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有感
(2013-10-04 14:35:47)
标签:
文化 |
分类: 【历史】 |
我发现大学里面总是有一些老师特别受欢迎,他们往往有三个特征:第一,能说会道;第二,教的课有新观点;第三,教公选课。这三个特征碰到一起,学生肯定喜欢听。人民大学的张鸣教授或许就是这样的人。《重说中国近代史》此书就是源自他在人民大学的一门很受学生欢迎的课。
张鸣教授研究近代史,之前我也看过他一些博客和书,印象最深的是他讲九一八中的张学良。感觉总是会有新的思维、新的观点撞击你的大脑。此书名叫“重说”,恰如其分,整本书对于近代中国的若干大事,提出了新的论点,不同于我们从小受到的官方历史教育。今年距离我上大学一年级已经过去十年,阅历自然是在不断增加,早期教育对自己的影响也在慢慢减退,即便如此,仍然感觉十分震撼,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想一口气读完,由此可以想见,刚刚接受完中学教育,上到大学的小孩,听到这样一门课,会是什么样的感觉。
张鸣教授是此领域的专家,书的内容本身作为非专业人士,好好品读就好了,我想说的是看书过程中想到的一些别的问题。一直以来,我觉得历史应该是一种定论,道理很简单,因为历史上的事情,都已经发生过了,早已尘埃落定,尤其中国的大学前历史教育,以灌输结论为主,更会加深这种印象。但随着我读历史书籍的增多,我发现实际上历史学术界也是存在很多争议的,并且所谓成王败寇,历史总是由胜利者来书写,这又加入了干扰因素。所以历史实际上是异常复杂的。那如何给小孩子们教授历史课?
你可能会说,任何一门学科的前沿都存在争议,但并不影响应用领域。小孩子的课本就用阶段性的研究成果呗。但问题是历史太过沉重,很多人一生又不会主动读太多的历史书籍,这样一来,历史课中学到的东西可能就是所有的历史理解了。再加上官方总会或多或少为了自己的目的,改写历史教材。
今年来,先后看了不少知名历史学者的书,越来越有种感觉,研究历史这门学问真的是需要阅历,甚至不要说研究,就是看懂,也需要。所以想到中学时候小小年纪学那些宏大的历史,真是勉为其难。如果你想学,那么历史是需要用一生来品读的。那么,也许需要更灵活的方式,完成历史启蒙教育。
2013.10.4
前一篇:完整看完远古外星人五季后感
后一篇:读书记录-25(2013.10)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