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紫电青霜
紫电青霜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055
  • 关注人气:28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巴哈马行记(2):拿骚

(2012-03-11 09:37:27)
标签:

亚特兰蒂斯

拿骚

炮台

巴哈马

天堂岛

分类: 生活亲历

http://s9/middle/4b710d58gbae63b89aa88&690
    我们乘坐的“Sensation”号轮船,从自由港出发经由一夜的航行,于第二天的早晨抵达了拿骚,这座美丽的城市在晨雾散去之后向我们展示出了它美妙的光彩。

    拿骚,巴哈马的首都,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海港,这座城市的名字“Nassau”很有德国味(莱茵兰的一座城市也叫Nassau),然而它却是由英国人建造的城市。

    站在甲板上,迎接我们的是炽烈的阳光和呼啸的海风。这里靠近热带,耀眼的阳光晃得人睁不开眼,而海风则在深蓝色的大西洋海面上掀起一道一道白色的浪。巨大的防波堤好像一双大手一样把波涛汹涌的海面和港口隔开,港湾里面停泊着一艘艘客轮,货轮,游艇和军舰。
http://s15/middle/4b710d58gbae63c1d9e2e&690
    走下舷梯来到码头上,我发现在码头的迎风侧竟然整齐的排列着一队海鸥!它们就在这里梳理着自己的羽毛,然后,一只接着一只的起飞,简直就像机场里的航班一样有秩序。强风吹来,海鸥们飞的也非常费力,一些海鸥甚至被风吹得停在空中原地不动!
http://s8/middle/4b710d58gbae63e9e9ec7&690
    而港湾内的一弯碧水,更是让我惊叹之处。这里的海水比自由港的显得更深邃一些。巨大的白色游轮浮在上面,配上明亮的阳光,蓝色的海水和蓝色的天空,给人产生了一种“这简直是梦境中”的幻觉。我们就在这一幻境般的景色中,集合好队伍,走出了码头,进入拿骚市区。

    在码头外有很多当地人在拉客,看到我们出来都一拥而上,非要把我们拉到自己的车上去不可。经过好一阵的努力才脱身,来到早已联系好的一辆车前,经过雷哥一番讨价还价,最后司机答应以18美元的价格成交,由她载着我们到拿骚的市区兜风。

    于是我们登上了她的车,这是一辆美国制造的小型面包车,车很是有点历史了。司机是一个嗓音洪亮,胖乎乎的黑人大妈。她见我们都上了车,便费力的关上车门,大喊一声“开车了!”然后来到车的右侧拉开车门跳上驾驶座发动了车子。

http://s1/middle/4b710d58gbae63f84e9d0&690
    没开多远,我们便遇到了堵车,我注意到,拿骚的单行道很多,而且市区的马路盘曲折叠,高高低低,到处是陡坡,一点也不整齐。最该死的是很多路口压根就没有红绿灯,甚至没有交警!过路口的时候只能靠汽车互相抢道,于是经常堵的一团糟,很快马路上的车就停满了。为了消磨等待堵车的时间,我们和司机大婶开始了聊天。

    “拿骚有多少人口?主要讲什么语言?”我问道。

    “大概有20万人左右,这是巴哈马最大的城市,此外巴哈马是一个讲英语的国家。因为它以前是英国殖民地。”

    “哦,这样的”雷哥补充问道:“那么就没有当地的语言吗?当地的土著居民讲什么语?”

