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鹰之路、山妖之路、川藏公路、雅西高速

标签:
杂谈 |
挪威有"峡湾国家"之称,挪威峡湾被评选为世界最佳旅游目的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在每年来自游览者的评比和推荐中,挪威峡湾都位居自然旅游圣地之首。今年7月,我也曾慕名而去。在挪威盖郎厄尔峡湾(Geirangerfjord),从山鹰之路(Ørnevegen)盘旋爬上达尔斯尼巴(Dalsnibba)观景台,达尔斯尼巴(Dalsnibba)山是盖朗厄尔峡湾深处的一座山峰,海拔1500米,不及中国泰山高。放眼远眺,冰川仿佛近在咫尺,被四周青山环绕的盖朗厄尔峡湾村神秘幽静,犹如世外桃源。高处俯瞰的峡湾,与船上看到的风景大不一样,真是远近高低各不同。
观赏峡湾美景后,沿山妖之路(Trollstigen)南下,前往悠闲的利勒哈默尔(Lillehammer)小镇住宿。
山妖(Troll)是挪威人喜爱的吉祥物,这个被称为精灵的神话故事中的主角,长着长长的鼻子、招风大耳朵,蓬乱的头发,不修边幅的五短身材,嬉笑古怪的面容,是一个面恶而心善的精灵,在挪威的许多地方,到处都是它们的身影,山妖与峡湾,成为挪威标志性的东西。
山鹰之路是一条从盖朗厄尔峡湾底部沿着850多米的高山一直上升到山顶的曲折之路,有11个“之”字形急弯。山妖之路也有11个“之”字形弯道,沿着仅可一辆车通行的狭窄公路蜿蜒而下,司机见前方有车过来,都会主动靠边避让,边上尽是陡峭的悬崖,沿途山上光秃秃的,很荒凉。山鹰之路和山妖之路是挪威长106公里的63号公路的一部分,是挪威极力推荐的最有名的景观公路,游客很多,中国人不少,经过之时,使我想起我国的川藏公路和雅西高速公路。
川藏公路是川康公路和康藏公路的合称。川康公路建于20世纪30年代,是成都通往当时的西康省省会雅安的省际公路,雅安至拉萨的康藏公路于1951年开始修建,西康撤省后两条路并称川藏公路,东起成都,西至拉萨,分北线和南线,北线长2412公里,南线长2146公里,南线为318国道的一部分。
318国道东起上海人民广场,终点为西藏友谊桥(尼泊尔边境),全长5476公里,其中成都到拉萨段为川藏公路南线,长2146公里。川藏南线它就像一个巨大的天梯,
特别是,在邦达至八宿路段,弯多坡陡,有怒江七十二拐。川藏公路在这里呈“之”字型盘旋,因山势所限,这段公路只能在山间连续集中往返折回,拐180°的回头弯,又急又陡,弯弯拐拐,像一条巨龙一样从山脚到山头没完没了地蜿蜒盘旋,而脚下就是湍急奔腾的怒江。这段山路究竟有多少道拐弯谁也数不清,有说72道拐,有说99道拐,有说108道拐,从山下的2700米的怒江峡谷到4658米的业拉山口,公路一下陡升了2000米,再盘旋下降,长约12公里。怒江峡谷是世界第二大峡谷,一个怒字,已知吉凶难料,何况还要翻越近5000米的高山。因此怒江七十二拐有“死亡之路”的恶名。



雅西高速公路(雅安至西昌)于2007年开工建设,2012年全线通车。它是京昆高速公路(北京至昆明)的组成部分,起于雅安市对岩镇,经荥经、汉源、石棉,止于凉山州冕宁县泸沽镇,双向四车道,路基宽24.5米,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全长240公里,总投资约206亿元。
雅西高速公路由四川盆地边缘向横断山区高地爬升,沿南丝绸之路穿越我国大西南地质灾害频发的深山峡谷地区,地形条件极其险峻,地质结构极其复杂,气候条件极为多变,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建设条件极其艰苦,被公认为是全世界自然环境最恶劣、工程难度最大、科技含量最高的山区高速公路。

