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开演前,随手拿起《哗变》的演出介绍,第一句话就勾起我无限的回忆,“导演的话:重排《哗变》感慨颇多,21年前首次排演的情景不时浮现眼前,往事如烟。”21年,真的是21年,我依稀记得21年前,我也是在人艺剧场曾经欣赏过这部戏,当时是“发小”依旺邀请我来看的,18岁的我只是记住了朱旭老爷子饰演的魁格舰长和任宝贤饰演的格林渥精彩的对白,但对其中深刻的理解是这次好好补上的,这也是我21年后带妻子来欣赏这部话剧的重要原因。
话剧《哗变》由美国作家赫尔曼.沃克根据自己创作的小说《凯恩号哗变记》改编而成。作者曾于1940至1946年在美国海军太平洋驱逐扫雷舰上服役,他的小说《凯恩号哗变记》就是在那些年酝酿而成的。1951年这部作品出版,翌年后荣获普利策奖。也许这些并不能让你渴望去欣赏它,那么我可以告诉你,这部戏完全是靠语言的魅力吸引观众,只能用“炫目的台词”来形容那些大段的思维缜密的话语,脑子慢点的恐怕会跟不上思路,所以21年了才能找到象吴刚(潜伏中饰陆处长)和冯远征这样的台柱子来重排这部戏。
也许是18岁的我不谙世事,那时真是没有领会《哗变》的深意,21年的岁月让我在生活中找到了剧中每个角色的生活对照版,难道我们没有见到过那些“类偏狂”一样的领导吗?他们很在意自己的权威,为了维护它,会用各种偏执的手段对待小事,让身边的人被“折磨”的精神崩溃!就象魁格舰长的草莓事件、电影事件等等,但是你能保证你不会象魁格舰长一样保护自己的势力范围吗?也许就是方法不一样而已;另外象副舰长马瑞克那样“有胆有识”年轻人,你会又爱又恨,爱是因为你也曾经年轻,意气用事过,喜欢这个曾经的“你自己”,同时你又恨他的无知和鲁莽,人际关系难道可以那么简单的处理吗?想想明朝的于谦,危急关头,挺身而出,保住了明朝江山,但确得罪了明英宗。想必这位年轻的副舰长是没有读过明史的,都是年轻惹得祸啊!基弗这个人在身边是不多的,因为这需要智慧和丧失良心两者兼备,当然如果你碰到这样的人就算你倒霉了,因为无论你是他的领导还是他的同僚都会倒霉,领导被算计而同僚则必然被利用和嫁祸,所以如果发现还是赶紧离这些人远远的,省的得引火烧身。《哗变》是一台非常好的话剧,所谓的好并不仅限于精彩的文笔,而在于每一个观众内心对剧情的共鸣,艺术是源于生活的,它对生活的提炼让我们更清醒的认识它的本质,这个认识是帮助我们熟练驾驭生活的技巧,同时不再“雾里看花”。
21年的时空跨度,我感觉《哗变》更好看了,一方面是演员精彩的演绎,另一方面我也从一个年轻人“哗变”为一个不年轻的人,自己都很难说这种哗变是好还是不好,就象赢了官司的马瑞克被骂得狗血喷头一样。
但真正让我高兴的是我具备了欣赏《哗变》的能力,希望有更多朋友的欣赏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