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爆表雾霭天气思考365三峡在线杂谈 |
分类: 生活时评 |
爆表的雾霭天气所引发的四大思考(图)
作者:三峡在线
据中国新闻网报道
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雾霾天气中携带的细小颗粒物对人体伤害极大,其中,PM2.5可直接进入肺部和血液。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主要来自扬尘、机动车尾气、燃煤及挥发性有机物等,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影响。PM2.5粗细还不到头发丝的三十分之一,能携带大量有毒有害物质,通过支气管进入人体的肺部,甚至融入到血液之中,引发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造成肺癌死亡率的增加,成为危害身体健康的隐形杀手。
根据国务院2012年2月公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PM2.5年和24小时平均浓度限值分别定为0.035毫克/立方米和0.075毫克/立方米。北京环保监测中心数据显示,截至12日18时,北京城区空气质量都已达严重污染级别,市区PM2.5浓度非常高,天坛、前门、东四环、朝阳农展馆、丰台等地PM2.5浓度测值都在750微克/立方米左右(即0.075毫克/立方米),已濒临“爆表”。
此外,山东、河北、河南、湖北等地的多个城市空气质量也都为严重污染,PM2.5及PM10监测指数达到顶峰数值。天津市17个监测点11日刷新了PM2.5值公布以来的新高。江西12日遭遇2013年以来最大浓雾袭击,多个县市出现能见度不足500米大雾,部分地区能见度小于50米。当天早上,浓雾笼罩下的南昌出现“城中不见楼、行人不见路”的情景,道路上车辆行驶非常缓慢。
河南郑州
北京
湖北武汉
-------------------------------------------------------------------------------
三峡在线简评:爆表的雾霭天气所引发的四大思考
雾霭降临,无人能敌。雾霭,犹如一个幽灵,每当人们快要忘记它的恐怖之处时,它就会马上出现,“骚扰”老百姓的生活。这次也不例外,雾霭天气的到来,让许多大中城市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有多严重?各网站的头条均是有关雾霭天气的报道,《新闻联播》头条也直指雾霭天气,可见形式之严峻。
无独有偶,在央视新闻的新浪官方微博上,三峡在线也看到这么一条消息:“北京19点,PM2.5超700,极重度空气污染!如果未来24小时依旧为极重污染情况,北京将采取强制性污染减排措施。”“强制性减排措施”的具体内容究竟是什么,三峡在线现在还无法明确知晓,但是光看这几个字博友就应该明白事态有多么严重了。
遥想去年六月,武汉等中部地区城市早已出现过大面积雾霭天气,虽然事后官方解释是周边省份燃烧秸秆所致,但当时灰蒙蒙一片的“恐怖”景象,还是令人心有余悸。此次雾霭天气重现,又是秸秆燃烧所为吗?至少目前看来不是。三峡在线所在的宜昌市这几天空气质量也不是特别好,即使是身为国家园林城市,也难挡雾霭的侵犯,这也引发了三峡在线对雾霭天气的几点思考,更确切的说,是三峡在线个人的疑惑和期许。
首先三峡在线想到的便是,这是不是各个城市工业发展太快所导致的问题?当然,雾霭情况的出现肯定不只有人为因素作用于其中,有气象台专家就表示,气候也是导致此次雾霭产生的原因之一。可是我们也不能因此忽视工业发展中对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三峡在线还记得,为了在北京奥运会期间给运动员一个美丽的蓝天,政府不仅将首钢搬迁,还让首钢在奥运会举办期间停产减产,最大程度地减少其对北京空气的污染。而在奥运会结束之后,工业卷土重来,开足马力,排出的废气又再次笼罩在京城上空。工业发展是一个城市经济增长的动力之一,许多城市都是围绕一个工厂才建立起来的。没有工业,就没有人类现代化的文明,工业兴,则城市兴,可工业给环境带来的负面效应,我们又该怎样面对呢?当工业发展的速度超过我们可接受的范围时,我们有没有勇气停下已经迈出的步伐?博友们可别忘了,中国转型,同样也意味着产业结构的转型。
其次,在城市建设中,我们很容易看见万丈高楼平地起的盛景,却难觅芳草萋萋的绿色画卷,即使有,也不是城市的主要颜色,大多数城市都只有一个色彩——灰。高楼大厦纵然大气磅礴,可它却是冰冷的,哪儿绿林花园的生机盎然和活力?一个不懂得环境的城市,将受到自然的惩罚,我们以前领教过沙尘暴的威力,好不容易把沙尘暴击退之后,雾霭连绵的天气又再度光临,如果我们不加强城市的环境建设,下一个自然的惩罚又会是什么呢?
最后,三峡在线想说的是,正如《新闻联播》呼吁大家少开私家车出行一样,每一个人在面对城市不断受到污染侵蚀的状况时,都应该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来力图奉献自己的正能量,哪怕你的正能量看起来是微不足道的。城市是每一位博友的城市,你不付出,你不改变,你就不会得到你心里面住着的有关城市环境的梦想。
其实说了这么多,最终落脚点还是我们的生活和发展,究竟应该以经济优先原则为准,还是以环境优先原则为准;究竟是追求短期的GDP数据,还是追求长期可持续发展愿景;究竟是继续忍受雾霭天气年复一年的“光临”,还是决心改变面临的隐忧。如果,我们继续按照现有的方式去行事,想必“美丽中国”的口号终将随着时代的变化,而隐居在遥远的天边。
我的更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