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江水向东流淌疫患指日消亡

(2022-04-18 09:14:36)
标签:

文化

江水向东流淌  疫患指日消亡

上海封城半个多月了,我们宅居在家。

想起2020年初,我的高中同窗诗芸诗钊对我的一篇博文发表评论时说新年不见风雪影,晨光日日照我居,早起床前望天曦,云拥心潮忆往昔”。道出她在疫情中新春宅家的情景,也让我体味到现在我在疫情中宅家的心境。虽然时间不同,但感受有些相仿。

本月初,新华社播送了上海,伟大的城市,伟大的市民,一定会度过这段艰难时刻专题视频,把我们的心拧紧了。看着宋鑫宝镜下的从未目睹过的静寂画面:宏大的城市,高耸的建筑,宽阔的街道,只听见外滩的钟声和播放东方红的乐曲声悠扬地响起,却没有往日的车水马龙、滚滚人流……

突然汹涌的疫情,似乎使喧嚣的都市沉寂了下来。但抗疫的战役却在沉寂中悄然打响,无声的号角如外滩的钟鸣一直在人们的心中吹奏着……

核酸检测、抗原自测……尽管一再地进行,但为了“清零”,人们顾不了“被”监测,还是甘心情愿的无条件接受。两年前的武汉,就是曾经的榜样。

整个城市面对的都是呼吸道传染病,跟当年的武汉相比,上海在准备上、经验上要好一些。这次疫情的规模,比武汉还要大,但疾病的严重性比武汉要低,奥密克戎的BA.2这个变异株,毒力下降、传播力在增强,传播速度很快,所以无症状感染者越来越多,增加了管控难度,压力很大。目前来看,上海的救治比较平稳,会尽快按照“应收尽收”“应隔尽隔”来抓落实。

目前全国已有个省份万名医务人员驰援上海我们湖南江华一个不大的县就来了6

在上海全域静态管理进入10来天之后,上海首批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名单公布,这也是上海疫情防控的措施和变化。

我和妻子是2014年冬天到上海来的。从2001年夏天大学毕业的儿子被上海京信公司把他从中南民族大学要进来后,似乎我们家就跟上海结缘了。

2004年4月我到北京开会带着妻子和外孙,儿子就让我们到上海来过“五一”国际劳动节。2010年上海世博会举行,我在这里呆了一周。2014年冬天来到这里,到现在有七八年的时间了。2015年,孙女在这里出生。儿子买了房子,九十个平方,还有一个阁楼。不仅采光好,住着感觉也舒心。

上海是当代教育改革的先锋。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育才中学就提出了“读读、议议、练练、讲讲”的茶馆式教学形式,于漪的情感教学、钱梦龙的“三主四式”导学经验曾经给我以深刻影响。我有一些同事、众多学生,后来都来到这里工作、生活,也让我深感畅快。

上海素有“东方巴黎”之称,调性高雅;紧靠海边,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温和湿润有自己独特的海派风情,同时又具有较高的国际化程度,上海人在生活中讲究小情小调,气场足,这既是一种精神上的追求,也是对自己、对别人的尊重,这方面和很多国际化大都市接轨。被称为魔都,东西方文化互相交融在上海生活的这些年,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上海的魅力。

四月春光满申城,室内活动振精神。动态清零口鼻应,赢得白首欢快身。

上海的这次疫情,真是史无前例的,令人不安。但正如视屏的标题所说:上海,伟大的城市,伟大的市民,一定会度过这段艰难时刻春天就要过去,夏天即将到来。有党中央的关切,全国人民的支援,有上海市委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上海人民会像两年前的武汉人民一样,经过不懈的努力,战胜疫情,回归正常的生产和生活,让上海再展雄姿,再显国际大都市的气派。

英国诗人雪莱说:未来不足惧,过往不须泣。淮海路的梧桐郁郁葱葱,会再现优雅的情态;南京路的街道熙熙攘攘,到处都会是人头攒动。东方珠,仍旧灿烂辉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