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猪宰羊过大年

文黄建军
上世纪70年代,多数中国人,还在贫困线下挣扎。那时候,粮食匮乏,城市人买粮得凭票采购,即使你有钱也不是想买多少就能买多少。城市人不种地,采购粮食困难可以理解,但即便是农村人,粮食自己种,应该够吃吧,实际情况也不是这样,因为你种的粮食不全由你支配,而是要交公粮,自己种地打下的粮食一交提留(即公粮)就所剩无几了,也就是说,农村人种地,也吃不饱肚子。
在雁北怀仁老家,我们这些出生在70年代的农村孩子,平日里只能靠黍米糕、玉米窝窝头、小米饭充饥,夏天菜好解决,自己小院里种的白菜、红萝卜、西葫芦、茄子、黄瓜,随手一摘就是新鲜蔬菜,但一进入冬季,可选的菜就只有地窖里的土豆以及腌在缸里的大白菜了。肉是很少能吃上的,即使每家每户都养鸡,但平日里是吃不上鸡肉的,因为鸡会下蛋,农村人没有经济来源,外来小商小贩来村里卖东西,没钱没关系,你可以直接拿鸡蛋换,一个鸡蛋差不多能当5分钱用,也算是流通货币了。因此,鸡是不能随便杀的,杀了鸡相当于断了一条财路。
平日里,粗茶淡饭吃惯了,我们这些农村孩子最盼望的就是过年了。除了可以穿新衣服,领压岁钱,最主要的是能朵颐地大块吃肉。
老家农村虽然很穷,但年一定要过的像模像样。给孩子们做新衣服是婆娘们的事情,男人们忙的是怎样满足孩子们吃肉的需求。牛、马这些能耕地、拉车的大牲畜是不能杀的,杀了相当于断了财路,猪、羊这些专为食用而养的小牲畜肉是过年必须要有的,就连平时被看做是财路的鸡,也躲不过这一劫。
每当进入小年,闲了一冬季的男人们,就开始四处打听,看谁家要杀猪、宰羊。一大早这人家里就会聚集起一堆人,大家帮着抓猪、捉羊,忙活一上午,为的就是能买些猪、羊肉过年。农村人好说话,没钱先赊账,等手头宽裕了再补上,有钱没钱,反正的买肉过年,要不不仅让村里人小瞧,就连孩子们这一关也过不了。鸡不用说,家家户户几乎都养有几只,到年根随便杀只就行。一般情况下,年夜饭里也要有鱼,鱼也不用发愁,村里水库养的有。
左盼右盼,终于到了除夕。一桌丰盛的年夜饭上桌,孩子们的口水,可早已流了一大堆,实在忍不住了,乘大人不注意,就偷偷伸出小黑手,抓一块肉,含在嘴里,赶快跑到院子里,咀嚼起来,吃肉可真是一种享受啊!
如今,祖国繁荣、经济发达、国家强盛,吃肉早以不在是奢望,回想儿时的年,却总觉得有些许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