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所熟悉的象山五狮山/蔡启发

(2009-04-21 09:48:55)
标签:

象山

五狮山

蔡启发

旅游

我所熟悉的象山五狮山   

   蔡启发                     

                    
   我的故乡象山县位于浙江省东部沿海中段,宁波市的东南部,在象山港与三门湾之间。其地理位置北临象山港,与鄞州区、奉化市隔港相望;东北遥对舟山市普陀区的六横岛和宁波市北仑区的梅山岛;东濒大目洋;南挨猫头洋,隔三门湾与台州市的三门县相望;西邻宁海县,象山半岛自宁海县柴溪、桥头胡、梅林至一市东延入海。象山处于象山半岛的东部,由象山半岛东部本土和沿海600多个岛礁组成,具有“三面环海,一线穿陆”的地理特征,是极为典型的半岛县。
    五狮山是象山四大名山之一,离县城西南约9公里,约高557米;地处茅洋乡、东陈乡、新桥镇交界,也说一山鹊鸣闻三乡。自古以来人们上山多从以西的建岭头走,它在象山素有南乡少祖山之称。传说山上原有五位禅师在五师院也说五师禅寺修行讲道成仙,故得当时名五师山。因为我的老家李家弄村就在箭岭脚,所以它是我最熟悉的地方,早时间除了上山砍柴、割牛草、摘兔草外,还经常要为驻守的部队挑货,这货大都是一些军粮和军用物资。因为部队的仓库就建在李家弄村,军用的解放车常到丹城运来军需品,就存放在军仓里,包括柴油等一些重货。

   李家弄昔日名李家庄、又名岭下村,弄字拼音为lòng,nòng,而龙字拼音为long,所以,弄龙相通就有龙脉和腾龙的意思,它是五狮山西北麓的一个村庄,是一块风水宝地。据民间上相传,有一年不知何地突然闯来五只狮子,毁坏粮食、咬伤人畜,村民齐心驱赶无效。一日,村外也突然来了个名叫吴虎的青年箭手,愿为村民除狮害,说时迟那时快,他与狮子展开了殊死的搏斗,由于寡不敌众,只好举弓一箭射中一狮要害,血流如注,吓得连其它四狮一同慌忙而逃。吴虎因疲倦倒地而昏睡,梦中见一白发长者手托明珠,说是九转金丹,长者看他英雄豪气和有这等牺牲精神,托梦他服药伏狮救民。吴虎梦醒后确有金丹在手,他立即吞下,不一会浑身奇热,大叫一声,化为巨龙速去追赶五狮。狮不敌龙,在一阵悲惨的巨吼声中,变成五方巨石。龙又变为大山,耸立在村东南。当村民遥望雄峰,峻秀挺拔,壁立难登,被降伏的五狮犹如搏击。后来,为纪念吴虎化龙斗伏五狮改五师山为五狮山。一直沿袭了下来,故五狮山顶有白龙潭。还有左、右山峰,锐峰、卑峰、扈峰,莫不环卫前导,五峰高低不等,并立山巅,亦如五指相聚,故又名五指山。峰顶开阔开展,辟有水田数亩。建有白龙庵,内有白龙潭,深约三、四尺,可供百人饮用终年而不涸。五狮山南麓有五狮寺,西有回头庵,北面的山脚下有“茗香庵”,因周边山地盛产丹桂,借“茗”而得名,后为纪念南宋名相文天祥(镇江脱险逃至浙江,自入浙东,舟行象山,涂茨、茅洋、石浦等)逃难过境此地而改称“名相庵”。  

    县级文保单位:“日寇华中矿业公司”遗址就设在五狮山北麓的茅洋砩石矿,由华中矿业公司遗址、日军大队部遗址、弹药库遗址、万人坑遗址、杀人场遗址、水井头碉堡遗址、乌石峧碉堡遗址、蛎港埠地堡等遗址组成。1941年5月18日,日本侵略军二百余人,押解五百余名劳工侵入茅洋,开设“华中矿业公司”。随后,强划矿区,驱赶居民,建筑碉堡,布设电网,掠夺砩矿资源。在小的时候,听父亲说过他年轻时还被日本鬼子抓去做小工,他的左腿上留有一个被运砩石的小火车撞伤的疤痕。“万人坑”在李家弄村的上胡山麓,分东西两处,相距11米,被日寇枪杀、打死、病死或者塌方、冒顶、爆炸至死的矿工均抛尸于此,约2700余人。“杀人场”在龙角山的尾巴,是日本侵略者残杀抗日志士和无辜群众的地方。后来,在我离开老家后那龙角山的尾巴有一片竟成了我家的自留山。碉堡现存三座:一座在李家弄村的水井头山,有枪眼五个,控制矿区西部通道;一座在乌石峧村的小山上,分上下两层,有枪眼五个,瞭望孔三个,控制矿区东面通道;一座在茅洋村的金山头,有枪眼四个,控制矿区北面通道;三座碉堡均由块石砌成,水泥嵌缝,为圆柱形建筑。地堡现存两座,一座在茅洋村大岩岗山脚,为砖砌长方形建造;另一座在台头村海边蛎港埠,为长方形钢筋水泥建筑。矿区西侧大岩岗山脚还留有日军大队部营房残墙。1997年建“日本侵略军在象山罪行阵列馆”。

