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音乐周报】构建新时代中华美育课程体系(邓静2019814)

(2019-08-11 15:18:19)
标签:

中国艺术

系列教材

分类: 艺术学理论研究
【音乐周报】构建新时代中华美育课程体系(邓静2019814)


【音乐周报】构建新时代中华美育课程体系(邓静2019814)

【音乐周报】构建新时代中华美育课程体系(邓静2019814)
构建新时代中华美育课程体系
——《中国历代乐论选》《中国古代艺术理论》出版【音乐周报】构建新时代中华美育课程体系(邓静2019814)
 
        近日、由上海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等近十所专业院校教师合作精心撰写的《中国历代乐论选》《中国古代艺术理论》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社长王焰说,该社正在加快建设新时代中华美育课程体系。她介绍,《中国历代乐论选》由上海音乐学院杨赛副研究员任主编,中国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浙江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等8所院校的中青年教师杨和平、孙晓辉、黄虎、康瑞军、齐江、冯雷、喻意志任副主编。精选经典乐论约80篇,共分七章,以时代先后为序。选文尽量有代表性和思辨性,体现中国历代音乐理论的基本面貌和大致轨迹。各章之前置导论,对该时代的社会、文化、思想、音乐略作概述。各节之前置解题,简要介绍选文的作者、出处、版本、注释、今译及外译的情况。各选文之后置注释,对文义艰深的字、词、句加以解释,对用典、引文以及相关背景知识予以说明,力求准确简洁,以帮助读者理解文义。各节之后置说明,指出本节乐论的精要及其意义。本书对探讨中国音乐的思想观念,中国礼乐的人文精神有一定参考意义,推动中国传统音乐史料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构建中国古典听觉体系,有较大帮助。本书在2018年上海书展发布以后,受到读者青睐,销售状况良好。杨赛在上海音乐学院给研究生开设《中国历代乐论选》课程十余年,培养了大量中国音乐理论与表演人才。从较好的刊本及整理本中精选先秦至近代具有代表性、思辨性的音乐理论原文进行阐释、考证、辨析,引导读者细读典范的中国历代乐论作品,适当运点、校、注等传统的治学方法,将乐论还原到特定的音乐背景与人文背景中,理解其深刻内涵,实现传统乐论的现代转换,并与西方音乐理论进行对话,可以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与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自觉运用中国音乐艺术理论指导音乐创作、传播和交流。
       “新时代中华美育必须扎根中国大地,立足中国审美历史与审美经验,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积极主动融入中华民族复兴伟大进程,加快完善具有支撑作用的学科,补齐短板,积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现代中国音乐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教材体系,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四川音乐学院副院长孙洪斌教授倡议。各大院校联合起来,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紧扣住艺术专业本科生、研究生教学实际,大力培养新时代中华美育协同创新型人才。
   《中国古代艺术理论》由上海戏剧学院黄意明教授任主编,来自复旦大学、上海戏剧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学院和山西艺术职业学院的专家学者们,聚焦古代文艺理论与史料,共同编写。书中从艺术学理论所含专业种类入手,分为古代乐论篇(杨赛)、古代书论篇(黄意明、闫雪清)、古代画论篇(倪胜)、古代舞论篇(闫雪清、高雅)、古代剧论篇(张福海)、古代设计论篇(黄意明、闫雪清)、古代文论篇(羊列荣),共七个篇章,从各门艺术的理论源头入手,以经典艺术理论作品为主,选目既具广范性又有代表性。通过探索各门艺术理论的发展脉络,提高艺术类高校学生的理论学养。黄意明表示,中国艺术理论源远流长,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艺术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了集中展示中国古代艺术理论的精华,促进各门艺术理论之间的融通,彰显中国艺术的传统价值理念,提高艺术高校学生的理论素养和人文素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