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朱庆澜

(2023-09-25 09:03:13)
标签:

历史

朱庆澜 - 浙江山阴人



"九·一八"事变后,联络各界人士,组织辽吉黑热民众抗日后援会,自任会长,积极募款支持东北义勇军。次年,日军进攻上海,又向国内外募捐,并承担宣传、医疗、运输等工作,支持十九路军抗日。


民国225月,冯玉祥吉鸿昌等在张家口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即送去银元10万,以充军饷。

抗战以后,在陕西创立黄龙山垦区,收容难民达5万余人。

生前关心桑梓,出资创办渔后小学,招收本村儿童免费入学,并为家乡修路,福泽乡里。

民国301月,积劳成疾,卒于西安灾童教养院。西安各界公葬于长安县杜曲乡东韦村,冯玉祥为之作碑文。

法门寺

1937年,朱庆澜来到法门寺,眼前一片凄凉情景。自清初顺治年间法门寺修葺后,到上世纪初三百年间,法门寺已经破旧不堪。"朱庆澜为重修法门寺开展广泛的义赈活动,朱庆澜在救助灾民、收养灾童的繁重行程中募捐经费,1937年重修法门寺真身宝塔工程正式动工,这是1609法门寺塔建成后330年第一次大规模整修。除真身宝塔之外,修缮工程还兼及法门寺大殿、山门、道路等项,为了妥善安全保管文物,朱庆澜专门成立了文物保管委员会,制定了极其严格的制度,以便相互监督和制约。朱庆澜组织力量,先后从塔上清理出68尊明代铜佛造像和一些石刻佛像,在对这些佛像进行了称重、量高、背文、标志等等之后,均进行了造册登记。修塔人员还相继发现了红白珊瑚宝石、琥珀红玛瑙水晶珠、珍珠、骨圆珠和铜莲座、铜宝塔等极为名贵的宝物。面对诸多宝物,朱庆澜的处理策略是"原塔封存",避免了散失和被盗的可能。同时,在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将"塔体倾斜,下层已多剥落,中多裂缝,全体雕残"法门寺塔修复一新,并使塔下唐代地宫秘密保存,不被人知,未曾扰动。

1987法门寺地宫考古发掘,发现唐代佛像装于铁皮盒中,盒右方竖刻"子桥委员长救济灾童纪念",左方竖刻"武威童幼所长方炎率四百十三名灾童敬献"字样。

据当事人回忆,维修时曾见塔下有井,井下有物,依朱庆澜指示,原样修砌,妥加存藏。

此即后来震惊中外的法门寺唐代地宫、四枚佛祖释迦牟尼真身指骨舍利(一枚灵骨,三枚影骨),这是目前世界仅存的佛指舍利大唐王朝数千件供佛珍宝的现世,其中唐皇室和内库供奉的一百二十一件()金银器,首次发现的唐皇室秘色瓷系列,为我国陶瓷考古最重要的收获;来自古罗马等地的琉璃器群,是世界琉璃器考古史上空前的重大发现;上千件荟萃唐代丝织工艺的丝()织物,其中包括武则天等唐皇帝后金丝绣裙、服饰等均是稀世珍宝;四百多金丝绣裙、服饰等均是稀世珍宝;四百多件珠玉宝石及数百件漆木器,还有水晶()棺椁及代表法身佛大日如来、释迦佛最高权威的大锡杖等,都为绝代珍器。

这些奇珍异宝数量之多、品类之繁、等级之高、保存之完好是极为罕见的。经专家鉴定,国宝级文物27(40),一级文物80(99),为全省之最;国宝级文物,一级文物占有比例为全国之最。

之所以能完整是否朱庆澜的修葺保护密不可分。朱庆澜还同时修复了法门寺内铜佛殿、钟鼓楼和大雄宝殿,从河南请来高僧良卿法师,使寺院得以完整过渡到全国解放。

2007516日旅游到位于西安与宝鸡之间的扶风县的法门寺,亲睹国宝级文物不能不说是托朱庆澜之福啊。

朱庆澜在法门寺历史文化保护进程中是当代不可多得一位先驱。

生平轶事


1917年,朱庆澜任广东省省长,拥护中山先生护法,将省长亲军30营兵力交给孙中山先生,成立粤军,成为广州军政府基本军事力量。不久,朱庆澜离广东省长任,只身离粤。

1923年,朱庆澜任中东铁路护路军总司令兼东省特别区行政长官"九一八"事变后,朱庆澜组织"辽吉黑民众后援会",以会长名义募集十余万银元援助冯玉祥察哈尔抗日同盟军与日寇血战七昼夜,收复多伦四县。在长城喜峰口抗战中,朱庆澜亲自组织第一批物资运往前线,使宋哲元部队痛歼日军,敌寇丧胆,日军自认"遭受六十年来未有之侮辱"

1925年后,朱庆澜脱离政坛,全力从事社会慈善和救济事业。

1923年,朱庆澜发起"俄国灾荒赈济会",集粮数百车过境救助俄国灾民;1927年山东大旱,朱庆澜组织"华北慈善联合会"并联合北平、天津等地募捐款项,援粮18万担,救济冀、鲁、豫三省及天津灾民百万余人;1928年,朱庆澜担任了"孝惠学社"委员长。孝惠学社设立在府右街"壮学庐"。其全名是"孝惠学社义赈委员会",由民间慈善家唐锡晋长子唐宗愈创办。


1938年,华北、东北因日寇大举侵略,灾民大量流入陕西,朱庆澜亲自主持创办了著名的黄龙山垦区,以垦代赈,安置灾民五万人,垦田23万亩。朱庆澜众多赈灾慈善事业,堪称近代中国赈灾史上一座丰碑,受到人民的称颂。

在近代文化文物保护方面,朱庆澜功绩卓著。他走到那里,保护修复到那里。北至黑龙江、哈尔滨有他修建的极乐寺;南到上海,有他保护的静安古寺。陕西塔寺林立,古迹遍布,朱庆澜在保护和修葺文物古建筑方面,身体力行,建树众多。

1930年起,在朱庆澜主持下,"历修华严初祖、四祖塔,兴教寺玄奘窥基圆测诸师塔,并重修大雁塔,而大兴善寺青龙寺、千福寺及泾阳大寺、岐山太平寺、扶风龙光寺等,相继重修。"


朱庆澜先生淡泊名利,胸怀宽广,爱人救人,在同时代人民中佳话广为流传。他在陕西十余年间,拯救灾民,兴办教育,保护文物古迹,拓荒垦植,奔走呼号,终因积劳成疾,咯血不治,于1941年病逝,葬于终南山东韦村,长眠于三秦大地,终年67岁。

高山仰止,缅怀朱庆澜先生,请诗人们为朱庆澜先生写一首诗。


人物评价

冯玉祥:朱子桥,老将军,我民国,大伟人,一生最清廉,行兼智仁勇。只知有国,不知有身,公而忘私,识远器深,宽厚为怀。勤劳诚恳。四川、广东、东三省,所到之处留美名。……大仁大义,一片慈心,全国人民记在心中。

程潜:千万一时尽,家无升米私。勤惠本天性,私谥复何疑?此老真倔强,致身惟利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