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进中国:如此低调简单要成功很难

标签:
myspace社交网站社交网络sns本土化肖明超it |
分类: 互联网研究 |
社交网站Facebook一直是全球互联网关注的对象,其商业模式及其迅速成长的模式一直令整个互联网行业誉为典范。在过去的1年围绕这个互联网公司的讨论也此起彼伏,甚至包括国内也出现了很多类Facebook,比如千橡互动旗下的校内网。就在大家议论纷纷的时候,Facebook却悄然进入,与其被广泛追逐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Facebook的进入却是相当的低调,据悉,Facebook目前已经为大陆用户开设了简体中文网页,并为香港与台湾用户推出了繁体中文网页,用户可以直接输入zh-cn.facebook.com登录中文网站。
附图
与今年早些时候推出的法文、德文与西班牙文等国际版Facebook不同,此次中文网页的推出并没有正式宣布,但Facebook总部表示,目前中文网络已经有大约282,000名用户,不知道这是真是假,而更值得关注的是Facebook尚未推出任何明显专门针对中国市场的内容与功能,中文Facebook网页似乎也没有用户编辑翻译这一有趣功能,面对中国如此庞大的互联网市场,Facebook似乎对这个市场表示出极大的陌生感。
Facebook在中国当前的社交网络市场除掉其全球化的优势外,要取得成功已经比较困难,因为中国社交网络市场的竞争已经相当激烈,51.com、腾讯公司(Tencent)旗下的QQ空间(Q-zone)、百度空间等等都攫取了大量的年轻互联网用户,类似校内网(Xiaonei.com)这样的大学生市场的网站也层出不穷,而几大门户搜狐新浪等公司正在通过产品线的整合开通在线交友和圈子等功能,社会学上六度社交空间理论正在被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广泛采用,Facebook要想获得中国互联网用户的青睐,不大规模的进行品牌的宣传并推出面向中国市场的本土化服务显然不可能得到用户认可。
事实上,已经先Facebook进入的聚友(MySpace
附图
聚友(MySpace
社交网站在中国依然没有找到合适的商业模式,这和中国的社交文化有密切的关系,中国人的社交半径比较短,喜欢近圈社交的特点使得中国人的社交活跃度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而网民对于自身信息和身份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使得现阶段的互联网还没有形成一个完全开放的相互信任的网络文化环境,因此网络社交的交易成本很高,而社交的效率却比较低。另外一个方面,在中国当前激烈的社会压力下,中国人的社交某种程度上都带有较强的目的性,比如利益趋同的人群通常会更容易形成交往关系,而依靠兴趣和爱好等去聚合的社交网络还没有形成规模效应,这些元素都是阻碍社交网站发展的关键因素。
此外,中国的网民喜欢多元化的网络平台,现在中国人气较旺的互联网公司都是大杂烩的公司,有着核心定位但是都在兼顾网民的多种需要,因为在现阶段的网民利用网络的休闲娱乐功能也非常突出,因此,功能过于单一的网络平台很难让网民形成新鲜度和忠诚度,要成为一个流行的互联网公司,必须不断的带给网民新鲜的体验,如果Facebook这样的公司如果仅仅提供单一的社交功能,也将很难吸引到网民的注意力。
总的来说,如果Facebook确实希望攻克中国市场,如此低调而且过于简单的操作手法显然是很难成功的,很多事实已经证明,本土化的互联网公司都战胜了完全照抄国外模式的互联网公司,雅虎在中国的溃败、淘宝击败EBAY易趣等等就是证明,中国互联网的表面热闹背后也有着复杂的商业逻辑。