈的努力倡导下,皮卡少儿图书馆处处洋溢着互相帮助的良好氛围。皮卡少儿图书馆里的大部分英文书都是从国外直接进口的,很多书的价签都只有美元标示,其中不少书都是会员家长、朋友从国外带回来免费送给图书馆的,成了这里忠实的支持者。皮卡少儿图书馆里除了全职、兼职的员工外,还有很多来自于周边大学的义工,每到周末,或者图书馆举办活动,他们就会赶过来帮忙,免费为图书馆服务。
让程欣特别感动和欣慰的是,有一次,一位妈妈把家里刚刚出国的热腾腾的馒头端到皮卡书屋和老师们共同分享。如皮卡少儿图书馆的介绍词说的那样,快乐事业并不是妈妈们独享的。在对图书馆的各种支持中,最让妈妈们意想不到的惊喜是来自一位朋友对劲松馆的支持。由于对皮卡图书馆模式的高度认可,在了解图书馆的公益性质后,这位朋友竟说服合伙人,免除了3年房租,让皮卡图书馆分店开到了他所在的华腾园小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