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皮卡中英文少儿图书馆讲座整理-如何设计图画书

(2012-03-13 15:48:45)
标签:

转载

分类: 公益活动

感谢孙莉莉老师的无私分享!

皮卡中英文少儿图书馆讲座活动整理

201235日,我应皮卡中英文少儿图书之邀,在皮卡万柳馆为来自皮卡五个分馆的图书老师做了一个关于图画书阅读活动设计的讲座,感谢志愿者:润雨绘本 豆豆 长沙萤火虫糖糖 将我的讲座录音转录成文字。内容如下,供大家参考。

 

案例一
[转载]皮卡中英文少儿图书馆讲座整理-如何设计图画书





首先,请大家(三个小组)以《石头汤》这本书作为阅读故事会素材,组织一个活动,要求如下

1,读者对象偏小,2-4岁为主,活动场地有限,在室内,周围比较嘈杂,活动时间较短,20-30分钟即可

2,读者对象较大,4-6岁为主,活动场地较好,室内,单独的房间,可以使用的材料比较丰富,不少于五种(蔬菜算一种),时间适宜,不超过60分钟

3,读者对象年龄跨度大2-78,亲子共同参与,室外(例如小区花园,公园草坪等),要求把音乐元素放进去,时间可以是半天

请三个组分别根据给出的条件,设计自己的阅读活动

 

第一组报告我们会准备一个锅,假装煮好汤给小朋友们闻一闻,问问这汤香不香有,一般的小朋友会告诉你这汤很香。我们会在锅底藏一些糖果,然后上面盖上纸,请小朋友把画有食材的卡片放进去。然后一起搅拌,在搅拌的时候发现糖果。一般看到汤小朋友们都很兴奋。煮完之后呢,大家可以分享一些糖果,每个人一两块,孩子们也觉得手上得到了一些东西。

月眉老师:其实大家跟我想的模拟的性质很相似的,就是不是真的一锅汤。因为在相对混乱的场合里,真的去煮一锅汤肯定是不合适的,那一定是小范围的。我觉得小范围有一个特别好的地方,那就是有一个惊喜设计,这个惊喜设计最后让小朋友自己发现一个东西,然后觉得特别特别好玩。

这里面有几个要点:

1、道具要足够安全,便于取,孩子们能操作。这个是重点。她把糖果放在里边,然后搅拌能够发现东西出来,就是一个操作的要点。

2、就是结果。这种活动一般情况下在室内进行,孩子比较小,他需要一个结果,那怕是一个小卡片或者撕个什么东西,不管是什么,他就是要个结果。我觉得你的设计不错,弄一个锅,比我想像的还复杂,我想的比你的还简单些,因为我想的场景是姐姐拿来一本书,然后一群小朋友在借书,四周乱哄哄的,她只要用些小道具,把这些小朋友聚在这儿就行。我觉得你们的软木板就采用的很好,画一个纸锅放在那,就比把卡片交给老师效果要好一些,然后小朋友就拿纸片往上贴,或者是教师穿一围裙,用一大兜儿当锅,小朋友们往里面放东西就可以。道具越简单、简便越好,要轻模式。最后这个锅我当时设计的是弄些鸡蛋或者糖果什么的,小朋友们翻出东西来,有个惊喜,可以操作。小朋友就是拿过来往里一扔,动作很简单。

第二组教师:先给孩子们讲这个故事,然后以情景表演的形式让大家更加了解这个故事。我们准备的有头饰、衣服、蔬菜、锅、餐具、石头。我们准备讲故事之前告诉小朋友讲完故事之后有一个角色表演,给他们设定一些问题和任务。让孩子们带着问题带着任务来听这个故事。听完故事之后就让他自己来选一下自己的角色。在煮餐的时候用餐具,比如安全刀,让小朋友动手切一些东西,认一些蔬菜,最后在一起煮汤(不是模拟,是真的煮汤)。最后有一个蔬菜的延伸,比如长在什么地方,关于植物的一个延伸,让每一个小朋友都有发言的机会。

 

月眉老师:这里面有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情景表演的目的是什么?一个是延伸活动怎么做?

