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恨水故居,位于潜山县余井镇黄岭村长春水库下,是张恨水青少年生活、读书和写作的地方。其祖建于清末,原有瓦房4间,院落一座,张恨水11、12岁时在此住过两年。以后又分别于17岁、22岁时,以及抗日战争时期,几度来故居读书、写作。18岁那年,张恨水在黄土书屋里创作了他第一部小说《青衫泪》,后来写作时常用“我亦潜山人”、“天柱山下人”等笔名。在成名作《啼笑因缘》序中还特意落款“潜山张恨水”。屋中原有张恨水用过的赣州广漆桌子1张,瓷花瓶、瓷缸、瓷钵各1件,现收藏于县城张恨水陈列馆。现黄土书屋仅剩一段鹅卵石砌成的围墙。
 
   
网上“张恨水故居”图片。

   
回到潜山县城,乘2路车到了余井镇,问路后等车,又坐上去岭头的车。不过售票员也不知道张恨水故居所在的黄岭村在哪里。我只得在岭头村下车,接着西行,一路人烟稀少。
 
   
又问了路,折腾了很长时间,才找到黄岭村。不过村子很大,还向一个老奶奶问路,她很热情,说她家也姓张,还让我去她家喝水,只是她的方言我也没听明白。一路上都是问路,沿着一条宽阔的公路向前,终于看到了前面的长春水库。

   
,路旁有很大的“张恨水故居”介绍牌。



   
,对面坡上有几栋房子,感觉水塘上方的房子很像之前在图片里看到的样子,只是居然是现代门和玻璃窗,院子前方还有一处在建的地基墙,果然如网上所说,是要拆掉重建了。


   
沿公路返回,在一处学校旁的施工处问路,得知这条公路就能到岭头。看来果然是下车的地方错了,不然会近很多。问那人刚才的张恨水故居,他说那个不是。我心有不甘,又决心返回。回到黄岭村,问了旁边商店前的几个人,有个男孩说只剩一段围墙了,还跑过去指给我看。原址上建的就是那段地基墙,看来我也不算找错了地方。
   
在这里还不小心摔坏了相机的UV镜,真够倒霉的。了解了张恨水在家乡的足迹,也没遗憾了。安庆还有一处,以后再去看,这次的旅行宣告结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