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亲子育儿照书养经验矛盾结合微笑的贝贝妈 |
在“南山奶粉智慧妈妈标准大讨论”中有这样的一个话题,“孩子照书养行吗” 对此,谈谈我自己的想法并和诸位妈妈共同探讨。
不可否认,现在的年轻父母,尤其是生活在城市中的年轻的爸爸妈妈,整体素质和文化水平都非常高,因为工作和生活的关系,要宝宝的时间都比较晚,对于自己的宝宝都非常在意,因此从整个怀孕期间到孩子出生直至长大,都会买各种版本、各种阶段的育儿书来学习,宝宝成长的过程,也是父母不断学习的过程。
对于宝宝的“照书养”,我觉得有利有弊:
初为人父人母,年轻的爸爸妈妈都会手忙脚乱的,如果双方的老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不能过来照顾并加以指导,可想而知,年轻的爸爸妈妈在养育宝宝的过程中遇到问题的时候是多么的无助,这时候书本,网络等渠道成了年轻爸爸妈妈育儿知识的重要来源,因此,“照书养”在很大程度上对于年轻的爸爸妈妈起到了指导的作用,同时也让年轻的爸爸妈妈们从“外行”到“内行”,不断积累育儿经验。
但是,“照书养”有时候会让年轻的父母变得教条,有时候宝宝的一点小问题,也会变得很紧张;有时候甚至还会和老一辈的经验发生冲突,严重的会引起家庭内部矛盾。老一辈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有时候还会抱怨年轻的父母“穷讲究”,养育宝宝“太复杂”,要把宝宝培育成“温室里的花儿”,认为这样的孩子将来适应外界以及社会的能力会相对弱些。因此主张,养育孩子就要顺其自然,不能过分依赖书本。
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告诉我们读书时应该加以分析,不能盲目地迷信书本,应当辨证地去看问题。在养育宝宝的问题上,也是如此。宝宝们因为个体差异,生活环境差异以及家庭经济条件等等的不同,使在宝宝成长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不同,或者即使是同样的问题,解决的方法也会有差异。如果强行把书本上的方法照搬到孩子身上,有可能会适得其反。
因此,将书本上的育儿知识,与老一辈的经验积累相结合,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因材施教才是可取得办法。
我女儿现在已经1岁了,因为我们双方的父母都不能在我们身边一起陪伴宝宝成长,因此,可以说我的育儿知识大部分是来自书籍和网络,还有很多妈妈互相交流而来。“照书养”确实帮我了很大的忙,但是在遇到宝宝生病的问题上,除了向书本学习,听医生的建议以外,我也会通过电话向自己的妈妈求助,妈妈的话总让我很安心,很踏实,而不会手忙脚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