    在茅洋“日寇华中矿业公司”遗址是侵华日寇在象山所犯下的滔天罪行的历史见证,是象山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直观的、鲜活的、形象的教材。

    记得那时上五狮山只有一条石子路(岭),从李家弄一直通到建岭头折东而上,经过大中家、四姑基禅寺,再往上的鸡冠岩不到的地方分岔去往南面的平田。在鸡冠岩再向上就是陡峭的弯弯山道了,直到山顶上的部队营地。那部队就是东海舰队的雷达观察站,驻守着一个连队。有时候村民挑货上山到达后,解放军战士经常倒好茶和递上毛巾,村民们也就趁机在值班室休息看一会电视什么的。
   我读书的茅溪小学就设在“名相庵”,打那时候起就有解放军官兵经常轮流派驻到学校来,作为学生的政治指导员,也为高年级学生搞军训和上军课,让我们这些小学生深感好奇和开心。那时李家弄村与部队的军民联防是在茅洋乡(溪囗公社)出了名的,在象山县乃至宁波和东海舰队也有一定的知名度。李家弄村自然有解放军同志驻扎搞民兵训练,帮助每家每户挖防空洞,或者参加生产劳动,他们就在仓库边上的几间军库房住着,新兵上山前都在村里的晒场训练一段时间,与村上的人打成一片,我也算一个混得比较熟的人了,至今回想起来仍感到特别有意思。
    盘山公路是后来才修通的,它从茅洋村的山脚绕过砩石矿,穿过长坑到阳山岗再转到枫树弯、建岭头折上,自这条五狮山军队专用公路打通后,解放军的上下山等出入方便多了。当然,李家弄村的山林是作出了很大的牺牲的,因为从长坑到建岭头的山都是属李家弄境内,不过这也算为军队建设贡献吧!
    五狮山一直是一个军事要地,矗立在东海之滨,瞭望与观察海上风云变幻,更是一个游玩的胜景,脚下的旧矿外就是“象山民族文化村”,是旅文化游的好处。“日临翠壁千峰动,风卷青松万壑寒。鸟道极天城郭小,花香满地洞门闲。”我们不必细究这个诗句出自那位名家,假如你有机会爬上山头,极目遥望雄峰,峻秀挺拔,逶迤迪逦,脚下的五个岗峰犹如五狮相卧;山峰紧挨又似五指相聚,故有“五狮山”或“五指山”之称。昔日游人多从建岭头上山,现在有盘山公路直达山巅。远山近岭尽在脚下,天空放晴时可见浩淼东海帆影点点,感受一派舒适和惬意中,尽尽享受大自然的美妙。
    
 

观五狮山 看帆影点点

           发布时间:2014-1-11 9:46:27  作者:黄慧敏蔡启发  来源:今日象山  浏览量:159  【字体:  

 

    五狮山是象山四大名山之一,离县城西南约9公里,约高557米;地处茅洋乡、东陈乡、新桥镇交界。自古以来人们上山多从以西的箭岭头走,它在象山素有南乡少祖山之称。传说山上原有5位禅师在五师院修行讲道成仙,故得当时名五师山。

  我的老家李家弄村是五狮山西北麓的一个村庄。据民间上相传,有一年不知何地突然闯来5只狮子,毁坏粮食、咬伤人畜,村民齐心驱赶无效。一日,村外突然来了个名叫吴虎的青年箭手,愿为村民除狮害,说时迟那时快,他与狮展开了殊死的搏斗,由于寡不敌众,只好举弓一箭射中一狮要害,血流如注,吓得其它4狮一同慌忙而逃。吴虎因疲倦倒地而昏睡,梦中见一白发长者手托明珠,说是九转金丹,长者看他有这等牺牲精神,托梦他服药伏狮救民。吴虎梦醒后确有金丹在手,他立即吞下,不一会浑身奇热,大叫一声,化为巨龙速去追赶五狮。狮不敌龙,在一阵悲惨的巨吼声中,变成五方巨石。龙又变为大山,耸立在村东南。当村民遥望雄峰,峻秀挺拔,壁立难登,被降伏的五狮犹如搏击。后来,为纪念吴虎化龙斗伏五狮改五师山为五狮山。一直沿袭了下来,故五狮山顶有白龙潭。还有左、右山峰,锐峰、卑峰、扈峰,莫不环卫前导,五峰高低不等,并立山巅,亦如五指相聚,故又名五指山。峰顶开阔,辟有水田数亩。建有白龙庵,内有白龙潭,深约三、四尺,可供百人饮用终年而不涸。五狮山南麓有五狮寺,西有回头庵,北面的山脚下有“茗香庵”,因周边山地盛产丹桂,借“茗”而得名,后为纪念文天祥改称“名相庵”。 

