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安集体跳楼,在生存权面前是谁让他们走向极端?(图)

标签:
保安集体跳楼生存权走向极端三峡在线教育 |
分类: 生活时评 |
保安集体跳楼,在生存权面前是谁让他们走向极端?(图)
作者:三峡在线
据媒体报道,从前日下午开始,深圳市沙井一家电器制品厂43名保安爬上工厂楼顶,不愿意下来。事情缘于厂里来了一批新保安,他们颇感情况危急,工作或许不保,情急之下出了这一招。
徐先生今天54岁,在崇光电器制品厂做了22年的保安。他说,本月14日,厂里突然新来了一批保安,大约四五十人,而公司称因近期厂内发生多起治安事件,且相关部门规定,对企业保安工作进行监管、备案,要求安保工作主要由有资质的保安公司完成。崇光电器制品厂的相关负责人介绍,工厂此前雇用的保安有一些并不具备相关资质。
眼看四十多位保安在楼顶要跳楼,工厂拒绝记者进入现场,数百位愤怒的工人齐力把工厂铁门推倒。工厂提出了几个善后方案,比如:老保安与新保安共同执勤;老保安可转行从事非保安类工作;老保安若要求解除劳动合同,厂方将按劳动合同法作出补偿。
不过,徐先生担心的是以后再也没有加班时间了。他说,新保安来了之后,公司多了那么多保安,肯定不再需要他们加班了,“原先每月可挣2600元左右,以后可能只有基本工资1500元了”。
厂里原来的43名保安都有这样的担心。虽然公司承诺他们的待遇不变,但他们认为,所谓的待遇不变,只是工资计算标准不变,不是上班时间不变,也不是薪酬总量不变。老保安们与厂方没有谈拢,前日下午,43名老保安爬上工厂的两栋楼,一栋三层,一栋六层。沙井街道办工作人员出面协调。前天夜里深圳打雷下雨,保安们仍然守在楼顶,昨日上午烈日曝晒,下午风雨大作,依然没有让他们动摇。截至昨晚7时,43名保安仍然守在楼顶。
该厂营运总监梁先生说,保安们误会厂方的意思,厂方说待遇不变,是指个人每月薪酬总额不变。老保安们曾提出要求解除劳动合同,并按每年工龄补偿两个月工资的标准支付补偿金。对此,厂方表示他们会支付补偿金,但标准只能依据《劳动合同法》。
43名保安站上楼顶
员工试图拉坏大门
大门被撞坏
-----------------------------------------------------------------------
三峡在线简评:保安集体跳楼,在生存权面前是谁让他们走向极端?
狗急了会跳墙,人急了则会跳楼。跳墙倒没什么,可跳楼事可就大了。
人是高等动物,但人在社会中生活有时也需要像低等动物那样,去追求最基本的在世界上生存的权利,否则就会想上面新闻报道里那43名保安一样,为了坚持生活而以选择结束生命相威胁。
43名保安,为了保证自己依然还能在这个社会中活下去,选择以跳楼轻生相威胁,着实让人看着心寒和着急,否则事发工厂内的数百名愤怒的工人也不会在工厂拒绝记者进入现场的紧急情况下,自发齐心协力地把工厂铁门推倒让记者进入,因为人心都是肉长的,每个人都是有良知和道德底线的,谁愿意眼睁睁看到43名保安为了自己的生存未来在自己面前相继落地呢?
其实,三峡在线倒觉得这43名保安的维权举动似乎与他们的维权初衷是自相矛盾的,因为他们选择极端方式的最初目的,就是为了让所在工厂能保证他们不丢掉原来的饭碗以继续在深圳这座大城市生存下去——2600元的月工资在深圳的确不能算高薪,只属于一般水平。可是为了继续生存,43名保安却选择了跳楼这种不给予自己继续生存机会的极端方式来实现,这看上去不是自相矛盾吗?
可是,正是这种自相矛盾的极端做法,才真正让人看到了这个世界的无奈和悲情。为了生存而选择不生存,这不是对当今社会现状最大的讽刺吗?把人逼到以生命来保护生命,现实社会的逻辑让三峡在线也无可奈何。
那么究竟是谁,一手造成了今日这样极端的危急局面呢?在三峡在线看来,“相关部门”不人性的“一刀切”做法是酿成此次危局的首要原因。相关部门规定“对企业保安工作进行监管、备案,要求安保工作主要由有资质的保安公司完成”。这样的想法肯定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为了保障各大小工厂的生产生活安全,使用专业化的保安队伍肯定是有益无害的。
可是它的问题就在于,对各工厂现有的保安力量的处置和安排没有合理的规定。难道只能从外面派遣安保公司的专业队伍对现有的保安进行全部替换?为什么不能规定让现有的保安力量分批到安保公司进行专业培训,培训合格者再返回原厂原岗位从事安保工作呢?从场外调集安保队伍,又需要一个阶段的熟悉过程,而工厂内原来的保安对工厂已经熟悉,就算是再上岗也能就轻驾熟地开展工作,这样的安排岂不是更合理更有利于安保工作的开展。
再一个,“公司称因近期厂内发生多起治安事件”,所以调来四五十名新保安,这样的做法也是欠妥的。出现安保问题,就增加安保人数,如果再出现某个安保问题,是不是就需要再增加四五十名安保人数?以发生治安事件来增加安保人数显然是站不住脚,它就像现有的许多政策一样,是治标不治本的。
最后,三峡在线想说的是,工厂为了厂区安全采用新措施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在制定“安全新政”的时候,工厂是否应该多考虑考虑老员工的实际利益呢?毕竟这43名本地的和尚还是比外来的和尚更会念经啊。
更多文章敬请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