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杨赛《乐记集校集注》结项

标签:
乐记集校集注 |
分类: 中国音乐研究 |
日前,我院杨赛研究员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乐记集校集注》(批准号17FYS005;结项证书号F20220298)顺利结项。
杨赛研究员以在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后流动站工作期间的研究报告为基础,历时十年修订完成《乐记集校集注》。全书80多万字。一、底本。以唐开成年间所刻石经《礼记·乐记》为底本,参校唐宋明清以来各版本。二、分章及章旨。依宋绍熙三年所刻宋本《礼记正义》分《乐记》为十一章。各章之下有章旨,引后代注疏家言,论本章大意。三、分节及节义。参照历代注释,结合文意,分为五十八节。各节依赵僎《礼记思》例,酌情命名。各节正文之下有节义,引后代注疏家言,论本节大意,后附《乐记补注》。四、注例。参照汉唐《礼记》注疏体例,断为注例四百五十八例。五、集注。每项注例下,辑录自汉至近代诸家注释,注明出处,略依注者时代先后排序。与经文繁复者,与前代注疏繁复者,酌情省略。六、补注。凡章旨、节义、注例、集注中有引证未全、释义未安、句意未明者,著者参稽众说,务取持平,辑入《乐记补笺》凡458例。专家鉴定意见为:“该成果工程浩大,资料工作扎实、全面,引证规范。为《乐记》研究者提供了一本新的规范的集注集校本。”复旦大学汪涌豪教授在序中说:“杨赛君以十年为期,立意要为治《乐记》者提供一个新的规范的集注集校本。他以唐开成石经本作底本,参校皕忍堂刻本校正经文,又搜集诸家注疏,排定次序,删除重复,比勘其异同,意在从文本整理中见出一个时代的学术嬗变,可谓程功深,用力巨。”上海师范大学曹旭教授在序中说:“杨赛君天姿聪颖,善于模仿,又极富创造力。他身上有一股湖南人的精神,吃得苦,耐得劳,出得众。他在上海音乐学院板凳一坐十年冷,整出一块又一块新菜地,种出一茬又一茬新菜品。”杨赛老师主要从事中国音乐美学、中国音乐文学、中国音乐史学、艺术学理论、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中国音乐美学原范畴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中文版,新加坡世界科技出版社2020年英文版)、《任昉与南朝士风》(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初版、商务印书馆2020年修订版)。擅长歌诗、散文、书法创作。创作歌曲50余首,整理传唱古谱诗词1000余首,主编教材20多册。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艺术基金、国家出版基金等国家级课题8项。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霍英东教育基金、上海市人才发展资金、上海文化发展基金等省部级课题30多项。获得省部级创作奖、研究奖、教学奖30多项。培养卓越青年艺术人才300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