这两个是很重要的问题。这个故事设计时间比较长,连讲带互动得十分钟,接下来给小朋友们一个任务,选角色、选任务、选衣服,(衣服成本高,设计道具也很麻烦)……不是所有的故事都适合角色表演,情节性很强,人物比较少,大概两三个人对话,有重复情景的时候,适合角色表演。比如《三只蝴蝶》、《拨萝卜》、《金色的房子》就是适合角色表演的精典的故事,原因就是重复情景多,一头饰就能解释问题,孩子们很容易进入角色,听完一遍立刻就能知道自己的角色要表演什么。不需要操练,马上就能进入角色,能用故事里的话去对话。《石头汤》里每个人的角色都不一样,说出的话都不一样,有很深的文化背景,小点的孩子理解不了,做起来有难度这毕竟不是幼儿园课程,可以持续很久,绘本馆的活动是一次性的,孩子们彼此不熟悉,要快速进入情景,所以阅读《石头汤》这个故事的重点在于体验,而不是表演

60分钟的活动设计时,重点就要放在体验上。做汤这个活动不够丰富的话也可以分组,大家都带东西来,用安全的刀切,不同的材料是不同的切法,小组想做甜的放能甜的调料,想做咸的放能咸的调料,想做酸辣的放酸辣的调料,也可以是任何口味。锅有了,给各小组发盆调味,操作上也容易些。让三个小组互相品尝,知道用不同的调料味道不一样。

 

第二个问题是关于延伸,一定不要强加延伸,要自然。对于蔬菜,孩子去切了,去认了,去闻了,体验已经足够了,胡萝卜煮或没煮是不一样的,知识延伸已经足够了。要自然延伸,味道和煮前煮后的变化特别容易延伸,颜色和口感的变化自然而然就延伸过来了。没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教学中会容易出错。第二个小组年龄段的孩子学习学科性的东西不是重要的,将来会系统的学,现在最重要的就是体验,积累比较丰富的感性经验。本年龄段要强调体验,在图书馆环境中,有足够多的书,做活动时,锅里的食材可以去书里找。

介于第一组和第二组之间,还有一个方案,就是利用图书馆资源,把看到的食物全找来,拿书来分哪些可以用来煮汤,哪些不可以。可以煮汤的,大概是什么味道。小朋友认可的草莓食材也可以煮“怪怪汤”。再扩展一下就是允许孩子煮一些“奇怪”的汤。比如巫婆的汤,或者更加浪漫的汤,都未尝不可。

第三组教师:先用集体的力量做一个灶,大家一起去找石头,体现活动的参与性。如果孩子多的话也可以分组比赛,最后比各组的味道。搭锅垒灶时可以加些慢节奏的音乐,也可以现场演奏,再加上解说故事的背景,增加活动的参与性。故事中涉及的食物我们都会用,做好后大家品尝每一组的味道,结束时唱一首《团结就是力量》。

月眉老师:《石头汤》也适合室外,教师思路正确,真的架锅做体验,真的煮。室外跟室内最大的区别就是孩子不安静,很难沉静下来做一些细致、细腻的工作,这一组环境跟第一组,第二组的不一样。活动设计要一环紧扣一环,每一环都有自己的小高潮,才能让这个活动延续下去,每一个环节到下一环节的过渡一定是紧凑而自然的。一个任务连接下一个任务。找石头,垒灶,支锅,弄水,分石头。重点1是这个户外活动不能只用一个小时,可能是半天或更长,活动设计要求更丰富,要加一个肢体活动。读书的环节可以在家里提前做。现场读书声音小,做环节意义不大,可以提前做任务布置。在现场可以煮汤、品尝、分享,第四步加上大型的肢体运动,比赛啊,肢体啊,跳舞啊,跳锅啊。可以拿小旗指挥各小组,(比如萝卜、白菜、鸡蛋、肉组)往锅里跳,做食物之间竞赛,体现这体书的主旨,一是让大家喜爱阅读,认为阅读很好玩,第二是本书的主旨,团结合作。

里面有一个难点,怎么让一个大型的(相对来说20分钟以上的)活动持续下去,并且让它每一环节之间都有关系,就是任务的设置。最后也要有一个结果,每个年龄段的结果是不一样的,第三组的活动要展现一个大型活动的成就,比如评哪个小组的汤做的最好,还可以闭着眼睛去尝,尝味道猜是什么食材的汤,以竞赛为一个结果。

一个活动的设计要考虑年龄,要考虑场地的限制,要考虑最终的目的,要考虑最终的结果。活动最重要的不是在设计“我们做什么?”,而是设计让“孩子们做什么?”。一定要设计出活动过程当中,孩子们在做什么事?孩子们需要什么样的材料去做这些事?如果有家长参与的话,家长需要做什么事?把这些设计进去,我们的活动就成功了。现在老师们设计活动,基本上都是在设计我干什么,包括写教案,都是教师要怎么给孩子翻,教师要怎么发给孩子东西,一旦老师陷入到“我做什么”当中,这个活动就立刻进入到下乘了,不可能更好。因为她的关注力全都在自己这里,年轻老师基本上都这样,更多想的是我要给孩子展示什么,我要给孩子演示什么,怎么样带着孩子做。

 

案例二
[转载]皮卡中英文少儿图书馆讲座整理-如何设计图画书

接下来,老师展示了一个录像,一个幼儿园老师带着78个孩子读完了《蚂蚁和西瓜》,老师让一个孩子当西瓜,自己当蚂蚁头领,然后带着孩子围着西瓜转悠,假装搬西瓜什么的。无实物表演。老师挺高兴的,孩子傻乎乎的跟着老师,一群小木偶一样。这样的活动设计是被月眉老师批判的。接下来,月眉老师开始放分析这个活动设计的误区。

《蚂蚁和西瓜》活动设计,不适合表演,戏剧首先就是由语言组成的,这本书并没有对话。老师做这样的设计,既没有认识到这本书的价值,也没有认识到幼儿学习的特点,只是把孩子当作道具来展示自己的教学组织能力。

那么这本书可以怎么设计活动呢?