雅西高速公路跨越青衣江、大渡河、安宁河等水系和12条地震断裂带,整条高速公路线展布在山峦重叠、地势险恶的崇山峻岭之间,没有什么平地,基本都是坡道,连续坡道最长达51公里。全程海拔高度起伏极大,最低为630米,最高为2440米,每向前延伸一公里,平均海拔高度就将上升7.5米,从空中划出一条240多公里的壮美弧线,云谲波诡,险难雄奇,就像通往天堂的天路,被称作群山深处的“天梯高速”,“云端上的高速公路”。
自古皆称蜀道难,行走川西如登天。两千多年前,汉帝国仅凭借人力在我国西南群山中打通了南方丝绸之路。今天,人类文明产生的力量又在这段路上,完成了震惊世界的伟大创举,实现了云端里的逆天工程,创造了许多奇迹。如:腊八斤特大桥是目前世界同类型最高桥墩;干海子和铁寨子双螺旋隧道为国际首创双螺旋小半径曲线型隧道;干海子特大桥在公路建设史上首创钢管桁架连续梁轻型桥梁结构,等等。
腊八斤特大桥全长1140米,10号桥墩高182.5米,是目前世界同类型最高桥墩,加上基座和桥面部分,整体高度达到230米,桥面最高处到地面最大高差250米,超过70层楼高。站在10号墩的基座旁抬头仰望,钢管混凝土组合桥墩仿佛在不断延伸,若不是桥面的阻拦,桥墩似乎可以直插天际。云雾中的大桥若隐若现,气势恢宏,桥上的汽车如同在高空中飞驰,如梦如幻,蔚为壮观。
大相岭泥巴山隧道长10公里,穿越15条大断层,自然地理条极其恶劣,最大埋深1650米,是世界第一深埋隧道。原泥巴山路段以“山高路险弯道多”闻名于世,在道路通行正常的情况下翻越泥巴山一般需要3个小时,若遇路滑,则需要6、7个小时才能过山。冬季的泥巴山不仅是冰雪路面,而且能见度极低,更是让人望而却步。现在天堑变通途,仅需10分钟就能跨越以往几个小时的路程。
干海子和铁寨子双螺旋隧道,为双螺旋小半径曲线型隧道,是雅西高速最难的工程,攻坚破难,国际首创,堪称世界高速公路建设史上的奇迹。其造价全线最高,约为1.1亿元/公里。隧道穿山盘旋,螺旋展线,在云雾涌动的拖乌山肚子里转了两个圈,如一条盘旋山间的巨龙,时而在半空盘山绕行,时而钻入山里不见踪迹,实现了在4公里的“V”形峡谷范围内连续爬升450米,克服了12.35公里距离海拔高差达713米的难题。
从道路工程专业角度看,公路爬山的方式不外乎就是展线。巧妙的螺旋展线设计,绕避了高危复杂地质带,增加了坡长却减缓了坡度,车行无强烈的上坡爬升感,就和从地下车库绕行出车库一样,既爬得高,又跑得快,还保证安全。
双螺旋隧道在地面的投影就是两个圆圈。开车进入隧道,不是直行,而是一路往左转圈,在不知不觉中向上爬升。第一个螺旋干海子隧道,进口海拔1889米,第二个螺旋铁寨子1号隧道,出口海拔2215.79米,海拔高差326.79米。这段路程总长约10公里,开车钻进干海子隧道,在拖乌山肚子里绕了两圈,最后从铁寨子1号隧道出来,全程不到10分钟便轻松爬升了326.79米高,相当于爬了108层楼。汽车10分钟时间10公里路程上升300米高度!
干海子特大桥位于双螺旋隧道之间,海拔2500米,桥总长1811米。干海子特大桥在技术上的创新,实现了四项世界第一:
是世界上第一座全钢管混凝土桁架梁桥。在公路建设史上首创了钢管桁架连续梁轻型桥梁结构,桥梁路基以上部分既有钢管,又有混凝土,开创了柔性桥梁的先河,是适合高地震烈度山区复杂地形的桥梁型式。
是世界上第一座最高的钢管混凝土格构桥墩、组合桥墩、混合桥桥墩。格构桥墩是路基以上部分基本上都是钢管组合而成的桥墩;组合桥墩是路基以上部分既有钢管、又有混凝土的桥墩;而混合桥桥墩则是含前两者的桥墩。最高桥墩高达107米,桥基以下的基础平均有40多米深。桥墩采用了独特的空管设计,大桥可以抵抗9级烈度的地震。所谓9度,就是建筑物普遍破坏,房屋大多数破坏少数倾倒,烟囱崩塌,铁轨弯曲。
此外,单联连续梁最长(1044.7米)的连续结构和大桥的主体结构全面采用钢纤维钢管混凝土都在国际桥梁建设史上首开先例。
干海子特大桥红色的桥梁高高地悬在半空之中,环山而走,映在蓝天白云之上,宛如一道彩虹,颇有“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之概。
瀑布沟库区桥梁群,是世界上最壮观的库区桥梁群,路段长22公里,其中桥梁16座长14公里,桥梁占路段总长的63%;3座跨越大渡河的特大桥,桥型各异,与湖水相映成画,在悬崖绝壁间3次飞跨大渡河。
雅西高速,穿山跨水,云端盘旋,雄伟壮观。行驶在雅西高速上,有一种云中漫步的感觉,仿佛骑在一条巨龙上穿越险山峻岭、深涧峡谷。雅西高速路况复杂,桥隧相连,弯弯相连,全线240公里路程中,除了末端在安宁河平原的一段外,其余几乎全是由弯道组成,“S”型弯道和超长坡道连续不断,还有季节性冰冻积雪、浓雾、强暴雨等不良气候,所以,为了确保安全,车行限速极其严格。
雅西高速由北向南穿越横断山脉,沿途风光迤逦,处处皆景,美不胜收,有原始森林风貌,有大渡河峡谷景观,有高原风光,有高山湖泊、高山草甸、高山湿地美景,有月城奇观,有彝族风情,等等。阳春三月,沿途李花、桃花、杏花、樱花、梨花次第盛开,争奇斗艳,连阡接陌,一片花的海洋,汽车行驶在花海之上,那种铺天盖地的恢宏气势,令人叹为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