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年级组评价 促进团队和谐发展
(2011-03-13 14:22:46)
标签:
宋体评价进行年级组常规工作杂谈 |
分类: 教育教学 |
实行年级组考核评价
育人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教师又是通过团队的集体力量教育人的,因而,把老师们根据年级或学科划分为组,以年级组为单位评价教师,因为年级组团队以其快速响应和凝聚集体智慧能力以及其他一些个人无法比拟的优点,成为学校颇受欢迎的极为普遍的一种教科研组织形式,如何让教师在年级组团队中互相合作,发挥个人专长及工作潜能,充分发挥年级组团队的精神与力量;如何对年级组团队的绩效进行科学的测评;如何为年级组团队建立客观、简易的绩效评价指标,从而引领教师群体向学校发展的方向努力呢,笔者认为,应努力做到公正、公平、公开, “公正”即根据学校发展的引领方向制定方案,忌个人好恶,这一点是评价的灵魂;“公平”即方案操作不以某些人的意志操控,忌长官意志,这一点是评价的关键;“公开”即过程透明,忌暗箱操作,这一点是评价能否促进学校发展的基础。笔者从如下几个方面具体谈谈粗浅的点滴做法,以期抛砖引玉。
一、制定评价系列,正确引领
评价是为了引领,公正的评价能促进教师队伍的不断优化和学校的不断发展,落实“制度管人、活动育人”的学校管理策略,但是评价方案不能千人一面,而要有很强的个性化和校本特点,因为每个学校的发展既有共性,又有个性,但无论如何都是从学校发展的引领方向入手,制定评价系列。
1、关注常规工作过程。确定常规工作系列,包括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培优扶困、教研活动、学生满意度,家长满意度。
2、关注教师专业提升。确定专业素质提升系列,包括学期开展的教师各项专业基本功比赛活动,根据学校工作计划而定具体细目,本项体现很强的学校个性化。
3、关注教师工作业绩。一是学生成长,即学习成绩及各项比赛成绩;二是自身成功,即教师参加各项比赛及在教育实践中有思考的文字结晶。
4、关注教师职业操守。从“主人翁态度、合作精神、守规意识、热爱学生”等方面进行教师职业道德综合评价。
5、关注法制、政教等活动,实行加分系列。
二、操作评价过程,达到公平
1、常规工作系列。实行自评、组评、处评、校评。在自评中反思教育教学行为;组评为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评,根据每月不同的检查要点进行评价,教导处每月都从不同的角度对备课、作业、课堂教学、培优扶困等制定检查要点,以点代面,多点结合,简明易行;处评即教导处评价,校评即校长评价,均按照评价规则。多方位、全员参与,及时公示检查结果和评价结果,达到及时纠正常规工作中的问题,提高工作质量。
2、教师专业素质提升系列。学校在教师岗位培训中开展一系列活动,体现活动育人的原则。研究课,由全组教师参与评价;专业基本工比赛,由外请评委评价;论文评比由全组教师阅读评价、再经过公示及网上搜索,杜绝网抄,最后得出评价结果。
3、教师工作业绩方面的评价。
对教师实施评价中坚持评价主体多元,实施全面评价,力争做到“全员、全程、全面”,即每位教师进行自评的同时进行他评;对教师工作的全过程进行持续和周期性的评价;每学期对教师的师 德、业务水平、教育科研、反思案例、课堂教学和考试成绩等全方位、多层面进的评价。同时,做到评价主体多元,杜绝学校领导单方把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而是让学生、家长和教师共同参与到评价中来。如,对于教学成绩和业务素养由学校通过考试和专项竞赛的形式对教师进行评价;在师德评价方面则由学生和家 长以问卷调查或现场填写评价量表的形式进行;而对于课堂教学技能、教育科研则以评优课、展示课、研究课、案例交流、说评课等多种教研形式,由教师参与活动 并进行评价。
4、关于教师职业道德的综合评价。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评价,此项虽然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但是参与的人员多,相对来说比较客观。每个教师的工作情况都表现在日常行为中,都在大家的视野范围内。这一项考察评价由自评、教研组互评、学生家长、领导班子评组成,也就是从自我评价、教师之间、学生家长、各部门分管行政等不同角度、全方位考察入手,进行评价。此项评价,就是为了规范教师自觉的工作行为,全方位合作工作。不同角度的评价,避免了片面、单一的评价结果。
5、计划外加分方面。主要考虑学校工作基本遵照学校工作计划进行,但临时性工作出现也属正常,为了将学校各项工作更好地完成,考虑了加分这项评价指标。
三、公开评价过程,结果公开
因为评价是为了工作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为了今后工作更好地开展,无论是过程评价还是终结评价,都只是一个结果,评价的意义不在于此,而在于用结果促过程,所以每一个结果都应该及时反馈公示,公开透明,这样既能规范被评价人的教育教学行为,促进反思;又能约束评价人的考核评价行为,避免随意。
评价中我们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提高可操作性。为了防止评价要求过高或过低,我们从实际出发,注重评价方法和手段科学性的同时保证简便易于操作,我校对于评价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有些 评价要素的标准可以量化,就采用定量分析。这种分析能比较准确的反映客观实际,防止主观性。但在评价教育活动的质量和效益时,采用定量的方法就很困难,特 别是关系到人的思想、情感、态度、价值观念、意志等都具有模糊性,不能用精确的数字去表示。如,在教学技能方面,为突出可操作性,在对教师教学技能进行内 容上的分类的基础上,对各个内容制定了评价量表。分别由教师在听课和专项教学技能竞赛等活动中依据各个量表进行评价打分。
每学期末,年级组团队合作绩效考核会将年级组各成员得分进行统计,成为一个学期年级组的综合成绩,公示给大家,为了树立典型,鼓励先进,更好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促进教 师素质的提高,更好地推动教育工作的发展,激发大家团合作意识,学校对得分排名在前五名的年级组团队进行奖励,增加教师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团体合力,促使年级组教师群策群力争先创优。
总之,任何评价方案都有其局限性,因为都离不开人的主观操作,都需要遵守务虚和务实、过程和结果的结合。笔者认为,学校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为了促进学校的发展,评价应该是综合的,而不是单一的;考核应该是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只要评价指标“多元化”,评价操作“多员化”,避免单一指标定结果,那么对教师的考核评价就会相对公正和公平,就会年级组团队激励机制的形成,年级组团队就会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