讨论发言:

A、对于年龄小的孩子,适合做成一个个小西瓜,然后藏在某些地方,让小朋友把自己当成小蚂蚁,去找那些小西瓜。找到了有奖励。大一点的孩子可以当队长,带领孩子去找宝藏。B、夏天的时候,每个组可以分一个小西瓜,每人分一个小勺,想办法把西瓜挖出来运到另外的地方去。

C、挖洞,把西瓜挖出洞且不碎

D、用挖冬瓜球的小勺比赛挖西瓜球,比比哪组挖的球最圆。

E、小一点孩子,小肌肉还不发达,比赛捡西瓜籽,看谁捡得最多。

F、大一点的孩子,用大型积木或桌子椅子等可以摞在一起的东西,做成一个西瓜,请孩子想办法移到另外一个地方,孩子就需要想办法,然后有计划地合作,先搬哪个,后搬哪个。对于大点的孩子可以增加难度,必须原样挪动,这就要求更有条理性,或者在每一个物体上编号,做记号,拍照片等等。这也是个很大的智力挑战。

G、可以做成类似接力赛的竞赛游戏,可以用纸做成西瓜样子,运西瓜,接力西瓜等等;活动中要注意区别孩子的年龄层次,对于小班的孩子最好一次一个任务,任务不宜太复杂,不要一次连续给三个以上的任务。

月眉总结:

所以:

1、 首先需要区别哪些适合做情景表演,多看一些书,会意识到。

2、 用竞赛、肢体活动、做手工、建构游戏等等,都可以用来做故事会;

 

案例三
[转载]皮卡中英文少儿图书馆讲座整理-如何设计图画书

《彩虹色的花》活动设计

对于皮卡这样的连锁图书馆,月眉老师建议活动一次可以多想些类型,以备下次再用。活动换,书不换。可以各个馆轮用,可以多收集些活动成功或失败的经验,积累优质活动;

讨论活动方案:

A、手工制作,毛根;

B、户外彩虹伞游戏;用彩虹伞铺在地上,小朋友坐在上面,类似情景剧一样,然后开始讲故事;

C、 表演;比较适合做角色表演,主线清晰,每瓣花都可以分配任务,道具也容易准备,纱巾就可以。可以当扇子,当衣服,当雨伞。彩虹用纱巾接起来就可以形成;用头饰可以当小动物。创意表演;角色扮演也可以有创意在里面。

D、 美劳活动,适合很多美术玩法,绘画,团纸粘贴等,大色块比较适合小朋友模仿绘画,造型也很简单,小朋友不觉得会有距离感。笔触像蜡笔,也很接近小孩子的风格。像水油画,先用蜡笔,然后再铺水彩,油水分离,也比较适合。

E、 小宝宝玩捻纸团游戏,用皱纹纸捻成各种纸团,再粘。

F、 花,用纸条卷成卷儿,然后用白胶粘贴,捏成各种形状。可以用彩色纸裁成条,分紧圈和松圈,效果类似铁艺。

纸艺网http://www.zhidiy.com/,王淑芬新浪博客,从上面都可以学习到美劳活动。

 

总结:

活动设计的延伸活动包括:

1、 主题延伸,主题有很多可以发挥的东西。类似感恩,团结,互助,轮流等美德,可以成为主题方向,但是要注意,这种延伸并不容易,因为这往往是成人认定的主题,孩子不一定理解,或者理解的与成人不同,切忌把阅读活动延伸变成道德说教,即使是这样的主题延伸,也要把它做成可操作的活动

2、 美劳艺术类,手工,画画。多种材料的艺术创作。小朋友可以用手印,指纹或手心、手背;可以用身体的任何部分;或者1开的纸用四张粘在一起,画一个超大的花,用胶带固定在地面上,小朋友想办法用各种材料把花填满,然后可以粘墙上。既体现了集体合作的主题,又体现了美术的创意;

