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是阿根廷文学大师博尔赫斯的一句诗。这句诗也可以反过来说,"图书馆应该是天堂的模样"。可是,如果让一个中国学生谈起他们的学校图书馆,他们会得出这样的印象吗?一项调查表明,学生对学校图书馆的印象一般是这样的:
1.图书馆、阅览室开放时间太短,时间安排不合适;
2.馆内新书、好书太少;
3.图书管理员态度不好,不能指导我们的阅读;
4.图书馆对学生的阅读指导不力,应定期向学生介绍新书、好书;
5.图书馆里的硬件设施不好……
不管是公共的儿童图书馆还是学校的图书馆,孩子得出的这些综合印象并非偶然。图书馆在我国学校的整个系统中处于边缘位置,很少有校长想让图书馆发挥更大的作用,自然也就没有精力和金钱的投入。
可是,在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阅读的状况下,儿童图书馆(包括公共儿童图书馆和中小学图书馆)的作用正在进一步彰显。美国总统布什的夫人是图书馆管理员,在"911"事件发生时,布什正在佛罗里达州为小学生读故事书,这一直是图书馆界津津乐道的故事。学者艾利(Elley)在1992年针对32个不同国家的21万名学生的研究表明,图书馆越大的学校,学生的阅读成绩就越高。在科罗拉多州立图书馆的两项研究中,也明显指出学校图书馆的藏书量与学生成绩有高度关联。
遍观重视阅读的国家和地区,他们在"引诱"儿童阅读上,可谓是"千方百计,挖空心思",是因为他们看到了阅读的重要性,看到了阅读在当代生活中的衰落。那么,他们有哪些可资借鉴的方法呢?
最重要的是让孩子觉得有趣
电视可以在沙发上以非常放松的姿势来看,为什么读书一定要在桌子前正襟危坐呢?
如果孩子们不是把阅读当成必须完成的作业的一部分,而是可以窝在一个舒适的地方轻松阅读,那阅读一定会是一件惬意的事。
改变图书馆的严肃面孔,是许多图书馆正在做的事情。它们改换墙壁颜色,更换舒适的软垫,延长周末服务时间,给读者更多方便,甚至不许带食品进图书馆的铁律也正在一些图书馆被取消。美国麻省的杜塞贝里自由图书馆在1997年新开馆时,人们发现它距离学校、游泳池都只有几分钟的路程,馆内还设置了免费市内电话和咖啡座。因此,这所图书馆成为附近学生下课后最喜欢去的地方。在丹麦的一些儿童图书馆,孩子读得太晚甚至可以睡在图书馆提供的床上。(也许我们也应该搞一个幼儿休息区,好主意!)
图书馆的管理观念也在调整之中。美国纽约皇后区公立图书馆甚至对小婴儿开放,刚满一岁的小读者都可以抱来听故事,小读者的父母可以在图书馆免费上五次课,由医生、营养学家和心理学家授课。
"我们还有一节课教你如何利用图书馆念书给婴儿听",馆长介绍。加拿大温哥华图书馆馆长苏叶慈说:
"图书馆最重要的是让孩子觉得有趣,乐意来。"因此她认为,所有的图书馆专业人员都必须知道,图书馆的其他功能,如提供知识、技能、分析、应用、态度、综合评价的教育过程,都是等兴趣激发出来后才有的。
图书的陈列方式直接决定图书是否能让更多的孩子关注。儿童图书馆的图书最好要封面朝外,那一定比书脊朝外更吸引孩子。有经验的图书馆员挑选出那些特别希望孩子读的好书,做一个主题书展。常见的书展有:新书展示、专题书展(如有关海的小说、漫画书、民间故事)、本周作家、与节日有关的书、得奖作品展、与课程有关的图书、国外儿童文学作品展,等等。简明的文字介绍用轻快的字体来呈现,再配上简单的插图,是促使孩子阅读的有力"武器"。
图书馆主动提出阅读计划
图书馆本来就是教育的一部分。一个孩子如果有常到图书馆的经历,他的一生就奠定了成功的基础。
面对信息化的浪潮,图书馆纷纷主动出击,提出各种阅读计划,深度介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
美国图书馆协会在2000年5月推出"从出生就阅读(Born to
Read)"计划,鼓励父母教育出热爱阅读的小孩。不甘示弱的美国国会图书馆于同年提出"建设美国成为阅读国(Building A
Nation of Readers)"四年计划,针对个人、家庭、机构、公司、学校、图书馆等提出阅读建议。
在澳大利亚,图书馆会在显著位置陈列新书与推荐好书,每周有固定时段是"故事时间"、"阅读时间",邀请父母带孩子一起到图书馆参加活动,跟着馆员阅读、讨论、做游戏。图书馆也常散发手册,教家长如何带领孩子养成阅读习惯。例如,鼓励家长提早跟孩子一起阅读,尤其是故事书,可以早到一岁开始。家庭应该有位置放书,还要有全家人一起阅读的地方;念书给孩子听时,须配合孩子的反应。
