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考试院赵静宇:高考语文“读写结合”写作试题的演变及教学启示(续)
(2025-10-29 11:05:12)
标签:
教育 |
教育部考试院赵静宇:高考语文“读写结合”写作试题的演变及教学启示
三、教学启示
在高考综合改革、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改革、高中教材改革等多项改革并行推进时期,“读写结合”写作试题应运而生。而对于一线师生复习备考而言,除认真研究试题变化外,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切勿猜题押题。高考语文不变的是整张试卷对能力素养的综合、全面、深入的测量取向和总体平稳的难度。但是,就单道试题来说,无论考查内容、考查形式,还是难度设计,均有变化的可能。同为“读写结合”写作试题,考查的能力素养和试题难度也是不同的。不注重提高思维品质、写作能力而企图依靠猜题押题方式来复习备考,是舍本逐末,只能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
二是不要泛泛而谈。“读写结合”写作试题一般都有具体语境、情境,这其实含有一定的限定性,希望学生探讨具体的问题,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而不是空发感慨或议论。但现实并不乐观。2023年新课标卷写作试题,不少学生抛开材料中“青少年”和“不被打扰”这两个关键要素,将“静”“空间”抽象出来,空洞地称赞“淡泊明志”“静水流深”。2025年适应性测试卷写作试题,很多学生脱离具体语境,将“同情”等同于日常生活的“同情心”,完全抛开美学语境因素,赞美儿童的天真单纯,批判成人的世故复杂。这样的作文,如果严格执行作文等级评分标准的话,是不能算作“符合题意”的。
三是避免文体混杂。高考语文写作试题历来要求“明确文体”,从文体大类上来说,记叙文、议论文、抒情文都是可以的,但要有基本的文体意识,写作符合文体要求的作文。比如,如果写的是议论文,应当将写作的重心放在论证上,摆事实、讲道理,而不应该突然抒发情感,或虚构故事情节作为论据。“读写结合”写作试题文体选择空间较大。比如,2025年适应性测试卷写作试题的抽象性和逻辑性较强,学生可能更多选择写作议论文,但并不意味着只能选择议论文。通过虚构小说或讲述故事,鲜活生动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或感受,也可以得到高分。对于学生来说,应更多考虑自己的写作优势,擅长论证就论证,擅长讲故事就讲故事,擅长抒情就抒情。有的考生作文失分非常可惜:前几段抒发爱国情感真切感人,可谓是“赋到沧桑句便工”,继续写下去会是一篇流畅动人的文章;但突然开始堆砌宿构的、并不贴切的事例,最后写成“四不像”,导致得分不高。
四是使用规范流畅的语言表达真实想法和真实感受。在调研中发现,目前高中写作教学存在四个认识误区:(1)命题者有预设的最佳立意,学生写作立意与之越接近,便越容易得到高分;(2)“辩证”“全面”的观点才能体现思维广度和深度,才会得高分;(3)只有宏大叙事才能体现新时代青少年应有的思想境界与精神面貌,才会得高分;(4)只有使用一些古奥生僻的词语、诘屈聱牙的句子才是有文采,才会得高分。这些误区归根结底在于高估了刚刚成年的考生的作伪能力。事实上,他们的知识积累、人生阅历、思维能力都不足以支撑在高度紧张的状态和很短时间内使用一套陌生的话语将自己不认可的观点或情感组织为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考场上无数的中低档分数作文也证明了这一点。而使用熟悉的语言,论证自己认可的观点,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是有利于在最短的时间内发挥出最高水平的。目前,高考写作试题的开放性比较强,表达的观点只要是从所给试题材料中得出或与所给试题材料紧密相关,抒发的情感只要是健康的,就有获得高分的可能。
五是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机结合。写作教学的时间成本较高,无论是课堂讲授、学生写作,还是教师批改,都要花费不少的时间。“读写结合”写作试题引导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机结合,鼓励学生在阅读经典作品时,与之对话,从中学习。2025年全国一卷的写作试题是与抗日战争紧密关联的。统编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课文与之相关。从内容上,茅盾写于1941 年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的《白杨礼赞》,光未然写于1939年的组诗《黄河大合唱》,周定舫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文章《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钟声的新闻稿《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等,都与之相关;从情感上,高适的《燕歌行》、陆游的《示儿》等都与之相通。但是,在那么多的考场作文中,几乎看不到任何学习过上述课文的痕迹。将阅读和写作有机融合,不仅能够提高写作教学效率,也能够提高阅读教学效果。
(《中学语文教学》2025年第9期)
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A/OL].10].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409/04(2014-09-04)[2025-07-/content_9065.htm.[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9〕29号[A/OL].(2019-06-19)[2025-07-10].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6/19/content-5401568.htm.[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20:49.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