  县级文保单位“日寇华中矿业公司”遗址就设在五狮山北麓的茅洋砩石矿,由华中矿业公司遗址、日军大队部遗址、弹药库遗址、万人坑遗址、杀人场遗址、水井头碉堡遗址、乌石峧碉堡遗址、蛎港埠地堡等遗址组成。1941年5月18日,日本侵略军200余人,押解500余名劳工侵入茅洋,开设“华中矿业公司”。随后,强划矿区,驱赶居民,建筑碉堡,布设电网,掠夺砩矿资源。在小时,听父亲说过他年轻时还被日本鬼子抓去做小工,他的左腿上留有一个被运砩石的小火车撞伤的疤痕。“万人坑”在李家弄的上湖山麓,分东西两处,相距11米,被日寇打死、病死或者塌方、冒顶、爆炸至死的矿工均抛尸于此,约2700余人。“杀人场”在龙角山的尾巴,是日本侵略者残杀抗日志士和无辜群众的地方。碉堡现存3座:一座在李家弄村的水井头山,有枪眼五个,控制矿区西部通道;一座在乌石峧村的小山上,分上下两层,有枪眼5个,瞭望孔3个,控制东面;一座在茅洋村的金山头,有枪眼4个,控制北面;三座碉堡均由石块砌成,水泥嵌缝,为圆柱形建筑。地堡现存两座,一座在茅洋村大岩岗脚,为砖砌长方形建造;另一座在台头村海边蛎港埠,为长方形钢筋水泥建筑。矿区西侧大岩岗山脚还留有日军大部队营房残墙。1997年建“日本侵略军在象山罪行阵列馆”。在茅洋“日寇华中矿业公司”遗址是侵华日寇在象山所犯下的滔天罪行的历史见证,是象山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直观的、鲜活的、形象的教材。那时上五狮山只有一条弹石路(岭),从李家弄一直通到箭岭头折东而上,经过大中家、四姑基禅寺,再往上的鸡冠岩不到的地方分岔去往南面的平田。在鸡冠岩再向上就是陡峭的弯弯山道了,直到山顶上的部队营地。那部队就是东海舰队的雷达观察站。

  我读书的茅溪小学就设在“名相庵”,打那时候起就来了部队,解放军同志也经常轮流派驻到学校来,作为学生的政治指导员,为高年级学生搞军训和上军课,让我们这些小学生感到好奇和开心。那时李家弄与部队的军民联防是在茅洋乡(溪囗公社)出了名的,在象山县乃至宁波和东海舰队也有一定的知名度。李家弄村有解放军同志驻扎搞民兵训练,帮助每家每户挖防空洞,或者参加生产劳动,他们就在仓库边上的几间军房住着,与村上的人打成一片。

  盘山公路是后来才修通的,它从茅洋山脚绕过砩石矿,穿过长坑到阳山岗再转到枫树弯、箭岭头折上,自这条五狮山军队专用公路打通后,解放军的上下山等出入方便多了。

  现在的五狮山是一个军事要地,矗立在东海之滨,瞭望与观察海上风云变幻,更是一个游玩的胜景,脚下的旧矿外建有象山民族文化村。 “日临翠壁千峰动,风卷青松万壑寒。鸟道极天城郭小,花香满地洞门闲。”有机会爬上五狮山顶,极目遥望雄峰,峻秀挺拔,逶迤迪逦,脚下的五个岗峰犹如五狮相搏;山峰紧挨又似五指相聚,故有“五狮山”或“五指山”之称。昔日游人多从箭岭头上山,现在有盘山公路直达山巅。远山近岭尽在脚下,天空放晴时可见浩森东海帆影点点,感受一派舒适和惬意中,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妙。(网上搜到)

http://bbs.cnxsg.cn/attachment/Mon_0904/34_7854_803373fc2e5ca41.jpg

 [关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