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的墙与颐和园的树为何有着不同的命运?(图)

标签:
长城城墙颐和园古树不同命运三峡在线杂谈 |
分类: 生活时评 |
长城的墙与颐和园的树为何有着不同的命运?(图)
作者:三峡在线
刚刚过去的2009年春节,三峡在线在北京度过。虽然曾经不止一次地来过北京,但一直没有时间去北京的那些风景名胜逛逛。这次,刚好借春节休息的时间,还有家人的陪伴,虽然各大景区都是人满为患,但三峡在线在哥哥的陪同之下到长城与颐和园转了一圈。
虽然有哥哥做专门的司机与导游全程陪同。加上和大自然融为一体,本以为是一个很好的舒缓心情和释放压力的绝佳时机,但从长城下来,三峡在线并没有预期的轻松与愉快。人多并没有影响我的心情,真正影响了我心情的是长城城墙上刻得满满当当的那些旅游者的名字。
三峡在线拍摄的刻满名字的长城城墙
或许有人会说三峡在线大惊小怪了。也或许的确如此。说句实话,中国人喜欢到处留名,这似乎是一个不发的事实。这些年来,三峡在线也去过不少的风景名胜,无论是在哪里,我都发现凡是有点名气的地方,都会出现“××到此一游”,而且被那些“王二麻子”与“李家三胖”们刻得满满当当。
不过,这东西好象是祖传而来的。在三峡在线记忆之中,古时候的文人墨客也喜欢做这样的事情。每到一处,或许也会来上一首诗,刻在石头上,然后来一个“××到此一游”。如果当时没有刻在石头上,后来的人们也会为之补凿,涂上红漆,以证××名家来过此地从而为风光增添胜景。
正因为如此,今天我们就看到了这样的结果。今天如果你去长城,每块砖都密密麻麻刻满了东西,估计很难找到一个地方让你再写上“××到此一游”了。三峡在线不是在为自己找不到地方留名而懊恼,而是为我们自己如此的行为感到羞愧。
早在2006年4月,三峡在线就曾经看到报道:中国长城学会在北京通过媒体呼吁说,根据该学会2002年组织的明万里长城科学考察,目前明长城有较好墙体的部分不到百分之二十,有明显可见遗迹部分不到百分之三十,墙体和遗址总量不超过五千华里,保护象征中国的这一世界文化遗产,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而且,中国长城学会同期还发布最新完成的一份“你了解长城吗”知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逾百分之七十五的受访者愿意积极保护长城、主动制止破坏长城的行为。如今,三年都快过去了,三峡在线依然看到还有很多人在上面寻找地方来乱涂乱画。让人担忧!
三峡在线拍摄的颐和园用铁杆加固支撑着的古树
写到这里,突然想到了颐和园的古树。或者是因为地势与根基的原因,有很多古树已经很难支撑自己的“体重”了,三峡在线看到很多树都用铁杆加固后支撑着树杆。为了防寒,很多树还被裹上了厚厚的“外衣”。这样的情形不禁让人心中泛起丝丝温暖。
同样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对象,长城的城墙与颐和园的古树为何有着不同的命运?这还真是一个让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呢!
--------------------------------------------------------------------------
三峡在线严正声明:新浪原创独家稿件,媒体转载须经本人同意并注明出处。策划约稿、宣传推广、专栏合作、情感倾诉请联系本人:QQ:40692258(注明博客)
MSN:wjtgu@hotmail.com
喜欢本博的朋友可加博友群1--11(满)。12:59658494、13:59658494(可加)。
文章的最后来一张三峡在线远距离拍摄的颐和园中的苏州街,水全部结冰了,人们都可以到冰面上游玩了,其乐融融的景象让我能够感受到“年”的味道与温暖。“年”就要过完了,借此机会,三峡在线祝福所有的朋友们“牛”年快乐,身体健康,学习进步,事业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