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泰山1.红门经石峪壶天阁中天门

(2017-11-18 12:54:58)
标签:

泰山红门登山

泰山中天门

泰山经石峪

泰山斗母宫

    下了一夜雨,本以为会对登山有些许影响,不过事实证明,小雨中的泰山景色更漂亮。

    一早就来到红门登山口,这里是泰山中路的登山起点。从红门开始6600级石阶直上岱顶。小雨停了,地面有些湿滑。

泰山1.红门经石峪壶天阁中天门

 

    踏上台阶,接连有三座石坊,依次是:一天门、孔子登临处、天阶。

    一天门坊建于明代,参政龙光题额,清康熙五十六年(公元1717年)重建,巡抚都察院李树德题额“一天门”。两侧有明代人题“天下奇观”及“盘路起工处”大字碑。
泰山1.红门经石峪壶天阁中天门

 

    孔子登临处,位于一天门北,为四柱三门式跨道石坊,古藤掩映,典雅端庄,明嘉靖三十九年 (1560)始建。
泰山1.红门经石峪壶天阁中天门

 

泰山1.红门经石峪壶天阁中天门

    石坊两侧分立两碑,东为明嘉靖间济南府同知翟涛题“登高必自”,西为巡抚山东监察御史李复初题“第一山”。

泰山1.红门经石峪壶天阁中天门


北侧为两柱单门的“天阶”坊。
泰山1.红门经石峪壶天阁中天门

 

    红门宫。
泰山1.红门经石峪壶天阁中天门

泰山1.红门经石峪壶天阁中天门

 

    接着来到万仙楼,右侧有售票处,全票120元,带邮资的门票125元。学生、老人、教师等人群都有优惠。
泰山1.红门经石峪壶天阁中天门

 

    开始了漫长的登山路。
泰山1.红门经石峪壶天阁中天门

 

    左侧渐渐出现石刻,对此处“虫二”印象很深。这是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济南名士刘廷桂题镌的。此石刻一直让人感觉生涩费解,1961年郭沫若登山破解为“风月无边”。

泰山1.红门经石峪壶天阁中天门

    接下来的大段路都是行走在密林中,两旁无甚精致。

    斗母宫石坊。
泰山1.红门经石峪壶天阁中天门

 

    斗母元君,简称斗母,也叫斗姥,是道教崇拜的女神。
泰山1.红门经石峪壶天阁中天门

 

    另一侧有卧龙槐伸出枝干。
泰山1.红门经石峪壶天阁中天门

 

    斗母宫前方是三官庙,庙中奉祀民间信仰的三元大帝上元天官、中元地官、下元水官。

    山门前的台阶很高,并出现明显的转弯。
泰山1.红门经石峪壶天阁中天门

 

    登临到台阶高处,眼前出现“经石峪”石坊。
泰山1.红门经石峪壶天阁中天门
   

    但经石峪并不在主路上,盘道右侧有一条窄一点的石阶路,由此向前,台阶时上时下,但基本上较平坦。
泰山1.红门经石峪壶天阁中天门

 

    走几分钟,看到一处小亭,额“高山流水”,又额“源头活水”,柱联:“天门倒泻一帘雨,梵石灵呵千载文。”
泰山1.红门经石峪壶天阁中天门

 
    旁边是经石峪的文保碑。
泰山1.红门经石峪壶天阁中天门
 
    再前面就是经石峪。据记载这是北齐的《金刚经》石刻,距今已1400多年,当时刻有两千多字。字体是兼有楷书和篆书意味的隶书,大小不一。经刻现存1067个字,无年款和书刻者,学者多疑为北齐人所书。经刻结体宏阔自然,富于变化,书艺之高、字体之大、规模之巨,世所罕见。《书法津梁》称其为“大字鼻祖”,康有为誉之为“榜书第一”。由于时间久远,有些字很模糊了。
泰山1.红门经石峪壶天阁中天门
 
    这里环境特别幽静,另一侧有“高山流水”等多处刻字。
泰山1.红门经石峪壶天阁中天门

    感觉这里的石质和刻字的搭配非常漂亮。旁边还有一段断裂的石阶,不知能通向何方。
泰山1.红门经石峪壶天阁中天门
 
    返回主盘道,继续登山。前面是“水帘洞”,但只见石坊不见洞。前几年山师大教授杜贵晨研究称“《西游记》中花果山的原型是泰山”,其中证据之一就是明人王在晋《东巡登泰山记》云:“桥横水帘洞。”指出泰山水帘洞前有“小石桥”,与《西游记》所写水帘洞前有“铁板桥”建构颇为相合。
泰山1.红门经石峪壶天阁中天门
 
    碧霞灵应宫,东侧一只石龟,以前在这里拍过照的。
泰山1.红门经石峪壶天阁中天门
 
    天衢。
泰山1.红门经石峪壶天阁中天门
 
    总理奉安纪念碑,1929年为纪念孙中山灵柩移葬南京而建。
泰山1.红门经石峪壶天阁中天门
 
    柏洞,这里同样没有洞,是因为这一段路两侧都是郁郁葱葱的柏树,遮光蔽日,因而称“柏洞”。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张玢题“柏洞”二字刻于路东岩石上。
泰山1.红门经石峪壶天阁中天门
 
    前面一株枯树横在路面两侧形成一座天桥,为1987年暴雨中倒下的“四槐树”之一。
泰山1.红门经石峪壶天阁中天门
 
     四槐树相传为唐代鲁国公程咬金率众来泰山,中途休息所植。泰山1.红门经石峪壶天阁中天门
 
    前面台阶非常陡峭,高处是壶天阁。明嘉靖年间称升仙阁,乾隆十二年拓建改名壶天阁,取自道家以壶天为仙境之意,1979年重建阁楼。壶天阁跨盘道而建,为城门楼式。门洞上镶石匾额“壶天阁”,为乾隆皇帝登泰山时所题。
泰山1.红门经石峪壶天阁中天门

    跨过门楼,阁北有元君殿3间,内置元君铜像。走左侧继续登山。
泰山1.红门经石峪壶天阁中天门
 
    回马岭。
泰山1.红门经石峪壶天阁中天门
 
    药王殿,旁边有“峰回路转”石刻。
泰山1.红门经石峪壶天阁中天门
 
    步天桥。
泰山1.红门经石峪壶天阁中天门
 
    路面仍旧非常开阔,看不到尽头。
泰山1.红门经石峪壶天阁中天门
 
    再登上一段长长的台阶,终于来到中天门。此处相当于红门登山路的一半位置,海拔847米。中天门石坊建于清,为两柱单门式石坊。四周很多店铺。
泰山1.红门经石峪壶天阁中天门
 
    这块石头以前能躺着休息的,现在也围起来了。
泰山1.红门经石峪壶天阁中天门
 
    在此远望南天门。
泰山1.红门经石峪壶天阁中天门

泰山1.红门经石峪壶天阁中天门
 
    至此大约用了两个小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