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唱腔学习的几点要求

分类: 有关戏曲 |
戏曲唱腔学习的几点要求
戏曲唱腔学习的几点要求
戏曲要发展,必须注重唱功,此话看起来老生常谈,但拿现在艺术学校戏曲表演的学生而言,很少看到曲不离口的情形,至于说把那种富有音乐性和表现力的戏曲唱段拿来反复揣摩、研究的人则更是少见了。一个优秀的剧目在人民群众中广为流传,首先是靠它那脍炙人口的唱段,而在戏曲历史上留下深远影响的演员,很多都是在唱功方面有所成就的,谁都知道戏曲的唱念做打,“唱”居首位,地方戏尤其注重唱腔的作用。因此,若要振兴戏曲艺术就必须要喜爱它、学习它、研究它,并不断的改进它,只有这样才能延续它的生命。
一、要掌握学习的规律
我们在课堂上学习唱段,主要是通过它来掌握唱腔内在的规律,如果是专业教师按章教学,学生则可以暗自留心总结,体会意图。比如相同板式,相同旋律中唱法的不同处理等等。有条件的学生可在课外读物中找一些参考,如CD、唱片、磁带等,也就是说,除了认真学习老师所教的唱段外,也可以常听一些戏曲行当、流派剧目的相同板式以及相同版式的唱腔、唱法,这样就可以避免以后再学相同版式时会走弯路。
一种方法是多听。要多听老师上示范课,用心体会老师的讲解,反复放听录音和直接观摩演出等等。这样的好处是:听多了渐渐耳熟能详,印象深刻,也就是对戏曲中讲的“熏”的方法,最后的确能熏会。比如我们经常听一首歌,有时会在别人唱的时候不知不觉中自己哼出来。但这种方法对于自然模仿能力稍差的学生而言,往往不准确,并且有很大的误差。按普通的规律来说,还是应该思想高度集中的去听,而不是让声音入耳后再做反应,在全段唱腔掌握后,要根据自己的难度有针对性的去克服。所以,我们学习戏曲唱腔的人,在听老师示唱或者听录音时,不要盲目的跟着哼唱,要用心体会,如果一边放录音,一边跟着哼唱,再用心琢磨,其效果就事半功倍了。另一种方法是多唱,可以找一些适合自己音域发挥的唱段.练习的过程中要注意气息的运用,喉头的位置,外在形体动作的协调,节奏的变化等.结合戏曲发声咬吐字的要求和收韵规律,努力做到音质纯净,音色明亮,字正腔圆.同时要特别注意情绪的表达,要了解唱段所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通过舞台表演把人物的喜怒哀乐准确的传达给观众.
二、要提高学习的技巧
练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锤炼和提高的过程,我们常说苦练加巧练,就是提倡在练习的过程中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学唱也如学文化一样,一定要坚持自练,包括课前预习和课后作业。如识谱的人在上课前就应该按照谱子把旋律熟悉一下,然后在听老师上课时,要注意的老师的发声、感情、韵味、咬吐字等不易在谱子上体现出来的东西。这样,上课的时间缩短了,收获反而增大。如果自练时没有老师辅导,即便是听录音也应尽快解决情绪和调式问题,然后按照老师所教的方法去练习。要知道听录音和听老师直接上课是各有优点的,听录音所表现出来的是演唱特色,大都属于表现,至于它表现手法究竟怎么样,最好要有人讲解。比如你听名家的唱段,觉得某些小腔,气与声、字、味的结合特别好,但具体怎样结合,名家就不能告诉你了,除非你耳音感觉特别好,模仿能力特别强,依葫芦画瓢学得惟妙惟肖。不然的话还是应该有老师科学的讲解和辅导比较有利。如果这两种方法能兼而用之,既听录音又有老师分析指导,那就太好了!
常言说:曲不离口。老师在教唱时,其形式大都是哼唱,哼唱的优点是:可以持久,形式方便,有空就哼,有空就练。由于轻声便于气息的控制,也就容易体现自己所认识到的要求。试想你如果放开来唱,即便你有饱满的激情,但你的嗓子能受得了吗?哼唱的另一好处是可以曲不离口,反复琢磨。哪句唱不好就专哼哪句,实践一多就一定会有体会。如果哼唱的功夫下得很深,不仅对所学唱段滚瓜烂熟,而且还能由此悟出许多理性的东西来,等到高声吊唱时,已是胸有成竹了。这样,思想负担也不会很大,只须注意控制大声与小声在音量上的不同,就可以轻松自然了,因此,既不会使拙劲,也不会把喉咙卡紧,以及由于思想负担过重而形成发声中的种种毛病,如果掌握了这些练习的方法,再通过不懈的努力,那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要重视戏曲声乐理论的学习
古代声乐理论《曲律》一书中早就告诉我们,唱戏时“初学者必先引发其声响,次而辩其字面,又次理正其腔调,不可混杂强记以乱其规格”。总结出这句话,古人肯定也碰了不少钉子,经过了反复实践才体会出来的,学习唱腔的人如果不学习理论,不研究理论,自身又怎能很快的提高?又怎能达到唱腔的要求呢?别人也许经过几十年的实践才得出了一个定律或结论,写成一本书,而我们读一本书能花多长时间?多看几本书,就等于把许多的经验吸收进来,可想看不看书,学不学理论,其差别何其大矣!
在戏曲教学中学生们往往不注重理论的学习,不能正确理解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总认为学会一段唱腔就可以了。要知道再好的实践经验,如果不进行归纳总结,不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就不能得到质的飞跃。做为一名学生,也应当尊重对理论的学习,不要满足于简单的模仿,更不要单靠感觉。我们学习理论,既可以学习先人现成的理论,又可以通过实践不断的总结经验,你要从不同的声音效果中,找到一点原因,摸索出一点共同规律,比如,为什么声音好的人,舌头总是放平凹下去的?又如演唱时声音圆润、悦耳的人,为什么要把下巴放松?有了这样的认识,你就不会盲目的练习了。
总之,在学习中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要动脑筋寻找并按照科学的方法去练习。专业学员中不乏热爱事业,刻苦钻研之人,不少有才华的学生,由于嗓音条件的关系,弃文习武,有的干脆改行,其原因都是不注重唱功,不重视科学的方法,而有一些人在校时,得不到老师的喜爱或被认为没有艺术天赋,学习及演出的机会少,但他一发狠劲,一下苦功,就会在毕业后,在新的环境中爆发冷门,后来居上。戏曲界常说:“老师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只有状元徒弟,没有状元师父”。都说的是老师是启发引导作用,通过言传身教,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要还是靠个人刻苦钻研,勤学苦练。因此,要想学有所成,就必须开动脑筋,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善于分析总结,找到学习的方法,努力提高自己的演唱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得到自己所喜爱的戏曲艺术的真谛!
前一篇:昨 天
后一篇:2013年07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