大多数孩子会先看图画,可以让他看图编故事或推测情节;大一点的孩子可以请他念书给父母、弟妹或玩具熊听。更大一些时,可给他工作做,如帮父母写购物单、留言条、找失踪小狗的启事等。
澳大利亚昆士兰州教育局十分重视图书馆关于阅读的倡导,他们在教师的课程手册中提醒老师:1.激发学生阅读的乐趣,鼓励他们读各种不同的书,领略探索的乐趣;2.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提出自己的意见;3.鼓励学生每天选本书,自己静下来读;4.鼓励学生说出阅读的经验;5.介绍学生认识不同的作家;6.每天设定时间让学生针对不同对象练习写点不同的东西,如家电的使用说明、宣传广告、族谱介绍、如何做个风筝……
亚洲也很重视早期的阅读。新加坡政府提出"天生读书种,读书天伦乐"(Born to Read,Read to
Bond)计划。从2001年11月开始,新加坡婴儿出生时,医院护士叮嘱产妇的事项中,就有"如何读书给婴儿听"一项。在新加坡孩子出生就有资格办借书证。
在学校教育中,香港教育署早在1983年就制订出连续十五年的"课室图书馆计划",政府规定,凡是有十二个班级以上的学校,一定要具备图书馆资讯文凭的老师专门管理图书室。在中国台湾的一些学校,图书馆长、资讯电脑老师和各年级老师每个月都有聚会,了解教学进度和教室里的需求。除了负责书籍,馆员还得遍寻好的网站,帮学生做一些筛选。
阅读活动丰富多彩
除了配合学校课程以外,图书馆还举办各种阅读活动,也提供一些阅读方案给家长和老师做一些示范。
常见的阅读活动有:讲故事。在孩子不会自己阅读前,听故事是他们接触文学、亲近阅读的重要方式。但很多父母和老师却缺乏讲故事的技巧,图书馆就会请故事专家做一些示范。如,如何选择故事,如何设计简单而特殊的开场,如何留意孩子的反应。(皮卡书屋现在有故事妈妈,而且我们一直在招募“种子故事人”,感兴趣的妈妈可以与我们联系。)
念读作品。念读作品和讲故事不同,它是由成人和一个或几个孩子一同读一本书。一般人认为,只有年幼的孩子才需要成人为他们念读故事。事实上,从学习阅读到建立阅读习惯,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不同的年龄都有给孩子念读故事的必要,只不过是阅读材料有深有浅。在念读故事时,如何控制声音的起伏变化,如何引导孩子观察图画,如何引发孩子的思考和讨论,这些都可以由图书馆的专业人士提供一些指导。
戏剧化表演。每一个孩子都喜欢看舞台上表演的戏剧。有的图书馆会把故事改编成适合全家人一起来表演的戏剧,通过肢体动作加深孩子对故事的理解,还能融洽家庭氛围。当孩子扮演各种角色时,他很容易全身心地投入到角色中,从而激发全家更大的阅读热情。(这一项非常受皮卡书屋的孩子们喜欢)
邀请作家。孩子一般是通过文字和画面与作家交流,如果能见到作家本人,孩子会觉得非常兴奋和神奇。国外的儿童文学作家一般也很乐意和小读者见面,回答读者的问题。对图书馆而言,当某位作家和孩子见面后,该作家的作品借阅率一般都会急剧上升。(皮卡书屋与很多儿童文学作家有联系,您也可以将您喜欢的作家告诉我们,我们试着邀约作家来皮卡书屋。)
儿童读书会。孩子的阅读兴趣,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和别人交流的乐趣,就像他们看到一部好看的电影和吃过一道美味的食品后,总是希望告诉别人一样。因此,图书馆成立了儿童读书会,定期把这些孩子集中在一起,交流阅读心得,发表对作品的看法,讨论延伸的问题,尽快让孩子成为一名成熟的阅读者。(这也是皮卡书屋的初衷,让孩子们与外界有更多交流的机会,而不仅仅是局限于周围的小圈子)
以上活动只是图书馆活动的例举,事实上,各国图书馆在鼓励孩子阅读上还有更多的办法。例如,美国一些学校图书馆的"阅读奖励计划",其大致方式是:图书馆的一些图书按难易程度分级计点(越难的书,点数越高)。随书附有一份电脑卡,学生看完书后,只要回答卡上所列的问题,通过电脑检测后,就可获得一定点数,累积点数就可以换取奖品,如T恤或者当地企业捐赠的奖品。虽然也有不少人否定这种做法,但的确是让图书的借阅率提高不少。(皮卡书屋也有给孩子们的鼓励计划,详情点击这里。)
时代变了,图书馆的功能也正在变化。而儿童图书馆更是要扮演"阅读指引者"的角色,因为儿童如果没有成人的协助,是很难成为一名优秀的阅读者的。在这个"有协助能力的大人"中,图书馆员是其中重要的角色之一。
来源:《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