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视野 |
日本金融危机原因及对策
济南工行 邵常永
1990年,日本股市出现了由3.8万日元至2.9 万日元的暴跌,到9月又跌至2万日元.91年开始, 日本的地价也开始大幅下跌,一般均跌去20%以上, 在经济尚未能及时得到恢复的时候,97年日本又遭受了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冲击,使出口萎靡不 振,国内需求不旺,银行、企业大批破产,工人失业,形成了日 本的金融危机. 本文试从分析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这一角度来探讨对这次金融危机的对策.
日本金融危机的原因
从表面上看, 此次日本金融危机主要是由泡沫破裂和金融机构大量的不良债权引起的.在大量不良债权的拖累下,许多金融机构如北海道拓殖银行、山一证券等纷纷破产, 大和银行被赶出美国金融市场.但从深层次分析,可发现引起这种相象的多重原因.
一.金融方面的原因
1.分业经营导致企业成本上升.
日本的金融业具有分业经营的特点, 在日本经济发展的初期,分业经营确实为国家的重点产业提供了资金保障,促进了当时经济的高速发展, 但那时最主要的经济背景是战后资金的严重短缺,而现在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日本金融业的资金供应已经非常充足甚至可以说是过剩了,再实行分业经营,必然使金融机构利用分业优势形成行业卡特尔, 垄断本行业的资金供应,使企业生产成本上升,同时也导致了"寻租"行为的泛滥.
2.人为的低利率政策使泡沫经济产生.
战后,日本为了减轻企业成本,刺激经济发展, 长时期内实行人为的低利率政策.确实这在当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在日本经济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的七十年代, 仍旧采取人为的低利率政策就必然使大量的资金拥入风险大但利润率高的股市和房地产市场,银行业对此乐此不彼,资产急剧膨胀, 股市和房地产价格直线上升,形成了巨大的泡沫.90年2月,当人们对保持低利率的信心丧失后,泡沫也就破裂了.股价、房地产价格暴跌, 给持股的银行及对房地产贷款的银行留下了巨额的不良债权,使金融机构严重亏损和自有资产严重不足,破产也就不可避免了.
3.金融机构透明度不高使日本的金融机构不适应国际化的要求.
95年,日本大和银行因长期非法交易美国国债,导致1100亿日元的巨额亏损. 美国联邦和纽约州银行管理当局联合下令,限令大和银行在美国的17 家分行及大和信托投资公司必须在3个月内结束在美国的一切业务,撤离美国, 并规定大和银行3年内不得在美国重新开展金融业务.大和银行数年来对经营信息特别是巨额亏损秘而不宣, 导致了国际金融社会对日本金融业失去了信心, 竞相对日本的海外金融机构的融资征收高达1%的保险费,增大了经营成本,再加上国内大藏省对金融机构自有资本率的要求愈发严格, 导致了日本海外金融机构纷纷从欧美金融市场撤回.
4.扩大内需不力促进了金融危机的蔓延.
在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下, 亚洲国家对日本的商品需求下降,使日本的出口面临一定的困境.同时, 日本由于产业结构未能及时调整,保持世界先进水平,发展中国家纷纷发展自己的民族工业,使日本的出口重头项目电子产品、 汽车等在海外市场受到其他国家本国产品的冲击,出口量也有所下降.在出口不力的情况下,必然需要扩大内需来刺激经济的增长.但从日本国内的消费需求来看,由于97年4月日本政府将消费税从3%提高到5%,个人消费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打击.随后许多金融机构特别是山一证券的破产又给消费者造成心理上的打击, 大量的企业破产和工人失业又使消费者对前景的预期下降,消费需求也就无法提高了.由于国内消费需求的下降, 公司利润也减少,而公司利润的减少又恶化了破产和失业,引起了消费需求的又一轮下降,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在利润减少的情况下,企业的投资欲望也降低,并且银行由于受巨额不良债权的困扰,对企业投资的热情也下降.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的同步下降使扩大内需仅仅成为金融当局的一个愿望.
5.日本银行的独立性不强使其对金融危机有错误的对策.
<<日本银行法>>规定, 日本银行的使命是必须专为完成国家的目的而行动,为完成日本银行的目的,主管大臣在认为必要时,可以对日本银行发布必要的业务命令.49年修改银行法时,又加入了"政策委员会"一条,政策委员会由日本银行总裁以及国会同意、内阁任命的4个"任命委员"和2名" 政府代表委员"共7人组成,其中政府代表委员没有表决权.从表面上看,四位任命委员对国会负责 ,好象政策委员会具有独立性,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 日本银行总裁在委员会中的地位是特殊的,他的想法也就代表了政策委员会的金融政策,而总裁的任免权还是由内阁单独掌握的, 从而央行的独立性也就谈不上了.由于央行不具有独立性,在制定金融政策时, 往往不能从纯经济的角度考虑,而是要从对选举的影响这个角度考虑,从而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比如1987至1989年,当时政府从短期的视野出发,一味追求刺激经济,缩小经常项目顺差, 防止日元升值等物价以外的政策目标,放任货币的过量供给,导致了1988--1993年的资产膨胀、资产贬值和经济的严重衰退.
二.政治方面的原因
近年来,日本政府的更迭是十分频繁的,无法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各个政党为了自身党派及小集团的利益,置国家经济于不顾,极力反对其他党派的经济政策,推销自己的经济政策,使日本的金融改革计划屡屡搁浅, 对金融危机的原因及对策也是各执一词.党派斗争的结果是政府倒台屡见不鲜,不仅金融危机是政府盲目刺激经济的结果, 金融危机的蔓延和深化也有党派斗争所引起的处理不及时、对策有失误的原因.
