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铁公鸡叫“一毛不拔”
(2009-04-29 16:06:18)
标签:
铁公鸡太子丹禽滑厘杨朱燕国文化 |
分类: 话说由来 |
为什么说铁公鸡叫“一毛不拔”
枫叶飘落编辑整理
“铁公鸡--一毛不拔”,是句家喻户晓的歇后语,是极端吝啬的代名词。关于“铁公鸡”的出处,已难以考证,但清代袁枚《子不语》卷22的《铁公鸡》却让人过目难忘。济南有一富翁“是一个吝啬鬼,”绰号‘铁公鸡’,人家又给他取外号叫“一毛不拔”。他想要纳一小妾,条件是既要少花钱,还要是非常漂亮的美女。过了几天,好事终于找上门来,一个媒婆把一位如花似玉的女子带到了‘铁公鸡’面前。得知该女子不要彩礼,只管吃穿就行,富翁兴奋的手舞足蹈,便将个女子收为小妾。不料半年以后,当这个富翁查看他自己的宝藏时,却意外发现,所有的财宝都不翼而飞。究其原因,原来这个女子是他家的旧房客,只因为富翁嫌她们花费太多,将她们赶出了家门,现在这个女子设计特来报复,偷光了他所有的钱财,让富翁变成了穷光蛋。
在太子丹拜托下,田光找到荆轲,把太子丹的复仇愿望和盘托出:“燕国的太子,是天下真正的有识之士,心里对你仰慕已很久,希望你不要有什么顾虑”,荆轲回答说:只要是自己认定的目标和理想,就会全身心的投入,我是一重情重义、知恩图报的人,为了实现理想和报恩,就是舍了自己的性命也再所不惜。另外,我对道不同、志向不一样的人,丝毫也不会为他们出力,哪怕纤微如“一毛”也不会送给他们。现在先生把太子的计划交给了我,对我如此信任,我一定按计行事,不辱使命。”荆轲说话算数,一言九鼎,在“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悲壮气氛中,实践了自己的诺言,成为千古一侠,流芳至今。
说起这个“一毛不拔”还有一个由来。源于《孟子·尽心上》。战国时期的墨子,是墨家的代表人物。他反对残酷的战争,主张“兼爱”和“非攻”。当时的杨朱却与墨子作对,竭力反对“兼爱”,主张“为我”。有一天,墨子的学生禽滑厘遇到杨朱,毫不客气地问道:“拔你身上的一根汗毛而能使天下的人都得到好处,你愿意不愿意?”杨朱听后摇摇头说:“天下的问题,决不是一根汗毛可以救济得了的。”禽滑厘反驳道:“这只是一种假设,如果拔你一根汗毛而能安定天下,你肯不肯?”杨朱听后默然不语。孟子针对此事抨击杨朱道:“杨朱主张‘为我’,假如拔他身上一汗毛而对天下有利,他是决不会干的;墨子主张‘兼爱’,如果对天下有利,即使磨秃了头顶,磨破了脚板,他也是愿意干的。”后来,人们就用“一毛不拔”比喻非常自私悭吝之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