    “没有土著语言,唯一的语言就是英语!”黑人大妈很肯定的告诉我们。

    “不会吧!被殖民的这么彻底啊,连自己的语言都丢了。”雷哥感到很奇怪,旁边一位懂历史的老兄给他解释:“本来巴哈马是有一支印第安部落居住的,后来,由于这里岛屿众多加上靠近贸易航线,于是就这里成了海盗们的大本营,再后来,英国为了开拓北美殖民地,从非洲大量掠夺黑奴前往北美做苦工,而巴哈马就是黑奴的中转站之一,这里的印第安部落很快就被屠戮殆尽,现在剩下的土著居民就都是当年没来得及运走的黑人的后代。所以它们的土著语言没有了,只有英语。”

http://s15/middle/4b710d58gbae6405748be&690
    没过多久,道路终于不堵车了,我们的车很灵活的转弯,然后驶入一条宽阔的大道。大道的另外一侧,就是这样的景象:

    道旁种植着一排椰子树,棕榈树和其它热带的植物,后面是海滩,银白色的沙子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亮,再后买就是大海了,大西洋的海水,从浅蓝色到墨蓝色,由近及远,最后和蓝色的天空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啊!真美啊!”

    黑人大妈听到我们夸奖这里的美景很开心,她告诉我们,这一片白色的沙滩,就是拿骚最大的两个海水浴场了。而她打算带我们去一个更美丽的海滩去看看。
http://s10/middle/4b710d58gbae641382189&690
    汽车走了很远的路,来到了一片房子之间,这些房子都非常简陋,而且到处是杂乱的建筑材料和垃圾。

    黑人大妈介绍说:“这里是拿骚的贫民区,这里居住着好几万城市贫民,他们没有什么经济来源,主要靠政府的救济金生活,所以他们的生活比较贫苦。”

    巴哈马是一个富裕的国家,这么多触目惊心的贫困景象真的十分的不协调,然而,当我看到那些贫民的时候,疑问就更大了,这些人个个皮肤光亮黝黑,膘肥体壮,而且很多都是年轻人,老弱病残很少,但个个眼神迷离,无所事事,精神焕发的在大街上闲逛,和我印象中的面黄肌瘦一脸愁苦的穷人完全不同。这是怎么回事?我感到奇怪。

    “这些人看起来很强壮,为什么他们不去劳动干活呢?”我问道。

    “懒!”黑人大妈说起来就有些激动:“这些寄生虫们,他们不愿意劳动,干什么都怕苦怕累,看到政府每个月给200美元的救济,就光靠着这200美元活着了。其实在这里随便找个什么工作,都可以挣比200美元多得多的钱!这些人啊,真的没救。害得我们纳了税,却养了这么一帮废物点心。”

    在崇尚勤奋的东方国家里,像这样因为懒惰而导致的贫穷不但不可能招来同情,反而会被整个社会所强烈鄙视。看样子巴哈马人也同样有如此观点。
http://s7/middle/4b710d58gbae64235ebe6&690
    拿骚市区的房屋大部分都是这样的小木屋,这点和美国很像,但所不同的是这里的房屋普遍都被漆成了各种鲜艳的颜色:红的绿的黄的紫的都有,甚至一些房屋有好几种颜色。

    据说最早的移民们来到巴哈马的时候,他们用漆船的油漆来粉刷自己的房屋,有时候这种油漆颜色用完了,就换上另外一种颜色。弄得房屋个个五彩缤纷的,时间长了,把屋子漆成五颜六色的就成了当地的一种风俗。

http://s12/middle/4b710d58gbaec2e2e27cb&690
    刚才说的是贫民区,而富人区就是完全不一样的景象了:一座座精致的小洋楼,门前的院子里生长着椰子树和油棕,绿色的草坪被修剪得整整齐齐,房屋面对的是白浪滔天的大海,背景是层层叠叠被各种热带植物染成绿色的山峦。

    “在这里买房子,要花很多钱吧?”

    “嗯,没错。现在巴哈马的旅游业越来越发达,很多美国人都来这里度假,于是房地产商就开始在这里炒地皮,于是我们的房屋价格越来越贵了。”黑人大妈解释道。她指着窗外的这座橘黄色的小洋楼对我们说:“你们看这座别墅,它的价格可能在30万美元左右。”

    “这里的土地是私有吗?”

