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误读千年的五句古诗词
(2009-10-25 21:28:39)
标签:
屋漏
干处
古诗词
飞蛾
王勃
杂谈
|
分类:
文摘转载
|
中国人误读千年的五句古诗词
很多古典诗词,已成为公众耳熟能详的语句,人们往往能脱口而出,掰开揉碎地解释,几乎到了约定俗成的地步。其实,随着现代生活远离古代社会,诸多常识性的文字也日渐生疏,难免后世生吞活剥,以讹传讹。仅举五个手边的例子,便可见一斑。
(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床,不是卧榻的意思;而作“井栏”解。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由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五言诗,人人儿时早已学过,而且朗朗上口,三岁孩童也烂熟于心。但是,能够正确解释它每一诗句意思的,却为数不多。早在幼儿时期,当老师在教授这首诗时,也逐句逐字的解释过了诗的每字句意思,现在看来都为误解。
解释其一:李白坐在临窗的床前,看到银白色的月光象霜一样洒在地面上,仰望着天上的明月,心中思念着自己远方的家乡。
解释其二:李白站在水井的井栏(亦称:井床)旁边,看到银白色的月光象霜一样洒在井床的地面上,仰望着天上的明月,思念着自己远方的家乡。
以上的解释,完全可以说是对李白的这首诗的误读误解,而且代代相传,误解了上千年。从字面和诗句上来看也是十分牵强,解释不通。“床”在《说文》中详解为:牀,安身之坐也,牀字亦作床。古闲居坐于牀。
经查阅资料,以及根据观复博物馆的实物考证证实:李白“床前明月光”中的“床”既不是指临窗的床前,也不是指水井边的井床,而是所指唐代当时的一种坐具——“胡床”。胡床也称绳床,也就类似我们今天有少数地方还在用的一种叫马扎的坐具,马扎是一边各用两根木条交叉而制成,上面用布或皮或绳做成坐面,方便收折,收则便于携带,开则可坐而休息。唐代,人们称坐具为床,卧具则称之为榻,也就有了我们现在的词句:下榻于某处。
在唐代之前,人们大多利用一张方席,席地而跪,很少有“坐”之说,也就产生了我们现在的一些词汇,如主席、离席、列席、出席等等。
胡床,早在东汉时期就由当时的游牧民族传入中原,游牧民族大多是逐水草而居,地面潮湿,不便休息,他们就发明了一种便于收折携带在马匹之上的坐具——马扎,因是由胡人传入中原的,所以人们称它为胡床。
李白当年就是坐在自己的屋前的胡床(再次强调是坐具)上,看着洒在地面的月光而写出了这千古佳作——静夜思。
(二)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船,不是船只;而是“衣襟”的意思。 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写了当时八位著名的诗人,其中一段专门写李白的醉态。据说,唐玄宗想亲自召见,李白先生仍然保持一副牛哄哄的高人派头儿。所谓“不上船”,并非不登龙舟;而是敞开衣襟,连扣子都不系。《康熙字典》里明确记载:“衣领曰船”,“或言衣襟为船”。
(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不是云霞的意思;而是指“零散的飞蛾”。 这个句子,出自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要了解王勃此序的意义,当时当地的风物不可不晓。对此,宋代吴曾在其《能改斋漫录·辨霞鹜》中说:“落霞非云霞之霞,盖南昌秋间有一种飞蛾,若今所在麦蛾是也。当七八月间,皆纷纷堕于江中,不究自所来,江鱼每食之,土人谓之霞,故勃取以配鹜耳。”宋代俞元德也在其《莹雪丛说下》中说:“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世率以为警联。然落霞者,飞蛾也,即非云霞之霞,土人呼为霞蛾。至若鹜者,野鸭也。野鸭飞逐蛾虫而欲食之故也,所以齐飞。”由此看来,“霞”不是云霞,而是一种飞蛾。另外,“落霞”之“落”并不是“飘落”的意思,“落”在句中与“孤”相对,意思当相同或相近,是“散落、零散”之义。零散的飞蛾被孤单的野鸭在水面上追捕,就形成“落霞与孤鹜齐飞”的千古绝唱。
(四)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屋漏,不是屋子漏雨;而是一个方位名词——屋西北角。
杜甫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其中“屋漏”二字历来被解释为屋子漏雨。“屋漏”首先是一个名词,它是屋内西北角的特定名称。《尔雅·释宫》:“西南隅谓之粤,西北隅谓之屋漏,东北隅谓之宦……”《辞源》修订本“屋漏”条的第一个义项是:“房子的西北角。古人设床在屋的北窗旁,因西北角上开有天窗,日光由此照射入室,故称屋漏。这句诗以借代的修辞方式,举出室内的两个具体地方,“床头”和“屋漏”,代指整个屋子,是列举部分以代整体。两句诗是说:整个屋子都没有干地方了,但还是雨脚如麻下个不停。不直言漏湿而说“无干处”,下句的“雨脚如麻”才无语义重复之嫌。
(五)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所谓“红酥手”可作红润的手指,还可解释为一种点心。 陆游著名的词作《钗头凤》,写给表妹唐婉。词中以“红酥”形容红梅蓓蕾之色,是个令人陶醉的字眼儿。陆游用“红酥”来形容肤色,便寓有爱怜之意。另有一说是点心,“红酥手、黄滕酒”等,都是桌上的饮品糕点。
枫叶飘落制作整理
|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