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刘墉溜须 纪昀拍马 乾隆自得

(2009-04-23 10:18:03)
标签:

副宰相

马屁

好马

刘墉

盘山

文化

分类: 话说由来

       刘墉溜须 纪昀拍马 乾隆自得

     枫叶飘落

 

 说起拍马屁来,人们自然会想到那些阿谀奉承,绞尽脑汁,费尽心思,在官场上左拍右拍的丑恶嘴脸。现如今“拍马屁”俨然成了一种职业,博客上,出现一片赞美之声,叫人看了晕晕乎乎,拿女人来说,漂亮的女人称之为美女还情有可原,可是长相一般,却也有人称呼之美女,这难道不是马屁之嫌疑,有时候听起来真是好笑。看看现在,小到百姓,大到官员,说起话来也都是拍马之语。但是现在的官场上,又有多少人不拍呢?据顾颉刚先生考证,拍马屁一说源自在我国西北一带。据说,古代的西北部分地区,交通不便,出门行走的多位山路,狭窄而不利于行车,于是,马就成了那里人们的重要交通工具,人们视马为第二生命。这一带流传着“人不出名马出名”的谚语。因此,人们如果有了一匹好马,就会感到无上光荣。正是这样的原因,发展成了套话,一些人牵着马在路上相遇时,为了让对方高兴,人不管对方的马是否真的很好,也一律拍着对方的马屁股说:“好马、好马!”就这样“拍马、拍马屁”就逐渐有了阿谀逢迎,趋炎附势的意思。 

   

“溜须”一词,难见于“辞典”、“辞海”,而于宋史中则有丁谓溜须的记载。丁谓在宋真宗时即在中央政府的监察、财政部门担任领导职务,他伙同王钦若大营道观,屡上祥异,以迎合帝意,不久升任副宰相,即参知政事。当时宰相是寇准,丁谓对之毕恭毕敬,唯寇准之言是听。某日,中央政府开办公会议,宰相、副宰相等在一起用工作餐,汤污寇准的胡须,丁谓起而为之揩拂,即溜其须,寇准笑曰:“参政,国之大臣,乃为长官拂须耶?”说得丁谓既羞又恼,从此对寇准怀恨在心,这大概就是“溜须”的由来。

 

溜须拍马就这样流传开来,在大清朝乾隆年间,溜须拍马更是盛行,第一个当属和珅,和珅就是善于揣摩人心,善于阿谀奉承,用尽伎俩讨乾隆的欢心。而正直的纪晓岚和刘墉呢,也不甘落后,虽然这两个人刚正不阿,但是,有时候也对自己所处的位置不免担忧,溜须拍马虽不及和珅,但也会逢场迎合.

 

乾隆十九年,有一次乾隆和众大臣从清东陵拜祖返回京城的路上,乾隆君臣一行便来到了风景秀丽的盘山,住在了静寄山庄。第二天早晨,在群臣护驾之下,乾隆皇帝前去参禅礼佛,走在通往禅院的路上,乾隆皇帝发现盘山的石头与别处山上的石头很是不一样,满山都是花岗岩石头,而且没有层次,显得乱七八糟。就说:“盘山石头稀烂棒硬。”“诸位爱卿,谁能接上下句?”刘墉赶紧作揖跟着说:“盘山之水翻开冰凉。”乾隆一听龙颜大悦,赞赏刘墉说得好。君臣们说笑着就来到了盘山最大的寺院--万松寺。

 

乾隆来到弥勒佛面前,见弥勒佛朝他直笑。就对纪晓岚说:“纪昀,你看弥勒佛祖他为什么一个劲儿地朝我笑啊?”纪晓岚回答说:“万岁,这是‘佛见佛笑’。”乾隆听了很高兴,可是走进了弥勒殿的时候,又问纪晓岚:“纪爱卿,他怎么也朝你笑啊!”纪晓岚机智地回答:“万岁,他笑我不成佛。”乾隆皇帝和大臣都笑了起来。

 

 

 

 

                    欢迎指正其它博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永世同居不可分离”的故事

 乾隆皇帝与盘山的不解之缘

 我的收藏(邮票记录历史)

 难得糊涂之道

 纪晓岚智斗乾隆

 关于称呼的问题

 现代版:看看和珅怎么玩乾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