三.经济方面的原因
进入80年代中期,日本的经济经过高速增长后,再依靠原有产业的扩大再生产已不能取得原来的高额利润了. 而日本又由于经济的增长积累了大量的资金, 这部分资金必然会选择利润率更高的场所.当时日本未能及时地调整经济结构,向高精尖技术的方向发展, 也就未能给这部分资金提供充分发挥利用的场所, 于是这部分资金在政府经济政策和金融政策的引导下,大量拥入股市和房地产市场,形成了严重的泡沫经济.90年,泡沫破裂了,大批的证券公司、银行和企业破产,工人失业,形成了这次金融危机.另外, 近年来日元一直走势疲软一方面有日美存在较大利率差的原因, 另一方面也有日本经济增长缓慢甚至负增长的必然结果.
日本对金融危机应采取的对策
从短期来看,主要应采取以下对策:
1.解决金融机构的不良债权问题. 日本发生这次金融危机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不良债权的拖累, 因此解决不良债权也是当务之急.对自身经营确实难以为继的银行,要实行" 公营承接银行"制,也就是在规定的时间内把破产金融机构的融资业务承接过来,实际上是实行国有化,利用国家信用令投资者增加信心. 对于那些因不良债权的拖累而使自有资本严重不足的金融机构,则要采取以下措施:
(1).注销巨额坏账.巨额坏账注销后 ,会产生两个后果,一是自有资本严重不足,二是严重亏损 .自有资本可以补充,而亏损可以用以后年度的盈利来弥补.
(2).抛售所持有的股票以充实资本金. 将手中所持有的收益性差的股票抛售,不仅减少了不良债权,还可以增加自有资本的流动性,得到的资金也可以用来充实自有资本.
(3).国际国内同步干预外汇市场,促使日元升值.日元升值对银行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据日兴证券公司介绍,如果日元升值30日元,以外币结算的资产换算成日元就会减少,那么所有大型银行的自有资本比率将提高0.6个百分点.
2.刺激消费及投资,扩大国内需求.从上面的原因分析可以看出,日本在出口乏力的情况下,除了扩大国内需求也就别无选择了. 而扩大内需又可以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实现.
(1).财政政策.首先是全面减税,减轻公众的压力, 使他们有钱可花;其次是出台新的景气政策,通过扩大对公共品的需求来扩大内需.
(2).货币政策.主要是降低利率.虽然日本长期以来实行低利率政策给自身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但目前降低利率的好处还是很大的:能够进一步促进民间投资与消费,促进日本经济的好转.
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作用的效果并结合日本的实际情况来看,采用财政政策会更快地见效.但也不能只采用财政政策而忽视货币政策,二者必须结合运用.
从长期来看,则应采取以下对策:
1.应当看到, 日本这次金融危机是其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想尽快结束危机并消除后果是不可能的,只能缓解.因此,日本不能采取一些过激的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 只能去适应这种经济衰退,在调整中发展,以免留下新的更大的隐患.
2.继续改革金融体制. 日本正在进行的金融体制改革不仅针对日本国内的金融问题,还顺应了金融国际化的潮流,把它继续进行下去是十分必要的.这一改革包括以下几方面:
(1).取消分业经营制度. 分业经营制度的必然结果就是形成垄断,不利于公平竞争,这与市场原则是格格不入的. 为此,必须实现银行、证券、 保险等金融机构在业务领域中的相互准入,最终彻底拆除不同金融业务之间的"防火墙".
(2).提高金融机构的经营透明度.长期以来,日本金融业的经营状况一直是一个"黑箱", 民众对他们的经营业绩不甚了解,这次发生了金融危机,使民众对金融机构的信心遭到了严重的打击.另一方面,由于日本金融机构隐瞒自己的真实战况,使他们失去了国际金融界的信任,不仅增加了自身的经营成本,也为自己进入国际金融市场设了一道樊篱 .由此可见,增加透明度不仅是国内民众的要求, 也是进入国际金融市场的必备条件.
(3).通过修改<<日本银行法> >提高日本银行的独立性.这一点已经做到了.
(4).设立金融监督厅,使政策制订和执行分离,强化维护金融安全的监督体系,改变过去的以"护卫舰" 制度为基础的日本金融制度.
(5).设立固定的不良债权回收机构, 以解决金融业的不良债权问题.民间企业可以设立"讨债公司",参与不良债权的回收业务,帮助金融机构讨债,也可以设立股份制的" 不良债权回收机构",负责收购和处理不良债权.
3.实行适度通货膨胀的财政政策.目前,日本由于日元的急剧贬值使其进口商品价格更低, 带动国内商品及劳务价格下跌,可以说日本已经处于通货紧缩的边缘.这时实行适度的通货膨胀政策对发展经济是极为有利的, 一方面它可以刺激消费和投资,增加就业,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人们的信心, 更何况国际上也公认3%左右的通货膨胀率对经济发展是极为有利的.
4.确立一个正确的经济增长点.八十年代以来,日本一直想把住房当做自己的经济增长点,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不加以控制,地价狂炒 ,使日本成为世界房价最高的国家之一,而普通职工又买不起,形成了严重的泡沫.我认为把房地产作为一个时期的经济增长点也未尝不可, 但要有国家相关的政策加以限制,使它成为带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龙头,不要成为带动泡沫经济的龙头.另外,日本还可以考虑以高科技产业作为自己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方面扩大对高科技产业的投资,另一方面,也要改革原有缺乏活力的科研体制,尽量发挥各类科研人员的聪明才智,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