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庄开发了不少山,云明山是距离较近的一处。其实这里的野山都可以爬,景色不比开发的差,只是不清楚路线。
由峨庄公交站北行200米,有云明山、潭溪山、齐山的路标。

路边就有“云明山”的广告牌,不过还需要西行约1.5公里。

宣传牌上有云明山的荣誉称号,景区内的上端士村是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只是好像并没有获得“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称号,当然也可能正在申请中,宣传牌就一步到位了,免得不久还得重新制作。

山路有较缓的上坡,先来到下端士村。

2016年,下端士村被评为省级传统村落。村里也散落着不少石头房,没有刻意整修。
村子深处还有更古朴的石头房,属于普通民居,在这一带也比较常见了。

继续向前走,前面是云明山停车场。

路旁有“云明山古村落”指示牌。

来到景区入口,有一幅游览图,看起来线路较长,但可以形成大的环线,不走回头路。

和潭溪山一样,入口处有一条壮观的人工瀑布。


其实这里到处是山,地貌特征也一样,无非云明山开辟了游线,有安全的登山台阶。如果体力够好,爬这种野山会更有成就感。

出示年票,进入景区。最近刚举办了登山比赛,没赶上。

有人总感慨自然景观为什么收费,如果不投资修建台阶、护栏,不设置清扫人员岗位,就和景区外的野山没什么两样了。
渐渐走进密林中。

台阶很窄很高。护栏并不是木制,而是水泥仿造的。

鱼子化石。密集恐惧症要犯了,快步离开。

接下来是“古藤园”,是密林中非常美的一处景观。
这里让我想起了《西游记》里的树精。

欢乐谷,还比较单一,只有几处秋千。

小路蜿蜒曲折,一直行走在密林中。

终于看到路标,前方有圣马石和十八盘。
终于走出了密林,来到山脊部分。前面是圣马石,还有那么点意思。

视野开阔了很多,能看到层层远山,还有近处的梯田。

圣马石侧面。

“云明红叶”。此时还是一片幽深的绿色,深秋时应该会更美的。

群山在阴云的滋润下,更显苍翠欲滴。

很快就到山顶了。

上方出现一段石墙。

齐郡古城,城门明显是修复的。


再上方有一座小亭,也算是山顶部分的标志建筑,有一队人在此休息。

沿着石墙,还有一座兵营。

从这里开始下坡,又进入林中。

本以为山重水复了,没想前面还有一处开阔的观景路段,名“天街”,景色较之前的更胜一筹。
继续向前,一座橙色小亭,装点在青山间。
很快来到亭前,名叫“状元亭”,也是一处观景台。

没上去看,从旁边小路继续下山。


盆景园,汇集了不少姿态优美的树。


柿子树,张牙舞爪,恣意生长。
再走一段,就到了山下。

上端士村古街。

走到这里时,有个摆摊的老大娘问我有没有带吃的,本以为是她要卖东西给我,却是她拿出5元钱,想向我买点吃的。大概是她家距离这里远,不想舍弃下山游客买她山货的机会,就不回家了。可我包里并没有,只得安慰她山上还有不少人,带着不安的心情离开了。

右侧一棵古槐在风中招摇。

近前来,原来是武举楼前的古槐,有600余年树龄。
李武举,是吕剧剧目《王定保借当》里的原型,他所居住的古石楼仍在,只是用现代砖瓦翻新了。

继续往下走,走下来的这段古街,非常美。



古街巷交错纵横,曲径通幽。

断井颓垣,更有味道。

走出村子,尽头有一个“千年古街”的出入口。
从这里就可以出去了,而上山时的入口就在这不远处。

云明山的游览,比之前了解到的好很多,游线很清晰,沿途都有明显路标,此外并无过多人工痕迹,整体上保持了比较原始自然的景色,尤其古藤园、云明红叶、天街、盆景园,景色很美。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