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3年高考语文学科冲刺备考攻略

(2023-05-26 10:03:29)
标签:

教育

2023高考语文学科冲刺备考攻略

1.重视历年高考真题的梳理,尤其是文学类作品阅读(小说、散文)的主观题

能够将近五六年高考原题中小说阅读部分的问答题进行梳理,分类整合出每种问题的分析角度、作答要点,并能够熟练的迁移运用。要格外重视散文阅读,将近年来真题中的问题回归到散文阅读的基本知识和能力上,并加以训练。因为2016年之前的全国语文卷文学阅读一直在考小说,可以将近几年北京卷中的散文阅读题做一做,整理散文阅读主观问题的设问角度和答案要求。总之,文学鉴赏类的阅读要小说和散文并重,针对个人薄弱加以训练,最后30天突出对高考真题的研读。

2.注重课本中文言文、古诗的知识积累,有重点的加强名句默写练习

可以将课本中的文言文注释再认真背一背、记一记,重点实词意义的理解、典故的含义、特殊句式的辨析、基本的文化常识积累,这些知识能力都是会在高考试题中体现的。对课本中这些内容越熟悉,在考试中遇到相关内容自己反应的就越迅速越准确。对课本中学过的古诗,要熟悉诗句内容、情感、艺术手法,高考诗歌鉴赏中比较阅读也是常考的题型,涉及到考纲中的诗歌时,是要凭借自己对原诗的记忆来答题的,所以,这段时间,要对课本中的诗歌再加深印象。

3.熟悉不同材料作文的写作特点,加强审题和列提纲的练习,提升快速构文的能力

临近高考,写作水平很难在短时间有大的提升,但审题准确、结构清晰还是会让作文水平有个稳定的发挥。建议考生,为了提高效率,可以多加强一些作文审题和写提纲的练习。每天用10分钟的时间积累一些写作素材,多关注一些时代感强的材料。对于不同类型的材料作文,建议考生不必死记各种所谓的“类别差异”,考场上牢牢记住“审清材料+审清写作要求”,“分析写作情境”,如果做到了这一点,就把握了考场作文的要义。

4.考前的作业练习也要有时间限定,主观题作业可以采用简答的方式

考前时间紧迫,语文主观题作业可以采用只答关键词的方法,具体分析可以省略。特别提醒,在回答关键词时,要尽可能的多例举答题的高频词语,正确使用术语。只有关键词语丰富了,答对题目的机率就提升了。所以,看似简答,但分析能力和思维训练反而是加强了。另外,作业也要限时训练,这样才能在平时的练习中,起到真正有效的作用。

1.作文升格仍有望

学生提问:语文考试作文很重要。还有一个月时间,我们还能从哪些方面做准备?

山西省特级教师刘补明:尽管作文应考能力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只要真琢磨、肯下功,且得法不言弃,仍有一定的提分升格空间。

考场作文首先要遵守常识,遵循经验。临近考试,考生需沉下心来,整合梳理这些常识与经验,特别注意领悟教材中关于写作的人文主题与具体任务。另外,各种文体的基本特征,考场作文命题走势及其任务要求,阅卷老师评价规则以及审美需求,写作应考作文的经验与体悟等,也在关注范围之内。及时发现问题,打磨修正,并参照范文典例,对近期自己的应考作文加以复盘,定能受益匪浅。考场作文的“颜值、品相”非常重要,特别需要加强考文的“养颜护理”。标点使用、文字书写、文辞选用、分层设段、标题呈现、观点亮相、收尾照应、卷面印象等等,均在考量与提升分值内,万不可掉以轻心。忽视任何细节,都有可能导致品相打折、质量损伤。

与此同时,考场作文是需要关怀时代的。近年来的考文命题,总会或显或隐关注热门话题,彰显时代风骨,回应民众心声。考生可在仅剩不多的备考时日里,盘点一年来的核心话题或热门词语,掰开揉碎,咀嚼品评,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特有的作文元素,存储到记忆的“后备箱”,但有召唤,即派用场。特别推荐的是,考生应对一年来主流媒体的经典时评短论,筛选浏览,借仿化用,从而丰富自己的写作背景,积累一定的现实材料和鲜活语言。

写好考场作文,不仅需要厚实根基,更需要培植灵感。灵感的发生,往往在不经意的一瞬间。任何猜题、宿构、套作等,都是不可取的,只能利用好自身智慧源泉,加速对想象力的培养和对创造性的开掘。面对文题,要善于捕捉闪光的一瞬间,突破瓶颈,聚焦关键,从容而智慧地表达思想,彰显写作个性。学会从语言层面入手,生活层面展开,哲学层面思考,美学层面升华,多元思辨,立体权衡。

考场作文是一首青春的赞歌,这歌词里,有你有他更有“我”。在备考中,考生要学会自我反思与定位。大凡为文,一定要感于“我”胸,发于“我”心,出于“我”手。如何处理“我”与自然、“我”与时代、“我”与社会、“我”与他人的关系,是绕不开的话题。考文地盘“我”做主,“我”,可能是一个真实情境下的“我”,也可能是一个被角色和任务化了的“我”。“我”是新生辈的一员,也是准备接受挑选的对象,理应朝气蓬勃,怀揣梦想。备考时,盘点经历,感悟成长,激活思辨,让写作处于感奋与灵动状态,做到笔墨不锈,文辞不涩,思维不固,观点不偏。

注重对“错题”“典型题”的反复练习

2..回归课本关注新旧课标差异

学生提问:进考场前,我们还要注意哪些重要事项?

江苏省南京市中华中学副校长钱华:备考最后阶段做好“三个回归”,能帮助考生实现新的突破。

第一,回归课本。今年很多省份的高三学生,都是第一批正式使用新教材的考生。2023年高考评价体系反复提到关注教材,注重基础性。因此,对于新旧课标中的差异如何在新教材里呈现,需要考生密切关注。新增的知识点、和旧教材不一致的表述、典型的例题和课后习题、重要的实验和探究等,考生都应做好耐心细致的梳理与复习。

第二,回归真题。最后阶段,考生要保持手感,做题是必不可少的。在最后有限时间内,建议考生更多回归真题,将近几年的高考整卷作为练习材料,从审题、答题、标准答案的分析等多个角度体会命题思路,感悟考查重点,警醒疏漏知识点。事实上,核心知识点、经典题型一定会在高考中反复出现。

第三,回归错题。很多考生解题中存在惯性思维,且难以纠正。我在一线教学中发现,高三一年做了无数模拟卷,但不少考生依然会反复犯同样的错误,如审题不清、相似概念辨析不清等。事实上,失分点其实就是增分点。此时的考生需认真梳理重要模拟卷上的典型错误,用不同颜色的笔对错题进行圈点批注,对典型错题做好归档工作,避免在高考中再发生类似错误,减少因失误带来的丢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