3、 音乐戏剧,音乐和戏剧往往是密不可分的。让小孩子去欣赏一个没有意向的音乐是很难的,不管是雄壮还是轻缓。所以活动里需要有好的音乐,比如花的盛开,飘凌,下雪花会凋谢,死掉,春天来了,花又活了。孩子会容易被这种音乐卷入各种情绪。还有节奏,小朋友可以用打鼓或打击乐的节奏形式来表现小老鼠的热,节奏会紧凑,然后有扇子了,又不热了,就需要用另外一种舒缓一点的节奏。有懂音乐的老师,就可以用音乐的方式来带领孩子去理解这本书。这种音乐跟戏剧是紧密相连,它是一种先体验再表现。戏剧会加入更多肢体成分。

4、 探究活动,可以跟科学有关,数学有关,社会常识有关。心理学上把人类的知识分为三类:⑴物理经验,比如物体的软硬;⑵逻辑经验,物体的轻重,不光能掂出来,还能比较出来;⑶社会经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彩虹色的花》里有谁帮助了谁等等,都可以被探究。还可以做一个活动,请每一个小朋友向旁边的小朋友借一样东西,可以提供一些材料,让这个小朋友办法来帮助别人。

5、 身体运动,某些地方跟戏剧是重合的,需要用身体去解释,展示。还有竞赛类活动,分组跑,贴等,可以用身体表现花朵的凋谢,借出一瓣花,身体就变一种样子。

6、 语言和文字(文学),阅读不能离开语言和文字,美德活动也是跟语言相关,艺术活动也是,任何活动里都有语言和文字,但仍然可以把语言和文字单独拓展成活动,比如故事接龙,情节拓展。难度更高一些了。

活动设计最避免的是学科逻辑,成人已经被驯化了 ,一动脑筋就是学术化的,系统化的经验。会跳过孩子直接的经验,进入成人的经验。孩子的活动比成人化的活动更有价值。所以说,探究的时候要注意延伸活动一定是从故事里自然而然的出现的,一定是以孩子自己能动手做为主的。主题设定的核心应该是最直接感受到的,最能被打动的地方,如主题,色彩,创意,思维方式等,由这些再向外延伸,比如美术活动,角色扮演,故事的改编或续编等等;以周为单位故事会基本不具备延续性,所以这样的延伸就可以了。幼儿园的课程有延续性,先拓展的活动由设计者想,再延续的时候要看孩子的兴趣,由孩子来想,做活动的过程中,孩子会各种各样的想法,把孩子们的这些想法搜集起来,就是下次活动的东西。比如《石头汤》,一周尝一种味,下周再换另外味等;

 

 

 

总结:(PPT一起来讲故事吧

1. 讲好故事的秘诀:能积极融入角色,善于用语言(包括语气和声调)、表情、肢体来表达的人比较擅长讲故事。小朋友对会动、会变的东西最感兴趣。讲故事的人动,灵活运用小道具(纸偶、口袋偶、皮偶、支架偶等)最容易吸引和打动小朋友。信封就是最简单的纸袋偶。月眉演示简单纸艺,鼓励大家多自己动手制作道具。用不同声调来演绎不同角色,比如狮子和猫咪。Eg:戏剧课练习第一课就是训练女孩骂人。月眉推荐大家练习瑜伽狮子吼:站直伸长脖子和舌头,运用丹田气和全身力量来学狮吼。此外,还可以学习午后阳光暖气旁边趴着的猫咪,模仿温柔慵懒地伸懒腰。这两种感觉就可以发散开来演绎不同角色,千人千声地演绎绘本中的角色。

2. 怎样给一个孩子讲故事?月眉特别介绍了胶片书的惊喜设计。好的童话书会设计翻页惊喜,实际上就是假设和验证的惊喜。讲故事要带给小朋友惊喜连连的感觉,带着悬念和动态感去讲述故事,学会表达出画面中的动态内容,增加语言补充出足够的信息来支持小朋友理解动态点。比如,补充声效、动作、语言,就像剧本中的舞台设计、动作设计。Eg:在讲述《七号梦工厂》时加入对白:“嗯,云怎么在动?工人用手猛地一掀,谁在这里?啊,这是哪来的小男孩!”

3. 怎样给一群孩子讲故事:灵活运用音乐、动作、惊喜、道具(纸偶)、材料(石头汤),都可以根据具体需要选择性使用。Eg:纸是非常适合做后期活动的材料,接近书本又价格合理,比如折纸、纸模、纸花(各种纸玫瑰折法)等。可以使用各种工艺craft手法:纸艺、布艺、轧花、藤编等。

 

总结:

1、活动设计关注不同对象、不同场景、不同目的 

2分析阅读材料,适合做什么而不是因为某种形式好,就用某种形式,例如什么材料适合做表演,什么材料适合做探究活动 

3、创意来自于对于多种活动形式的了解,例如很少有人想到材料的多用途创意使用肢体活动,竞赛活动,可以结合我在大世界讲的那些活动设计方向思考 

4设计活动的核心是给孩子找事情做,而不是只把眼睛定在组织者要做什么上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