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罗兰·怀德的儿童系列著作
作者:皮卡书屋万柳馆会员兜兜妈
《大森林里的小木屋》系列共16本儿童文学作品我早在两年前就已经买好,年前就已经整齐地摆在兜兜同学崭新的小木头书柜里了。不过兜兜的拼音还不是特别流利,认的字也有限,这些全是字的书还不能引起她的兴趣。所以,当某日我陪她做听写作业的时候,非常无聊,拿起了这一系列的第一本。没想到,这一拿不要紧,就放不下了。现在两周过去了,我已经读完了15本,本来能都读完了,可是兜兜眼看着这套“她的书”就要被我先看完了,不干了,坚决要我不要再碰最后一本,我当然遵命了,呵呵。
先不说这套书的内容,先讲讲我本人看完这15本的体会吧。我的最大的心得是:很多事情我之前总是觉得自己能力不足,好像干不了,但是现在我觉得很多事情都可以亲手去试着做——内心的力量增强了!第二,由于受到很多社会负面报道的影响,我对身边的一些人和事表现出消极态度,但是现在,我真正觉得世界上还是好人多,真善美长存!第三,这几年看了不少育儿的书,经常迷失在种种育儿理念和技巧中,但是现在,我觉得育儿其实挺简单的,不要总怕自己说错话,勇敢地和孩子交流,勇敢地向孩子提出要求!
那这套书怎么就这么神奇呢?
先简要介绍一下书的内容。首先是真实!书里面写的全是作者罗兰经历的真实的生活!罗兰是家中的第二个女孩,开篇时她5岁,一家五口生活在大森林的小木屋里,妈妈勤劳、勇敢,擅长做所有的家务——做衣服、自制黄油奶酪枫糖、做所有家里人们爱吃的东西,;爸爸是枪法极准的猎人,能在短短几天从伐木开始建造出结实的小木屋,种得一手好庄稼,拉得一手漂亮的小提琴,又会给孩子们绘声绘色地讲自己小时候的故事。
一家人生活地非常幸福,但是大森林里的野生动物由于住的人越来越多而迁移走了,爸爸打不到很多猎物,决定赶着马拉大篷车,去印第安人保留地生活,当时他们的第三个孩子琳琳还是个小宝宝。一家人经过艰苦的跋涉,到达目的地。虽然爸爸建了漂亮的新木屋,开垦了大片土地,但是由于政府政策的改变,一家人再次舍弃第二个木屋,再次踏上旅程。
第三个木屋建在梅溪边,爸爸再次种了大片的庄稼,借钱建了漂亮的新木屋,就等秋收时,却遭受了严重的蝗灾,一夜之间,全家陷入绝境。爸爸马上决定穿着开了口子的皮靴步行数百英里去帮工赚钱,使得全家度过难关。
但是面对庄稼地里无数的蝗虫卵,爸爸决定再次离开。第四个小木屋建在他们向政府申请的放领地上。
以这4个小木屋为主线,几乎每次离开一个木屋,全家就再次重新开始,从零开始!全部家当都装在一个大篷车里,而且人口还不断增加,最后家中有5个女儿,共7口人,全靠爸爸一个人的聪明才智和勤劳工作来养活。但是在这样艰苦的过程里,妈妈却从来没有抱怨过爸爸,从来都是爸爸说什么,妈妈便全力支持;而爸爸再苦再累,回到家,总会拿出小提琴,给孩子拉琴唱歌,晚上总是在爸爸优美的提琴声中进入梦乡。
那为什么我读后内心力量增强了呢?因为书中对每一种家务和劳动都进行了细致的描写,例如如何从牛奶中做出黄油;如何从枫树上取出树液、再熬制出枫糖;如何从伐木开始,建造出一个完整的有几个房间的木屋……读完后,觉得现今的很多事情看起来很难,但是了解了具体步骤后,我们都可以自己亲手试试。第二也是更重要的,罗兰一家一次次陷入绝境(森林大火、狼群、黑熊、蝗灾、暴风雪、印第安人对家中食物的扫荡),但是每次爸爸妈妈都没有被击倒,爸爸总会在一两天内缓过来,想出新的求生办法,然后马上实施。比较起来,我们这个时代碰到的大多数困难都相形见绌,更没有理由被击倒。
书中数次提到的人与人之间的帮助,更是让人感动。罗兰一家在印第安人保留地开荒时全家得了传染性痢疾,全部躺倒不省人事,一位路过的牧师照顾了他们一晚上,之后是一位邻居的太太照顾了他们很多天,不离左右,把全家人的性命救了回来。那年圣诞节前夜,答应来聚会的一位朋友因为小溪突然涨水,把给罗兰姐妹的礼物顶在头上,冒着生命危险,奋力游过了湍急的溪流,来到罗兰家给孩子们带来了惊喜,全书却几乎结冰。这样的例子在书中不胜枚举,令人落泪!
罗兰父母对孩子们的教育也非常值得我们学习。首先便是以身作则;第二是严格要求,从待人接物到识字背诵,从不放松;第三,时刻不忘营造轻松快乐的家庭氛围。给我印象深刻的一个细节是,爸爸去镇上买圣诞节的礼物,回途遇上了暴风雪,不但迷了路,而且没有带食物,在一个雪洞里靠给孩子们买的糖过了5天,妈妈和孩子们在家中的担心可想而知。可是妈妈却对忧心重重的孩子们说:不能这样,我们来玩游戏吧,让孩子在游戏中欢笑放松,压力留在自己心里。
罗兰的姐姐玛丽因病致盲,罗兰父母委婉而明确地对罗兰说,为了让姐姐上盲人学校,希望罗兰努力学习,考出教师资格证,当老师来赚钱凑学费。罗兰虽然心中非常不愿意,但是却非常配合,为了姐姐,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我们也许会说这样对罗兰多么不公平,是啊,现在很多贫困的家庭不都是牺牲了老大,成全了老二,结果导致老大一辈子的怨恨。但是罗兰虽然有些怨,但是随着她长大成年,却越来越理解这一切,也喜欢上了当老师,找到了自己作为教师的价值感。我自己粗浅的理解,我认为罗兰的理解是由于父母正确的教导,例如父母平日里从来不说如下的话:这样对罗兰不公平啊,可是也只能这样啊,等你长大了,让玛丽补偿你啊……而是父母认为只能这样,这就是正确的,一家人就是应该这样,所以罗兰也认为这样很正常。
书中在细节中体现出来的、值得我们学习的育儿故事和理念有很多!
整套书是作者罗兰65岁时开始写作的,行文自然而清新,又因为一切都是那么真实、充满着对生活的热爱,实在是孩子们应该阅读的珍宝级文学作品!而我们做父母的,在孩子还没有流利识字之前,先睹为快;或者和孩子抢着看,又何尝不是快乐、温馨的一件事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