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环山路过来的方向走,找到了去五贤祠和三阳观的路口。
路上很清静,没遇到几个人,走得也很悠闲。

出现登山台阶,五贤祠很近,上去台阶就是。

没有开放,里面是有人居住的。
更喜欢旁边的洗心亭,记得上学时吴禾老师带我们来过,她还讲述了背景故事,不过当时没怎么认真听。
洗心亭为清嘉庆二年(1797年)泰安知府金棨重修五贤祠时创建,为一座四角攒尖方亭,取读书可洗心之意而名“洗心亭”。上有清人贾培荣题联:真山水不须图画,大圣贤皆自奋兴。洗心亭曾为泰山“宋初三先生”读书、研习学问的地方。
亭内额版上有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将军于1932年题刻:你忘了没有?东三省被日本人侵占去,有硬骨头的人应当去拼命夺回来。




亭北侧有“胡安定公投书处”。传当年胡瑗千里访学至此,卧石攻读,十年不归,见家书有“平安”二字,不予展读即弃涧内,故名“投书涧”。明万历六年(1578年),钦差巡抚赵贤在此题碣“胡安定公投书处”。
离开五贤祠,继续登山,记得到达三阳观这条路挺长的。

差不多20分钟的行程,到达三阳观。山门东侧有“救苦台”摩崖石刻。山门为歇山顶单拱券石门。进山门后有一照壁。我只记得里面有段很高很陡峭的台阶。

三阳观始建于明,依山而建,为三进院落。前院由山门、影墙、配房组成。中院有混元阁和配房。后院有正殿三间,冯玉祥先生曾在此筑读书。

绕过影墙,有几株大树。

有人住居,看管这里。

一进院落到二进院落有26个台阶。
二进院落有三官殿及二层建筑混元阁,在混元阁一层为真武殿。院中有碑刻10块。
从门洞通往后院。
回望门洞。
记忆中的石阶重现眼前。

天仙圣母殿,内供泰山碧霞元君、送子娘娘、眼光奶奶。东西两侧塑有青龙、白虎护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