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什么说铁公鸡叫“一毛不拔”

(2009-04-29 16:06:18)
标签:

铁公鸡

太子丹

禽滑厘

杨朱

燕国

文化

分类: 话说由来

 

为什么说铁公鸡叫“一毛不拔”

枫叶飘落编辑整理

 

“铁公鸡--一毛不拔”,是句家喻户晓的歇后语,是极端吝啬的代名词。关于“铁公鸡”的出处,已难以考证,但清代袁枚《子不语》卷22的《铁公鸡》却让人过目难忘。济南有一富翁“是一个吝啬鬼,”绰号‘铁公鸡’,人家又给他取外号叫“一毛不拔”。他想要纳一小妾,条件是既要少花钱,还要是非常漂亮的美女。过了几天,好事终于找上门来,一个媒婆把一位如花似玉的女子带到了‘铁公鸡’面前。得知该女子不要彩礼,只管吃穿就行,富翁兴奋的手舞足蹈,便将个女子收为小妾。不料半年以后,当这个富翁查看他自己的宝藏时,却意外发现,所有的财宝都不翼而飞。究其原因,原来这个女子是他家的旧房客,只因为富翁嫌她们花费太多,将她们赶出了家门,现在这个女子设计特来报复,偷光了他所有的钱财,让富翁变成了穷光蛋。

 

 然而,如果仅从“一毛不拔”的出处来说,此话本是一句褒语。据《燕丹子》载:燕太子丹被秦王扣为人质,一心想报仇雪恨。燕国侠士田光给太子丹出主意说:我认识一个叫荆轲的人,他是个神勇之士,做事沉着冷静,就是你激怒了他,他也不会改变神色。这个人有很高的知识修养,全身看上去充满力量,平日里不拘小节,是个干大事情的人。他的家在卫地,有十几个士大夫遇到急事难事都是他帮忙解决的。太子你要想干刺杀秦王这样的大事,非此人莫属!

 

在太子丹拜托下,田光找到荆轲,把太子丹的复仇愿望和盘托出:“燕国的太子,是天下真正的有识之士,心里对你仰慕已很久,希望你不要有什么顾虑”,荆轲回答说:只要是自己认定的目标和理想,就会全身心的投入,我是一重情重义、知恩图报的人,为了实现理想和报恩,就是舍了自己的性命也再所不惜。另外,我对道不同、志向不一样的人,丝毫也不会为他们出力,哪怕纤微如“一毛”也不会送给他们。现在先生把太子的计划交给了我,对我如此信任,我一定按计行事,不辱使命。”荆轲说话算数,一言九鼎,在“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悲壮气氛中,实践了自己的诺言,成为千古一侠,流芳至今。

 

说起这个“一毛不拔”还有一个由来。源于《孟子·尽心上》。战国时期的墨子,是墨家的代表人物。他反对残酷的战争,主张“兼爱”和“非攻”。当时的杨朱却与墨子作对,竭力反对“兼爱”,主张“为我”。有一天,墨子的学生禽滑厘遇到杨朱,毫不客气地问道:“拔你身上的一根汗毛而能使天下的人都得到好处,你愿意不愿意?”杨朱听后摇摇头说:“天下的问题,决不是一根汗毛可以救济得了的。”禽滑厘反驳道:“这只是一种假设,如果拔你一根汗毛而能安定天下,你肯不肯?”杨朱听后默然不语。孟子针对此事抨击杨朱道:“杨朱主张‘为我’,假如拔他身上一汗毛而对天下有利,他是决不会干的;墨子主张‘兼爱’,如果对天下有利,即使磨秃了头顶,磨破了脚板,他也是愿意干的。”后来,人们就用“一毛不拔”比喻非常自私悭吝之人。

 

 还有一位更加吝啬的‘铁公鸡’,古代有个富翁,大家都叫他六叔,由于他整天绞尽脑汁盘剥穷人,终于累得病倒了,陷入了昏迷状态。三天后,当他稍微清醒时,看见屋里挤满了送终的亲友,嘴一张一张的,似乎要表示什么。他的大侄问:“六叔,是不是还有两个亲人没见面?”他摇摇头。二侄问:“是不是有笔银子放在哪里,不曾交代?”他又摇了摇头。最后还是妻子明白了他的意思,把两根同时燃点的灯芯,挑掉一根,六叔才微微舒了一口气。六叔终于坚持不住了,在即将断气时,流着泪,凑近妻子的耳朵,开始交代后事:“我死后,可把我留下的两张便纸分给前来吊孝的亲戚;别用棺材来盛我,挖个坑,把我埋了就成;不要请和尚念经,我在黄泉下自己会念经的;把我的皮剥下来,卖给皮匠;把我的毛拔下来卖给做刷子的人,一根别丢。”

 

             欢迎指正其它博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刘墉溜须纪昀拍马乾隆自得

“永世同居不可分离”的故事

 乾隆皇帝与盘山的不解之缘

 我的收藏(邮票记录历史)

 难得糊涂之道

 纪晓岚智斗乾隆

 关于称呼的问题

 现代版:看看和珅怎么玩乾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