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贴:如何培养出能说会道的孩子

(2010-03-26 08:37:37)
标签:

孩子不害羞

育儿

皮卡书屋

儿童戏剧演出

分类: 资源共享

 语言是一切思维的基础。0-6岁又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因此,几乎每个家长都盼望自己的孩子在幼儿时期“能说会道”。针对各种学龄前儿童开办的“讲故事大赛”、朗读班”“ 也层出不穷。要想让孩子“能说会道”,家长可需懂一些“道道”。

  0-6岁,说影响一生

  逢年过节,带孩子跑亲戚,家长总是喜欢叫小孩在大家面前表演节目,讲故事便是一种常见“节目”。如果孩子能把一个故事完整地讲完,爸妈在一边总会觉得脸上有光;

  幼儿才艺表演的舞台上,不少孩子的拿手戏都是讲故事。小手捧着话筒,绘声绘色地把一个长篇故事演绎完的孩子,会引来家长观众们的啧啧赞叹:这小孩真强!

  以上场景我们在生活中常会遇到,对“能说会道”的孩子,大家总会万般欣赏。不过,专家提醒我们,锻炼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可不是为了讲精彩的故事。

  教育专家罗海洲老师认为,幼儿的语言表达有两层涵义:

  一是指表达的能力:表述够流畅吗?用词是否能较确切地表达意思?但比这更为重要的是,表达也与幼儿的品格密切相关,一个孩子即使口齿不太清楚,但很愿意主动地和别人说话、沟通,从品格的角度来看,这个孩子的表达是应该被肯定的,他自我发展、融入社会的能力也会比较强。

  简建萍老师曾经赴国外专门作过有关早期阅读和表达方面的课题研究。她告诉记者,一个孩子如果能够做到清晰、连贯的语言表达,有助于增强自尊心,而在当今的社会竞争中,语言是社交能力的一大砝码。因此,0-6岁的语言发展关键期,会影响到人的一生。

  

言之有“物”,靠不断输入

  孩子是一张白纸,他的语言表达,直接取决于他所吸收的素材。

  简建萍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又可细分为0-3岁和3-6岁两个阶段。在0-3岁,家长要想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输入”,就是不断地对孩子讲话,让孩子倾听。当然,输入要讲究量和质,她建议,家长每天起码要有15分钟、最好30分钟为孩子讲一些文字优美、琅琅上口的故事,一定要原文朗读,儿歌、童谣之类具有韵律的读物,也很符合这一年龄段孩子的兴趣。

  到了3-6岁,家长一方面需要继续“输入”,另一方面,也要关注孩子的“输出”。这时候,孩子的话开始明显多起来,而且可能会“瞎说”,比如在复述故事时,会有较大的偏差,甚至瞎编一通。遇到这种情况,家长一定要有耐心,不能急于要求孩子“听懂”,要允许他“畅所欲言”。

  优成长中心的罗海洲也表示,幼儿的早期阅读对他的语言表达至关重要。“孩子的表达,关键是要‘言之有物’。物在哪里?一方面来自大量优良的阅读素材,另一方面,孩子要有自己能够自由表达的思想。家长不要以成人的思维来限制孩子说话的内容和方式。”

  

讲故事班 重激发兴趣 

 讲故事大赛、童谣朗诵,时下各种幼儿“口才”培训班、公开赛非常多。专家指出,参加这类社会活动,家长要注意方式方法。

  “讲故事大赛绝不应该是竞技赛,孩子需要的是表演赛。这一点家长一定要‘拎清’。”罗海洲对记者说,适当地给予孩子上台表演的机会,能够增强他表达的自信。但有些比赛活动过分注重结果和形式,用大人的眼光来设定评判标准,要求孩子“注重台风,口齿清楚,声音宏亮”,结果不是把小孩弄得“吓势势”的,就是训练得“装腔作势”,反而限制了他表达的发展,不利于将来的成长。

  简建萍提醒道,在报名参加这类培训活动时,家长应该亲身实地体验,看看这项活动强调技能训练还是兴趣启蒙。如果光是训练技能,就不必让孩子花太多时间在上面。“事实上,‘讲故事’也并不是单纯的复述和模仿,用角色扮演等生动的形式呈现,反而更能激发孩子们对表达的兴趣,增强他们表达的能力。”

 

  (注:其实,皮卡书屋每天的故事会就是希望首先给孩子一个印象,故事可以以各种形式呈现出来的,让儿童自己也慢慢开始有表演的欲望,随着孩子对故事会这种形式的渐渐熟悉,孩子会逐渐对儿童戏剧表演开始感兴趣,而当孩子全身心投入表演中的时候,所有的语言知识变已经内化了,这也是为什么《第56号教室》的作者兼优秀教师极力推荐的一种学习方式,语言能力的训练在戏剧表演中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转贴:如何培养出能说会道的孩子
这是皮卡书屋的孩子们在演出英文绘本剧《Where The Wild Things Are》(野兽出没的地方)

  

家长配合 别打断孩子

  在孩子语言发展的敏感时期,家长培育心切,有时却不知不觉地走入误区。为此,专家纷纷给出建议。

  1.要充分创设和孩子交流的氛围。

  荷花池幼儿园园长宋青指出,家长比较容易犯的一个错误是,下班回到家,一身疲惫,正想坐下来好好休息,孩子却冲过来问你各种很幼稚的问题,不少家长便会说一句“你自己先玩一会,让妈妈好好休息一下”,这其实是对孩子很大的伤害,下一次,他想开口和你说话时,便会产生顾虑。

  简建萍提出,不少家庭总是理所当然地叫孩子去做一些事情,比如吃饭、洗澡、睡觉,做之前从不和孩子打声招呼,时间一到就把他扔到床上去,这其实也是忽视了和孩子的沟通。

  

2.不要让孩子产生表达的压力。

  宋青认为,孩子在说话、讲故事时,不要对他的语言表述要求太高,话才说到一半,就指出他这也不对,那也不对。而是应该先让他大胆地讲出来,然后用“做榜样”的方式予以纠正。但也有的家长觉得孩子可爱,故意模仿他奶声奶气的样子,这更需要避免。孩子缺少了正面示范,可能会养成终身难改的错误的发声习惯。

 

 3.孩子“自说自话”、“胡言乱语”要多倾听,少干涉。

  孩子在6岁以前经常会自己重复说,或是和小朋友在一起说些没有意义的话。这时,家长不要粗暴地去打断,而应顺其自然,让他充分发挥。这是语言发展的必经之路。但同时,家长也要多留意倾听,及时注意到孩子心理上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转自 (解放网-解放日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