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hongniba.com.cn/bbs/resman.aspx?action=download&uri=@@__2/2638/object/4
王维在《少年行》一诗中写到:“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我也曾梦想,不光是儿子,还有我自己也能像诗人和他笔下的少年英雄那般处处在行,样样精通。
最近有幸在11月23日和12月15日下午分别去中关村二小一年级和中关村一小三年级组织三场故事会,我感觉自己的阅读推广能力又有了新的突破。
11月23日去中关村二小一(11)和一(12)班,每班只有20分钟的故事时间,我安排得井井有条,孩子们情绪高涨,气氛十分热烈。各班故事会场教室最后面有专门的一位家长代表在那里狂拍狂记,但这所学校不允许进班故事人留任何影像资料,也不原意反馈故事会感想,我到目前无法得知我提供给他们的丰富的组织稿如何后处理,也不知我讲故事的形式有没有对教师有所启发和帮助,且让我简单记录一些见闻和故事稿的内容吧。
一(11)和一(12)班用的讲稿是完全一样的,都是分享给豆包们的一批10本英文原版的Curious
George《好奇猴乔治》。他们都没看过这些书,但我以完全不同的题目设置,带11班以插图“看图说话语文辅导”的形式和12班“奥数问题在这里上演”的形式,让绝大多数同学获得参与和回答的机会,以获得我送给他们的小奖品——动物图案的皮筋和自己设计的花齿猴票。
教具和部分奖品展示:
http://hongniba.com.cn/bbs/resman.aspx?action=download&uri=@@__2/2637/object/5
图中我父亲帮我卷的金箍棒,我拿来给猴子组的代表当指挥棒;我的瓷小羊储钱罐给美羊组的代表当指令牌,让他俩帮我选定回答对象。
书影——十本书:
http://hongniba.com.cn/bbs/resman.aspx?action=download&uri=@@__2/2637/object/0
回答巧妙准确,得到的奖品兑换票:
http://hongniba.com.cn/bbs/resman.aspx?action=download&uri=@@__2/2637/object/1
一(11)班部分问题设置插图——
图中显示的是什么季节?
http://hongniba.com.cn/bbs/resman.aspx?action=download&uri=@@__2/2637/object/2
这是去干什么?
http://hongniba.com.cn/bbs/resman.aspx?action=download&uri=@@__2/2637/object/3
这monkey是在do work还是在treat
http://hongniba.com.cn/bbs/resman.aspx?action=download&uri=@@__2/2637/object/4
这个九快手是成功者还是越忙越乱的捣蛋鬼?
http://hongniba.com.cn/bbs/resman.aspx?action=download&uri=@@__2/2637/object/6
等等等等……
这一班的孩子们回答得很有意思,奖品大把大把发出去。
在一(12)班,我选用了一年级《华罗庚数学》书中的一道猴子搭桥的经典题来实现的,可惜孩子们的数学反映能力没有受过开发,几乎全军覆没,奖品都进入那唯一的参与积极的家长代表囊中。
比如我问以A、B、C、D……快速报数,第九个猴子手里应该拿的是什么字母号的猴票?(每张猴票背后写有按字母顺序排列的编号);我再问从上到下数第四只猴子请站起来,马上就全乱了,有的是不知上下在哪里怎么数;有的是光想着自己的猴票是什么号码,第四在哪里也不知不顾了;完全不理解数学是什么东西的也有,一味的以为数学就是从一数到四,我晕。
故事会结束后,孩子们乌拉拉走的走散的散,围着我说这说那的也有,我看到讲台上一个小盒子里老师用来盖在孩子们作业本上的小奖章,图案非常精致,我乘机拿起每一个,在我的小便签本上全部列兵盖了一套。
http://hongniba.com.cn/bbs/resman.aspx?action=download&uri=@@__2/2637/object/7
在中关村一小进的是三(1)班,我讲儿童诗,同事尹丽文讲《桃花源记》的图画书。我之前对这个班的学生一无所知,只知道这所学校的生源大部分是中国科学院研究所的子弟。
班主任老师姓秦,很有礼貌地在我们开讲故事时退场了,给我们故事人留下绝对自由的表现空间。我的讲稿做得很严肃,是借用我先生公司年报的PPT讲稿母板,内容也非常地学术。题目为《
海峡两岸优秀小学生童诗与名家童题名作欣赏会》。碰巧不久前这个班做过一次童诗交流会,来人是马来西亚的童诗研究专家,班主任秦老师刚带过班里同学解析高洪波的诗歌。
我开场时摘选了六首写蜗牛的诗,孩子们很有鉴赏能力,在最后一排男生说出最喜欢林良的《蜗牛(二)》时,绝大多数都举手赞同。
童诗的后半部分我是从今夏在金华参加全国儿童文学讲习会时,著名的儿童诗教学推广人浙江宁海的诗人雪野主编的崇文童诗文丛里甄选出来的好诗,我请一位特别积极举手的女同学朗诵吴导的《风是一只大鸟》,感觉孩子的朗诵缺乏基础的训练,声音小得可怜,有一位看起来老练的男孩要求挑战她朗读,我没有同意,希望他们以后自己有机会解决这个问题。
结尾部分是从浙江师大人文学院周晓波教授的讲稿里借用的两首台湾小朋友写的图形诗。
我的讲稿里几张主要的插图都是来自我家里的用品,一个是今夏在金华参加全国儿童文学讲习会时,在街边买的布艺蜗牛坐垫儿,另一个是我儿子的书包。结束部分的插图是我儿子的铅笔列兵集体照,很靠近学生们的生活和学习。
http://hongniba.com.cn/bbs/resman.aspx?action=download&uri=@@__2/2638/object/0
http://hongniba.com.cn/bbs/resman.aspx?action=download&uri=@@__2/2638/object/1
http://hongniba.com.cn/bbs/resman.aspx?action=download&uri=@@__2/2638/object/2
秦老师在故事会前要求我把讲稿拷进她的电脑文档中,结束后要求我们把讲故事时的照片发给她,可见她对资料的关心度和完整度意识很强。
上两张尹老师和我讲故事时的照片:
http://hongniba.com.cn/bbs/resman.aspx?action=download&uri=@@__2/2638/object/3
安静听故事的同学们:
http://hongniba.com.cn/bbs/resman.aspx?action=download&uri=@@__2/2638/object/5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