    “完全私有,而且低于25万美元的房子免除房产税。”

    30万美元……这个价格在北京买房的话得买到五环外了!还没有房产税!车上一帮家伙们顿时七嘴八舌的感慨道:“等咱挣够了钱,就来巴哈马买房子。这样的海景房在国内个个都是天价,咱30万美元就买下来,不把他们羡慕死才怪!”
http://s16/middle/4b710d58gbae64319005f&690
    谈话间,我们的车已经穿过小巷,摇摇晃晃的爬上了一座山,开到了一座古老的炮台前。黑人大妈介绍说:“这是芬卡斯尔炮台,它建于1793年,是拿骚市的制高点。”

    我们走下车,来到这座炮台前,炮台的形状是一艘船的造型,船头冲着陆地,船尾是巨大的扇形对着大海的方向,上面有三门老式野战炮指着海面。
http://s9/middle/4b710d58gbae643dd7878&690
    我们发现,炮台上的火炮并不是固定式的,而是安装在一个带钢轮的小车上,钢轮可以在炮架的导轨上滑动,从而在火炮发射的时候,炮身就会顺着导轨向后后座,然后再通过重力掉回原位。炮架下面同样装有钢轮,在炮台顶上的半圆形导轨上可以自由的滑动,这样就可以向着不同的方向瞄准。三门火炮齐刷刷的指向天堂岛和新普罗维斯登岛之间的狭窄水道,估计可以封锁整个水道。

http://s15/middle/4b710d58gbaec657e190e&690
    站在炮台上看远方,美景尽收眼底,只是由于很多高大乔木的遮蔽而导致视野不是很好。我们注意到拿骚根本没有什么高楼大厦,都是很低矮的小房子。
http://s1/middle/4b710d58gbae644a3ae10&690
    炮台上的这个尖角下面,就是当年守卫炮台官兵们的宿舍了,进去之后只觉得狭窄逼人,阴暗潮湿,墙上爬满了苔藓。看来海岛炮台的生活环境确实够艰苦。在炮台后的一座水塔是拿骚最高的建筑物。炮台周围到处是卖纪念品的小商店,他们热烈的招呼着我们去买东西。

    可是走近了,发现这些东西价格昂贵,而且粗制滥造,于是我们摆摆手拒绝了,C同学是浙江人,他悄悄告诉我们:“这些都是我们那片儿的小作坊的产品。”

    大家会心一笑:看来乱七八糟的旅游纪念品也在祸害外国游客了。
http://s16/middle/4b710d58gbae6453b2f9f&690
    离开芬卡斯尔再次上车,黑人大妈说要带我们去天堂岛,我正在奇怪天堂岛是岛屿,我们该如何渡海上岛的时候,车已经走上了一条收费公路,然后大妈指着前方说:“我们的车开过这座跨海大桥,就可以上岛了。”
http://s16/middle/4b710d58gbae6461f5daf&690
    天堂岛上,最富盛名的当然是亚特兰蒂斯了!亚特兰蒂斯是天堂岛上的一座五星级大酒店,其奢华富丽据说仅次于迪拜的帆船酒店。当车停在亚特兰蒂斯的门口时,我们看到门前的棕榈树整齐排列,地上是天鹅绒一般的绿色草坪,而在日光照耀下的金色飞马喷泉闪闪发光,宛若仙境。
http://s8/middle/4b710d58gbae64724c427&690
    亚特兰蒂斯有2000多个房间,最昂贵的总统套间需要25000美元住一个星期。酒店里,有人造的瀑布,海滩,礁盘,11个游泳池,还有一个探索体验中心和巴哈马最大的赌场,无论是休闲娱乐还是来找刺激,这里都很适合给那些一掷千金的富豪们提供一个挥霍的场所,真正的纸醉金迷!
http://s11/middle/4b710d58gbae64807c90a&690
    酒店的一部分是建造在大西洋海面上,乘坐游艇可以直接进入。酒店下面还有可以停泊游艇的暗格。
http://s13/middle/4b710d58gbae648ed51ec&690
    站在天堂岛上看着对岸的游艇码头,以及后面那一排排漆成五颜六色的房屋。这里叫“天堂岛”,真是名副其实。

http://s11/middle/4b710d58gbaecc79f4bca&690
    离开天堂岛上的亚特兰蒂斯,黑人大妈说要带我们去看看“拿骚最美丽的海滩”。说着,汽车以极快的速度驶过跨海大桥,然后七拐八绕的行驶了一阵子,停在了这个长满了歪歪斜斜的小树和抗盐碱植物的土堆前,对我们说:“到了!”

