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来没用96厘米的高度来打量这个世界。
偶尔有一天发现,我蹲下来的身高和四季边边高。于是第一次我仰视这个世界。橱柜、餐桌,变成了庞然大物,吊灯、天花板显得那么遥远,而瘦弱的姥姥化身为“高大”的巨人······
来到公园,蹲下来,我吃惊的发现,自己更加的渺小了。天空,是那么的遥远何处不可及,树木,也仿佛城堡一样高不可攀······
第一次,体会到孩子眼里的世界,无形中样样东西都被放大了N倍。在他们面前,充斥着大人晃来晃去的粗壮的腿,还有那张从半空中俯下来的脸。座椅板凳的腿好像树林一样阻挡着他们的视线。只有顺着这些大人和家具的腿们,一直向上仰望,仰望,才能感觉到一丝畅快和自由,才能看见属于自己的那一小方蔚蓝。他们听到的声音都是从脑袋顶上传来的,即使是最温柔的妈妈的眼睛,也是很少和他们的视线在一条水平线上的。
我不知道小小的四季心里对这个世界是否充满敬畏和防备,我只知道,如果我站在一群都比我高的人中间,无形中我就觉得自己的腰板挺不直了,也不那么自信满满了,我的眼睛低垂下来了,默默的看着自己的影子。
孩童眼里的这个世界,原来并非我想象的那般可爱可亲鸟语花香。更多时候当我们在余晖里的林间路上高谈阔论着工作电影菜价的时候,站在我们影子里的他,只能无聊的踢着小石子或拣树叶;当我们高高在上偎在宽大的沙发里肆意折磨着电视遥控器的时候,在光怪陆离的画面前,他只能坐在那里闷闷的摆弄着自己的玩具和画笔······
所以,他们小小的心灵经常被孤单和无聊这样的词汇包围,他们的世界,总是充满成人无法想象的危险和挑战。
那么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孩子总会哭泣、吵闹,那种发自内心的无助和困惑,是需要一个出口的。而我们总是想当然的以我们的视角和思维来思考问题。
而多少次孩子张开双臂要我们抱抱的时候,我们总是以“你已经长大了”或者“妈妈太累了”的借口拒绝孩子。其实,短短几秒钟的拥抱,简单而真诚的对视,就能给予孩子莫大的慰贴。
当然,正是这个充满挑战的世界,让孩子渴望成长。让他在一次次的受挫中,学会开动脑筋寻找捷径。比如当我看见四季踩在小板凳上努力去摸索开关的时候,我没有阻止和呵斥,我只是在一旁准备着时刻冲过去保护他,我只是在他成功开灯后洋洋得意的时候告诉他,晚上天黑的时候你可以开灯,现在是白天,所以小伙子你要把它再关上。
我们现在马上就能做并且最有效的,就是蹲下来和孩子说话。

看我怎么把你搞掂···

不知什么时候,小坏孩偷偷脱掉了一只袜子···

耶!成功···

妈妈的画外音:别动,先关上再给我下来···

唉,郁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