    我们翻过这个土堆,眼前的景象使我们相信她没有骗人。
http://s13/middle/4b710d58gbaecc82d809c&690
    近前,是细密柔软的沙滩,洁白的珊瑚沙里泛着金黄色,细腻到犹如少女的肌肤一般,而远处,则是一望无际的蓝色海洋,大西洋的海水在强劲的海风吹拂下掀起了一浪高过一浪的绿色的大浪。到了岸边,撞在沙滩上化为白色的泡沫,好像在海滩和海面之间砌起了一道不断飞速移动的雪墙!雪白的浪花不断的舔舐着柔软的沙子。天上轻快的划过一只只的海鸥。
http://s8/middle/4b710d58g7917077487e7&690
    好美啊!我心中顿时涌起了一种跳下海去畅游一番的冲动,但是被同伴阻止了:“今天晚上我们要回到船上,恐怕没有时间了。再说今天波浪太高,风大浪急,下海会很危险的。”哎!没能在这样美丽的海水里畅游一番真的是太遗憾了!
http://s12/middle/4b710d58gbae64b66f80b&690
    海边的大风还在呼呼的吹着,天上的云彩也越积越多,突然一只海鸥从沙滩上起飞,勇敢的冲上了天际线!抬手按下快门,相机的存储卡里就留下了这张让我怀疑是否在人间拍摄的照片------银色的沙滩,蓝色的海水,蓝色的天空,洁白的海鸥:这明明就是一幅画啊!
http://s1/middle/4b710d58gbaed09603770&690
    后来我们来到了位于游船码头不远处的市政厅前,这里前不久刚刚接待了哈里王子的访问。所以到处可见黑蓝黄三色的绶带。

    市政厅前是维多利亚女王的雕像。女王一手持剑,端坐椅子。这位欧洲祖母亲手缔造了“日不落帝国”,是把英国带入了帝国主义时代的女王,所以深得英国人尊敬。巴哈马今日虽已独立,但仍属于英联邦之成员国,故城中随处可见维多利亚雕像。
http://s11/middle/4b710d58gbaed4d96d75a&690
    拿骚最常见的树,就是高大的椰子树,市区内到处都是,椰林摇弋,分外浪漫。
http://s13/middle/4b710d58gbaed4e8b14ac&690
    漫步在拿骚的大街上,我们发现很多奢侈品商店。比如GUCCI,比如爱马仕……原来拿骚和香港一样,也是购物天堂哦!
http://s14/middle/4b710d58gbaed4f7f195d&690
    拿骚的警察很有殖民地时代的范儿。白色的上衣灰色的裤子,头上戴着奇特的帽盔。
http://s10/middle/4b710d58gbaed51178cd9&690
    我们回到了船上,不过我睡不着,于是悄悄溜下了船在码头上溜达,拿骚并没有我想的那样一片灯火通明,反倒有点黑暗,到底是小城市啊,没有大城市的繁华。夜晚的游船码头则明亮如白昼。游船上的灯光照耀在海水上,好像一座座海上的城堡。
http://s15/middle/4b710d58gbaed51fc299e&690
    第二天早晨,我们的船起锚了,随着一声声刺耳的汽笛,轮船缓缓离开码头,离开了拿骚港开始驶向远海。这时候的天气已经和昨天大相径庭:黑色的乌云覆盖了海面,阴风怒号,显得有些恐怖。

    再见了!拿骚。再见了,巴哈马!这美丽的大西洋岛国。这座城市的观光十分仓促,所以写下的这篇文字也有些草率。但是,我确实实实在在的记录下了这座城市的第一印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